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市场价格回归理性

2020-02-28刘国信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猪价猪瘟猪肉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阳城 048100)

2019 年以来,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国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导致猪价肉价全线飘红,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前半年,虽然在不同时期猪价呈现涨跌互现局面,但整体依然在高位运行。进入九月份以来,生猪行情不断震荡下调,目前虽然逐渐进入冬季传统消费旺季,但猪价依然不升反降,回落至30元/kg以下。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价理性回归实属必然,未来或将逐渐步入下行通道。

1 前期高位运行,近期明显回落

2019年以来,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生猪生产受到严重冲击,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滑,导致生猪行情和猪肉价格屡破天价并长时间高位运行;特别是2019年第三季度以后,全国生猪市场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导致猪价逆势飞涨;而到了“十一”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出栏价格更是暴涨至40元/kg左右的罕见天价,猪肉价格突破60元/kg的历史新高。

2020年前半年,虽然在不同时期猪价呈现涨跌互现局面,但整体依然在高位运行。而9 月以来,前有大中小学陆续开学和民间“贴秋膘”习俗拉动,后有中秋和国庆双节长假等消费利好叠加,加之,目前天气转冷,已逐渐进入猪肉的传统需求旺季,在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按理说应该带动猪价像往年一样迎来上涨,但不但没有出现往年普涨的情况,反而一反常态快速下滑,目前全国各地猪价均呈现下跌与震荡回调走势。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19 年9 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已经连续8 周下降,到10 月份第4 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均价降至40.44 元/kg,全国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价格已经回落到47.66 元/kg,虽然肉价相比猪价下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比2 月中旬最高价格依然降了9元多,降幅接近20%;生猪出栏价格跌势更猛,10月第4 周下降至29.82 元/kg,比2019 年同期下降23.0%,比2019年11月最高时期降幅达到30%左右。

据中国养猪网猪价系统监测,2020 年10 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8.89元/kg,比上月下降12.93%,比去年同期下跌29.10%;内三元生猪均价为28.46 元/kg,环比上月下降12.75%,比去年同期下跌28.55%;土杂猪均价为27.99元/kg,比上月下跌12.45%,比去年同期下跌28.62%。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卓创资讯联合监测,2020 年第43 周(10 月26 日~10 月30 日),16 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36.12 元/kg,相比第36 周(8 月31 日~9 月4日)的47.16 元,降幅达23.4%。商务部最新数据 显示,10 月26 日至11 月1 日,猪肉批发价格39.26 元/kg 跌破40 元/kg 大关,并连续10 周出现下降。

相关调查表明,进入10 月中旬后,随着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探底30 元/kg 左右,业内养殖户“挺价”情绪上升,受此因素影响,猪价延续了几日“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10月20日以后,受南方地区生猪产能逐步释放,叠加月底集中出栏增多,生猪价格大幅回落。目前,国内生猪均价已跌破30 元/kg,其中北方多地已跌至28 元/kg 以下,南方大部地区也在29元/kg左右徘徊;猪肉价格由于各地消费水平不同,目前南方多地或将维持在50~56 元/kg,而东北、华北局地猪肉价格或将跌破40元/kg。

总的来看,10月份猪价基本呈现稳步下跌趋势,仅在月中有几日小幅反弹行情;而随着全国各大生猪主产区猪价不断下滑,目前北方与南方地区价差也呈不断缩小趋势。同时,受限于“北猪南运”距离长、成本高、雨雪天气等影响,东北地区低价猪源调出难度有所增加,而本地猪肉消费仍较乏力,虽然养殖户有抵触情绪,猪价仍有进一步回调的基础;而京津、华北大部分地区,受猪肉到货量增加,下游商贩拿货积极性较差,市场猪肉消费不足剩货较多,屠企白条猪出厂价不断下调,也将支撑猪价短期内继续回落。

2 产能加速恢复,供给有望改善

2019 年以来,高涨的猪肉价格,确实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而近期猪价的连续下挫,不少地方甚至以“坍塌式”的下跌来形容。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猪周期”确实已经过了价格高点,当前生猪行情已处于弱势区间,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产量不断释放,供求关系有望得到明显改善,猪价理性回归实属必然,未来或将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最近,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0 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表示,2020 年以来,各地认真落实生猪生产恢复扶持政策,加快养殖场户扩能增养,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有力推动了生猪生产恢复,特别是在政策和效益的双重激励下,前三季度新建投产了1.25万个规模猪场,同时有1.34 万个空栏规模猪场复养,目前生猪生产恢复好于预期,“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照这个趋势,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标。

