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与复课后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

2020-02-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本学期课程内容教研

庄 汝 刚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对我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早在二月初,教育部就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行动,广大教师利用网络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线上直播或录播授课,确保学生们的学习不受影响。随着防控疫情形势的好转,各地陆续开始复课,作为教师,还要思考如何做好线上教学与复课后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全面了解线上教学

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具有超越时空性,受众广泛性。从教师角度说,可以把知识、思想、教学内容等通过语言、音频、视频、课件等多种方式传播给学生,线上作业可根据学生提交时间及时反馈,开启了新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可随时观看回放,对于不懂的知识学生可以反复学习,资源共享,是疫情期间很好的学习手段。

当然,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网课是依托于网络和电脑或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对的都是机器设备,教与学那种现场互动交流的就很少,甚至不能全面进行,学生听到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有的会有小画面,但老师讲课时的板书、动作、情绪、喜好等学生都无法亲身感受到。从教师角度看,因为看不见学生本人,也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对学生的表情、听课认真程度、教学快慢进程等无法灵活掌握,缺少双边互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线上教学便于全面统一地进行知识讲授,但对于学生应用练习辅导等相对不便。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生成性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是在网上授课,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制力,若学生端缺乏自觉性,容易边听课边浏览其它网页,影响听课效果。

二、复课后教学衔接假设

1.全部重讲。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大多不是平时自己班级的授课教师,有的可能是全学年整合用同一个老师,还有的用的是地方统一的课程。复课后,任课教师自己没给学生讲过,出于负责任或是不放心的考虑,有的任课教师会重新给学生讲一遍。这对提高教学实效有积极作用,不足是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不浓甚至厌烦,因为毕竟学生已经听过了,最重要的是影响后续教学,一学期教学时间有限。

2.不重讲,直接开始新课。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把握学期整体教学进程,能把接下来学习的内容讲透练到位,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不足是学生学习有断层,尤其前后内容衔接比较大的情况下,若学生之前学习理解和练习的不到位,就会影响后续知识的掌握,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基于以上两点假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有效衔接的具体做法

1.针对教学内容采取相应措施

(1)前后教学内容无关联,或虽有一定关联,不影响后续教学

有些学科课程内容以章节为单位,章节之间没什么联系,这种情况下可以简单过渡,从学科目录入手,把讲过的和未来要讲的给学生整体介绍一下,并对学科教学思想、重难点章节、学习方法等给予指导。教师可以把讲过的内容用“穿线”方式简单概括,同时让学生整理笔记或是在书中把重点内容划一划。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又可以迅速进入新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也要有总体计划,对于疫情期间线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复习时,加大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及时查缺补漏,为学生解惑释疑。这样安排就会让学生心中有数,从心理上为学生后续学习搭建上桥梁。

(2)前后关联较大,影响后续学习

有些课程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上一环节内容没弄清楚,就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把之前线上讲的课程好好处理一下。怎么处理?面面俱到肯定不行,时间也不允许。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知识驾驭能力,要挑那些与后续学习关联较大的知识讲,尤其要讲清重点和难点。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练习,但一定要精选精练,不可贪多。也可以设定一节答疑课,解除学生假期听课的疑惑。当然,这些做法的开展还要考虑校情班情学情,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基础程度不同,有的需要多讲、细讲、展开讲,有的则适宜概括式的挑重点讲。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2.宏观统筹学期整体教学计划

无论以上哪种情况,教师都要根据本学期课程内容,宏观把握本学期剩余教学时间,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能按照以往的习惯和标准来,也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总体看,本学期教学时间肯定相对紧张,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或是非重点章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快进度,节省教学时间。

3.加强校内或校际学科教研

本学期的教学对老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挑战不大,但对于那些教龄短、或是课程内容没教过几个轮回的老师来说,就有一定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学科教研就显得尤为必要。学科教研组长在复课初应及时组织有关“教学有效衔接”的教研会,教学骨干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对学期整体教学计划、课程衔接、重难点内容掌握等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本校内部教研或师资力量薄弱,还可以向当地教研员“借力”,或是开展校际间合作,互相取长补短。

4.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要跟上

“灾难无情人有情”!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整个抗“疫”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那些白衣天使、党员领导干部、社区工作者、不知名的爱心人士和无数的志愿者,有那么多的人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伟大的爱国情怀。正是有了这样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才会不断取得抗“疫”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抗击疫情中的这些人和事,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思政课就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要有这种家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世界再大,中国是家!

基于此,无论教材知识怎么衔接,其实更根本的是学生心理上的正确引导,思想上的不断成熟。教师要在复课初开展思想教育,搭建复课衔接的心理桥梁。要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看待学习、看待生活,正如人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默默付出!”讲清这些,才能不断燃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担当起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责任,珍惜青春,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本学期课程内容教研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快乐高尔夫
本学期的回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每一次停歇都是为了抵达
一题多变,搞定加速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