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红楼梦》饮食文化词语英译的识解重构

2020-02-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金谷英译本粳米

周 维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古典名著《红楼梦》对于鼎食之家贾府日常饮食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清朝时期丰富的饮食文化。在书中,对于人物的日常饮食活动的描写达到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红楼梦》中描写的食品多达180 多种,有关茶的描写也多达260 多处。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从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来阐释杨宪益和戴乃迭英译本,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英译本对《红楼梦》中各种饮食文化词语英译的识解重构过程,试图从译者深层次的认知活动探讨两个英译本中饮食文化词语译文的差异,同时探讨造成译文与原文出现偏差的主观认知原因。

二、认知语言学识解机制五个要素简介

识解是人类认知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由Langacker在认知语法中提出来的,指的是人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情景和解释内容的认知能力[1]4。认知语言学认为识解机制为解释人类认知的主观性提供了一个理性可行的分析方案,因此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可以用于分析翻译的认知过程。Langacker认为识解包括5个维度,即视角(perspective)、突显(salience)、辖域(scope)、详略度(specificity)、背景(background)[1]4。认知语言学专家王寅曾多次与Langacker讨论,建议将辖域和背景合并,以便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下文将辖域和背景两个要素合并。辖域和背景指的是人们描述某一事物时所激活的认知概念域内容,通常由百科知识、级阶和背景三方面构成。百科知识指的是个人的知识体系或基本认知域;背景指人们认知理解某一事物时所需的相关百科知识,背景与百科知识存在一定的重合;级阶是指人们在认知理解一个事物时所涉及的辖域大小[2]79。认知语言学中的视角指的是译者描述情景采用的角度,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和个体认知差异,人们对于同一场景的认知可能选择不同的视角。视角的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3] 75。突显指认知场景时所拥有的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可能关注整个事件或情景,也可能关注整体的某一部分。由于突出的部分不同,人们对于同一事件或情景表达的语言意义各不相同[3]75-76。王寅认为翻译过程中的词量增添、删减或者重复与详略度密切相关。详略度中的详是指添加词语或各类注释等对译文做更为细化的处理。略则指的是省略部分词语等,对相对复杂的原文做简化处理[4]54。接下来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探讨两个英译本译者的识解运作方式在《红楼梦》中各种饮食文化词语英译过程中的重构,阐释其在《红楼梦》英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解释力。

三、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词语英译识解重构分析

(一)《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酒名英译的识解重构分析

《红楼梦》中提到的酒包括仙醪、惠泉酒、金谷酒、合欢花浸的酒、屠苏酒、西洋酒和绍兴酒等,还有各种酒礼的介绍等,本文将列举金谷酒和交杯盏两个例子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来探讨其英译,从深层次的认知活动对于译者的译法作出解释,分析其译法的内在必然性。

1.金谷酒英译文的识解重构分析

金谷酒出现在小说第18回林黛玉所做的诗中:香融金谷酒,花媚玉人堂[5]118。杨宪益夫妇将“金谷酒”翻译成“the wine from Golden Dell”[6]353,霍克斯和闵福德则将金谷酒翻译成“a poet’s wine”[7]367。

笔者通过在线汉语字典查询“金谷酒”的解释,其中“金谷”包括以下5 种解释:1.古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2.指晋朝名人石崇建筑的金谷园。3.含讽喻义,一般多用来指富贵人家曾经盛极一时然而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4.多指古代文人仕宦游宴饯别的场所。5.见“金谷酒数”,其中金谷指的是晋代石崇建的园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金谷酒数是罚酒三斗的隐语。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6]。

