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2020-02-28张春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雷锋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张春民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因此,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应该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的文化也快速的入侵到我国,使得我国青少年被国外发达的物质文化吸引,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反而不做重点的关注,爱国情结有丢失的危机。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必要而迫切的。同时,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原则既是社会的需求,也反映了语文课程教育本身的规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语文学科既具工具性,又具政治性和思想性。它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解决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是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将爱国主义渗透进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自身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爱国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措施

1.从学习中华民族历史中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炎黄时期的部落联盟到统一华夏,中华儿女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民族精神的鼓励下,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华丽篇章。在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有其时代烙印和时代精神,五四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抗日精神、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的脊梁,以此催人积极上进,成为各类文学作品中的灵魂。语文学习离不开历史文化,文学作品是时代的记忆,是精神的展现,我们需要将语文学习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找到精神载体,用以呈现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将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下去。如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中,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景象以及被毁后的残垣败瓦,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跟随着课文描述的脚步,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去给小学生讲述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以真人真事鼓舞小学生,激励小学生为报国而奋斗。

2.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里有不少宣扬爱国主义思想的选文、选段、诗词等,它们或从正面或从侧面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借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传统节日》用歌谣的形式颂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发展,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授课之初,教师搜寻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制成PPT、微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图文、视听等形式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传统节日》的过程中,逐渐生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长此以往,有助于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中,还有不少描写崇高人物形象的选文,例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第一单元第四节《邓小平爷爷植树》歌颂了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先进事迹。在授课时,笔者先播放了《邓小平之歌》,让学生了解邓小平同志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然后以PPT的形式展现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了解;最后回到课本,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阅读课文,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单元第五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抒发了对革命战士雷锋同志的缅怀之情。笔者先把雷锋一生获得的勋章、嘉奖向学生列举一二,使学生产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然后通过放映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向学生展示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谈谈“雷锋精神”。借助这种层层递进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高大伟岸的雷锋形象,时刻警醒自己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事无巨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从作文教学中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决不能忽视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引导抒发爱国之情是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写作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既能检查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扣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让学生作话题作文。例如让学生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通过妈妈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的对比,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学生更热爱新时代。又如让学生作《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使学生联想到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成立,为国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升起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又使学生联想到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夺取金牌,当国旗升起时热泪盈眶的情景。这些作文训练,都是对学生一次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4.利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务必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学生虽然在课内学习了一些名家名篇,但阅读量还是很有限的,还需要我们指导他们在课外作补充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带领学生阅读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英雄史诗”《保卫延安》,借助小说让学生感受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让学生感受我军将士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战士为誓死保卫党中央而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周大勇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通过阅读这些有益的书籍,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书中的英雄人物的精神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倡学生读好书、看好报,吸取营养、扩大知识领域,让书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读书中接受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结束语: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小学语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发现爱国主义思想,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爱国主义情感,在语言表达中加深爱国主义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雷锋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写给雷锋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