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
——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2020-02-28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乳糖母乳过敏

“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专家研讨会”于2020年6月13 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毛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主持,到会专家包括王惠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李在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向伟(海南医学院)、许春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樨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盛晓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童梅玲(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会议中分别由李在玲和盛晓阳教授作了“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原因及处理建议”的报告,之后与会专家结合临床进行了探讨。针对临床上常见而又容易出现诊治不当的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与会专家提出了实用的建议,会议内容整理如下。

较大比例的婴儿存在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来自中国15个主要城市的横断面研究显示,33.6%的婴儿存在与喂养相关的胃肠道问题,表现为溢奶、过度哭闹、稀便、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症状。

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解剖结构发育不成熟和功能发育不成熟)、喂养方式、牛奶蛋白过敏及其他因素(乳糖不耐受、疾病恢复期、早产儿、饮食因素等)。

婴儿期,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发育不成熟,尤其4月龄内的小婴儿,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和溢奶,以及腹泻、便秘或粪便潴留等。同时,婴儿的消化酶发育尚不完善,胰液及其消化酶的分泌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蛋白质消化不良易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此外,婴儿胃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有赖于肠道菌群的定植。肠道菌群定植过程始于妊娠期间,并持续至3 岁。喂养方式、饮食改变、抗生素、肠道感染以及潜在疾病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定植,导致婴儿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肠黏液层厚度变薄,通透性增加以及免疫系统成熟延迟,最终产生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近年来提出的“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 and the gut-brain axis,MGBA)概念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变MGBA的多条信息交流通路,从而引发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变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导致肠道渗透性异常,毒素和肠道菌群通过上皮屏障触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肠道神经系统和系统免疫功能失调,出现腹泻、呕吐等喂养问题。肠道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肠道菌群还可通过合成神经递质影响胃肠道功能。

牛奶蛋白过敏是导致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的原因之一。牛奶蛋白过敏最常见的形式是IgE 介导型,通常在婴儿第一次接触含牛奶蛋白制品的2小时内出现症状,表现为呕吐、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嗜睡或呼吸系统症状。除此之外,牛奶蛋白过敏还有非IgE介导型和IgE、非IgE 混合介导型。非IgE 介导型牛奶蛋白过敏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呕吐、反流、腹痛、腹泻、便血、持续性便秘等。

乳糖不耐受也可引发婴儿的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腹泻、肠胀气、腹痛等。乳糖不耐受原因包括:①先天性乳糖酶缺乏;②疾病、环境因素损伤小肠黏膜表面绒毛,造成继发性或获得性乳糖酶缺乏;③早产儿和刚出生的婴儿肠黏膜发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偏低。此外,抗生素使用容易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相比足月儿更易出现喂养相关问题。

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一般不会导致婴儿生长发育迟缓,但会造成家长的困扰,针对以上造成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的原因,可予以不同的干预处理。

对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儿而言,母乳是最佳的食物。研究显示,母乳中存在蛋白水解系统。母乳中蛋白质的水解自乳腺开始。母乳中的蛋白水解酶系统定向水解部分蛋白质,如酪蛋白,帮助婴儿消化吸收;母乳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则可以使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免于被分解,保持其结构完整,从而发挥其生物活性。母乳中的蛋白酶可进一步到达婴儿胃肠道,帮助蛋白质的消化。母乳中含有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可增加婴儿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致病菌繁殖。母乳低聚糖可选择性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减少致病菌定植。母乳中的核苷酸也可改善肠道菌群。此外,母乳中还存在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当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用合适的配方奶喂养婴儿。研究显示,相比整蛋白婴儿配方粉,部分水解蛋白婴儿配方粉中蛋白质能更好的被机体消化利用。婴儿配方粉中添加功能明确的益生菌/益生元可保持婴儿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促进肠道健康,如添加双歧杆菌、牛乳源性低聚糖等。婴儿配方粉中添加适量的核苷酸,也可显著增加婴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降低婴儿腹泻风险。

此外,由于婴儿胃肠道解剖结构以及消化功能的不成熟,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正确的哺喂姿势,如喂奶时的乳头含接,喂奶过程中以及喂奶结束后的拍嗝等护理都非常关键。

针对牛奶蛋白过敏,近期发布的中东共识建议,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可以作为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在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后的过渡配方。尽管有争论存在,但是一些研究显示,水解蛋白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预防湿疹的发生。一些体内外模拟试验发现,蛋白水解产物能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屏障功能,减少抗原摄取和固有层肠道免疫细胞与抗原的接触,从而减轻过敏症状。蛋白水解产物可作用于肠系膜淋巴结,增加调节性T 细胞数量,在诱导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蛋白水解产物对系统性免疫系统也有调节作用,可上调产生IL-10等抑炎因子的调节性B细胞[1]。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可以选择低/去乳糖配方,或添加乳糖酶,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以改善和促进机体对乳糖的代谢吸收,从而缓解症状。抗生素相关腹泻可停用抗生素,并适当使用肠蠕动抑制剂、益生菌等。对于传统婴儿配方奶中POP结构的棕榈油所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可选择不含棕榈油的配方奶,不仅可预防便秘,还可促进脂肪酸与钙质吸收,改善骨质代谢[2-3]。也可用β-棕榈酸(OPO结构脂)代替棕榈油(POP结构),降低肠道脂肪酸钙皂的形成,从而增加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利用,进而改善便秘、腹痛等消化问题[4]。

与会专家认为,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概念宽泛,涉及消化、皮肤和呼吸等多个系统,目前尚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也很难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鉴于此,专家建议临床医师做出诊断前应该详细询问病史,例如大便的气味、性状、次数、排便间隔时间等,重点结合年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鉴别诊断,并参考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标准,给予正确的评估和干预。凡疑似有器质性疾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或转诊。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主要与婴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相关,尤其是4月龄内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尽管发病率较低,但也是引起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的原因。目前临床医师对于牛奶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存在过度诊治问题,因此规范临床医师对于婴儿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的诊治,指导临床实践至关重要。此外,尽管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粉对于婴儿功能性胃肠道问题有益,且能满足婴儿正常生长发育需求,但就目前的证据而言,尚无法推荐作为所有非母乳喂养婴儿的最初选择,而仅能推荐作为有牛奶过敏高风险婴儿的可能选择。许多轻度的喂养相关问题与家长哺喂和照护方法不当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构建宣教平台,对家长进行正确喂养和照护知识的科普,不仅可有效减少喂养相关问题,也能消除家长焦虑。

猜你喜欢

乳糖母乳过敏
小儿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过敏8问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远离季节性过敏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