从原文来看,“金谷酒”是《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时元春要各妹辈及宝玉各题一匾一诗的时候林黛玉所做的诗歌中的词,目的是庆贺元春到大观园省亲而作的诗。从当时作诗的场景而言,大观园算得上是豪华园林,但是从黛玉原诗而言,并没有讽喻的意思,而且黛玉也没有未卜先知的先见,在此用“金谷”意指富贵人家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来比喻大观园。可见黛玉在诗中所指的“金谷酒”应该是在线汉语字典对于“金谷”的第四项解释,即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从识解理论中的辖域和背景两个维度来看,在翻译主观认知过程中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对于“金谷酒”的个人的知识体系或基本认知域与原文出现了偏差,缺乏认知理解“金谷酒”这一事物时所需的相关百科知识,导致译文各有侧重,与原文存在一定的差异。杨译文把金谷翻译成Golden Dell,指的是金色的有树林的小谷地,从杨译文可以看出其对于“金谷”一词缺乏基本的认知域和相关百科知识。霍译文把“金谷酒”翻译成了a poet’s wine,可见其对于金谷这一个词语的基本认知域和相关百科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了解,只是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同时由于两个英译本译者所采取的视角不同,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和个体认知差异,他们对于“金谷酒”的认知选择了不同的视角。 杨译文侧重“金谷”两个字的字面意思,采用的是直译法,把金谷翻译成Golden Dell;而霍译本在翻译认知过程中采用了意译的视角,将其翻译成了a poet’s wine,指的是诗人的酒,与在线汉语字典中对于“金谷”的第四项解释接近。作为西方本土人士,在翻译认知过程中霍译采用意译视角目的是想让英译本读者了解“金谷酒”所蕴含的中国独特文化内涵,从此视角而言,霍译本的确比杨译本更胜一筹。但是从辖域和背景两个维度而言,西方目的语读者由于缺乏对于“金谷酒”基本的认知域和百科知识,如果霍译能够站在西方目的语读者的视角对于“金谷”这一蕴含典型中国文化的专有名词加以注释,翻译效果会更好。

2.交杯盏英译的识解重构分析

《红楼梦》中提到的交杯盏出现在小说第二十回,是晴雯撞见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取笑他们时提到的:“哦,交杯盏还没吃......”[5]131杨宪益夫妇将“交杯盏”翻译成“the bridal cup”[8] 393,霍克斯和闵福德则将其翻译成“the marriage-cup”[7]405。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场合对于酒有不同的称法。交杯盏即合卺酒。在我国婚礼习俗中,洞房花烛夜新婚大妻要喝合卺酒,该礼俗是新婚夫妻手持两个酒杯互相交杯同饮,寓意新婚后夫妻同心,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可见交杯盏即结婚的代名词。交杯盏出现在该书第二十回,晴雯去宝玉房间取钱,看到宝玉正给麝月梳篦,冷笑着说的话。意思是指讽刺宝玉和麝月还没结婚,宝玉就给麝月梳头。

从识解理论的辖域和背景两个维度来看,在翻译主观认知过程中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对于“交杯盏”的个人的知识体系或基本认知域与原文保持了一致,虽然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但是译者都具备认知“交杯盏”这一酒名时所需的相关百科知识,分别用“bridal cup”和“marriage-cup”来翻译“交杯盏”,有利于让西方目的语读者了解该酒名的中国文化内涵。从识解理论突显的维度而言,两个英译本译者在观察和认知“交杯盏”时关注的是交杯酒所用的器具杯子,译者都突出了“cup”一词,而不是酒本身。对于“交杯”分别用“bridal”和“marriage”来翻译,意思相近,同指结婚,与原文意思保持一致。从以上两个方面而言,两个英译本译者对于“交杯盏”都称得上是成功的识解。

(二)《红楼梦》中茶名英译的识解重构分析

《红楼梦》中提到茶的地方达到260 多处,其中对于各种中国名茶,精美的茶具和茶水,茶礼都有涉及。本文仅举“千红一窟”这一茶名为例。

《红楼梦》第五回中提到的一种茶名为“千红一窟”,是贾宝玉游幻境时警幻仙子所说:“......此茶名曰‘千红一窟’”[5]34。杨宪益夫妇将“千红一窟”翻译成“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8]99,霍克斯和闵福德则将其翻译成“Maiden’s Tears”[7]138。

“千红一窟”茶名出现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因为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尤氏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众人在会芳园游顽,献茶后酒。忽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蓉之妻秦氏将其领至自己房内,宝玉刚合上眼那,便惚惚的睡去,之后写宝玉随秦氏入梦,秦氏将宝玉引至太虚幻境,遇到警幻仙子,宝玉进入薄命司看到金陵十二钗册籍,先用册籍总括了红楼十二女子的命运,然后警幻又带领宝玉到后面仙境看几个仙子,之后携了宝玉入室闻“群芳髓”香油,喝“千红一窟”茶,饮“万艳同杯”酒,然后听演《红楼梦》词曲,目的是想借幻境点醒宝玉红楼梦十二女子的命运,可以说第五回称得上全书的统领,之后各章节对于十二女子命运的描写都不出此篇外。从第五回的内容来看,此处茶名“千红一窟”“群芳髓”“万艳同杯”都具有双关意义,曹雪芹试图借用谐音“千红一哭”来暗示以十二金钗为代表的贾府众多女子的不幸人生和悲惨结局。该茶名中的“千红”暗指贾府许多聪慧美丽的女子,“窟”是“哭”的谐音,指的是“女孩子的哭泣”,此处用来暗指贾府很多女子的悲惨结局。

