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分层分类的动态科研评价标准探索

2020-02-28付江明冯永谦赵裕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职称课题

付江明 冯永谦 赵裕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高职院校的四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在逐步提高,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但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没有紧随科研工作的发展步伐,尤其是科研绩效评价标准,亟需改革和完善。

一、高职院校科研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依据结果设定,缺少对其他环节的关注

论文、著作、专利、报告等科研成果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经历前期准备、系统设计、研究实验、成果认定、后期评价等多个阶段,以课题研究为例,一般过程包括选题论证、制定计划、申请立项、组织开题、具体实施、总结结题、应用推广等,而在对其评价时,评价项目仅是“主持省级课题”或“主持课题通过结题验收或鉴定”,这突显了研究的创新性,却忽略了立项前的准备工作、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结题后的实效性。如果一项课题没有通过项目组织部门的立项审批或鉴定验收,那其他的工作就是无效的工作?就可以忽略不计?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新冠疫情期间,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实效极为重视,这将极大的促进科研评价指标的改革。

2.评价标准对研究人员不做区分,缺乏针对性

成果的公开出版或发表、课题的申报等往往会受到职称的限制,例如许多“核心期刊”明确要求第一作者的职称必须是副高级及以上;课题在申报时往往依据服务面向及难易程度被划分为重点、一般、指导,不同层次的课题对主持人的职称也有明确的要求,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是没有资格申报重点课题的,甚至无法申报一般课题。然而,在进行科研工作评价时,却忽略了职称、职务、工作时间等差异,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人的科研业绩,看似公平,实则有严重的弊端。科教领域持续多年并饱受诟病的“四唯”“五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唯帽子)现象,尤其是“唯职称”“唯帽子”已经成为了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所以与“职称”“帽子”密切相关的科研评价指标必须改进。

3.评价标准忽视学科和类型差异,缺乏科学性

科研成果数量、项目数量、获奖数量、获得科研经费等一般都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根据不同的学科和研究类型,可分为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性学科方研究与应用型学科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成果形成的方式方法、研究需要的时间、获奖的难易程度、到账经费的多少等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从规范的学科分类来说,教育科研类是属于人文社科中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因为它体量比较大,而且对于日常教育教学非常重要,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视作一个大类,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列,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比重较大。但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教育科研对创新的定义和要求往往要低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比,没有特定的实用目的,而是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研究需要的时间长,研究计划无法全部完成的概率较大,研究成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由于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燃料耗材等条件不同,所以研究的经费投入和获得经费的多少也不同,人文社科类研究一般比自然科学类研究投入小,获得项目经费少,基础理论类研究一般比实验应用类研究投入小,获得项目经费少。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将导致在研究工作中“选易避难”“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更加严重,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研究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评价标准改革建议

1.全程评价

在科研评价指标的设定中,不应只体现公开出版、发表、授权或鉴定验收等结论性指标,还要对准备工作、实施过程、应用推广等环节设计评价指标和权重,这符合科研工作的长期性、不可预测性。采用分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工作全过程实行动态评价,肯定每一阶段科研工作的成绩,也尊重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付出。

2.分层评价

针对不同岗位、职称、学历、工作时间等要素构建层次分明的科研评价标准,明确不同层面的科研任务,体现不同层面的研究重点和方向。通过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使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能够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有利于学校整体科研团队建设,为形成有延续性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3.分类评价

结合学校的研究能力和实际需求,依据不同学科和研究类型的特点,制定导向性明确的分类科研评价标准。例如学校计划建成国内领先的涉农技术技能服务平台,重点将支持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研发,在制定科研评价标准时就要提高自然科学研究、应用研究的权重,并在经费资助或奖励政策上适当倾斜。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职称课题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职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