从识解理论的突显维度来看,杨译文采用直译法将“千红一窟”翻译成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意思是“一千朵红花在同一山洞里”。在翻译认知过程中,杨译只关注整体的一部分,即“千红”和“一窟”,该译文虽然能够给西方目的语读者带来美好的遐想,但是译文只关注该茶名的字面含义,没有突显“窟”与“哭”的谐音,没有体现作者试图暗示的贾府众多女子的悲惨命运,可以说是不成功的识解。霍译本则运用意译法将“千红一窟”翻译成Maiden’s Tears,意为“少女的眼泪”,关注是“千红一窟”整个茶名所暗含的意义,突显了该茶名的谐音意义,较好地传达了曹雪芹想要暗示的意思,有利于西方目的语读者了解该茶名蕴含的意义。因此,该译文突显了“千红一哭”的谐音和暗喻意义,称得上是较成功的识解。

(三)《红楼梦》中粥名英译的识解重构分析

《红楼梦》中提到的粥有红稻米粥、碧粳粥、江米粥、鸭子肉粥、燕窝粥、枣儿粳米粥、奶子糖粳米粥和吕畦香稻粳米粥。本文仅举“奶子糖粳米粥”这一粥名为例。

《红楼梦》第十四回写秦可卿去世后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管理内事,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去宁国府理事,这日正好是秦可卿五七正五日,宁府请了道士和禅僧们做法事,凤姐料定今日客人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平儿便请凤姐起床。以下是原文:......吃了两口子奶子糖粳米粥......来旺媳妇率领诸人伺候已久[5]87。杨宪益夫妇将“奶子糖粳米粥翻译成“milk and sweetened rice congee”[8]255,霍克斯和闵福德则将其翻译成“milk”[7]275。

贾府的饮食反映出我国清朝时上层社会对食物的追求讲究养生之道,比如在《红楼梦》第四十回提到的鸽子蛋被称为“动物人参”,第四十九回写下了一夜大雪后贾母吃早餐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这道菜可以养生驱寒、滋阴养气等。在凤姐帮忙协理宁国府中秦可卿丧事期间,凤姐每天寅时便早起,忙到晚上两三点才能入睡,非常劳累,书中也提到她从此便落下了病根。然而,每天清晨所吃的这份“奶子糖粳米粥”就是她的早餐,给她带来了营养,补充体力。此处“奶子糖粳米粥”中的奶子是清朝满人贵族喜欢食用的羊奶和牛奶制品,粳米在中国作为食物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具有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健康脾胃、补肺气的功效。“奶子糖粳米粥”一般是将粳米粥熬好后加入奶制品,再加入白糖或者红糖做成,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这样的粥品,只有贾府这样的贵族中地位尊贵的主子凤姐在协理宁府的时候才有机会喝这样的粥。

从识解理论的详略度维度来看,杨译文将“奶子糖粳米粥”翻译为milk and sweetened rice congee,即加奶和糖的粥,在翻译认知过程中,杨译保留了该粥名中的部分成分,“奶子”“糖”和“粥”,但是对“粳米”做了简化处理,省略了该词语的翻译,西方目的语读者无法得知该粥的成分是粳米,无从得知其养生的功效。而霍译文相比杨译文则更加简洁,直接简化为milk, 即牛奶,省略了该粥名中的“糖”“粳米”和“粥”的成分,该译文容易给西方目的语读者带来误解,以为我国清朝时期的人们也是像西方一样早上喝牛奶当早餐,无法体现该粥中体现的养身之道和凤姐的尊贵地位。从这方面而言,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对于该粥名的识解都不算成功,如果译者能够对于该粥名做更为细化的处理,加以注释的话,必定能够让西方目的语读者更加明白该粥名的营养价值。

四、结论

在翻译主观认知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译者深层次的认知活动与原文出现偏差,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对比分析了杨译本和霍译本中“金谷酒”“交杯盏”“千红一窟”和“奶子糖粳米粥”的识解重构过程,探析了造成偏差的主观认知成因,希望带领读者去体验我国清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猜你喜欢

金谷英译本粳米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金谷園雅集 第一场文人自发的宴游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治脾胃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