据调查,2020 年以来无论是养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还是一般中小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补栏增养的热情空前高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到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12个月增长,生猪存栏也连续8 个月增长,特别是2020 年6 月份和7 月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先后实现同比增长,这是生猪生产恢复的两个重要的时间拐点。8月份、9月份增幅进一步扩大,9月底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8%,达到3822 万头,恢复到2017 年末的86%;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7%,达到3.7亿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4%。

而当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数量稳定增长之后,就可以预见未来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量会随之增加。从出栏方面来看,从2020 年3 月份开始,生猪出栏已连续7个月环比增长,这说明前期新增产能正在陆续释放,产能正在变成产量,目前猪肉市场总体呈现供应改善、价格震荡回落的态势。同时,大量进口猪肉填充市场,也对猪价形成打压。由于早期与美国的贸易协定,虽然现在中美关系有点微妙,但中国还是秉承大国风度和魄力,按协定大量进口美国的猪肉。数据显示,2020 年1~9 月份,海关猪肉总进口量达到328.6万t,同比增长132.2%,预计今后一个时期,猪肉进口量依然会不断增加。

此外,近期猪价下跌幅度扩大,也与节后养殖场户集中出栏抛售有关。由于往年国庆前夕猪价都会上涨,所以很多养殖户都有在国庆、中秋前后出栏的计划,但2020 年10 月双节期间猪价不涨反跌,导致业内对后期市场看空情绪增强,很多养殖户节后恐慌性抛售,导致短期内市场供应量剧增,推动猪价快速下滑;同时,猪肉市场消费低迷,也缺乏对价格的支撑。据调查,虽然现在猪肉价格已在不断下降,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制约着消费量的快速提升。

另外,中央储备肉的投放亦增加了市场猪肉补给,平抑了猪肉价格。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年内已投放35 次中央储备冻猪肉,累计投放量达60 万t。而国庆期间再次投放2 万t 储备肉,让本已供需失衡的市场再度出现供过于求,导致猪价应声跳水。

针对后期猪价和猪肉走势,业内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猪价超常规高位运行,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突然袭击,导致产能断崖式下降使然;2020 年后半年以来,全国生猪产能恢复势头强劲,综合考虑当前生猪生产恢复情况、猪肉进口、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的供应量同比会增长30%左右,价格总体上将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不会再出现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生猪市场已迎来下行拐点,大的方向已发生逆转,但并不意味着后市猪价就一路下跌,预计会保持波浪式下跌的节奏。具体来说,随着后期天气不断转冷,北方地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市场对肥白条需求会逐渐增加;南方地区进入深冬后,又有灌香肠、腌腊肉的传统需求,叠加春节前深加工企业备货意向增大,预计春节前受消费需求变化影响,猪价还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但上涨空间或相对有限。而2021年中期以后,随着大型企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猪价才能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3 超强利润暗含风险,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猪周期”不仅价格创下史上最高,而且在顶部延续时间长,因此,被人们称为“超强猪周期”。而在政策利好及持续高利润刺激下,各养殖龙头企业竞相布局生猪产业,势必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因此,对于生猪产业而言,后市风险如影相随且骤然上升,市场历程注定跌宕起伏,养殖者尤要摆正心态,科学谋划,理性应对。

据市场调查,2020年以来国内生猪产业形成了高价格、高成本、高利润、低消费的“三高一低”局面。价格方面,整体来看2020年前三个季度生猪出栏均价基本达到17 元/kg 左右,猪肉价格维持在55 元/kg 左右,依然属于超高行情;成本方面,由于防控与环保要求严格,消毒防疫与粪污处理设施投入增加,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由于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目前达到2.7 元/kg),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各大饲料生产企业又相继提高饲料售价,导致养殖成本提高25%以上;不过,尽管饲养成本增加,但由于猪价畸高,利润依然可观,初步预算,2020 年前三个季度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净利润仍然平均达到1500元左右。

而受到高价猪肉抑制,国内市场对猪肉的替代性消费已经凸显。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饮食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中持续升级,加之,现在“菜篮子”商品趋于丰富,人们可选择的商品范围较大,猪肉已经不是唯一选择,牛羊肉、禽肉和水产品的替代性日益增强,尤其是在猪肉价格贵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这也是造成近年来猪肉消费需求支撑始终乏力,导致生猪市场反向运行的一个重要苗头,值得人们深思。

更需引起注意的是,2019 年以来,由于政策红利和养猪高利润刺激,各养殖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竞相布局生猪养殖,纷纷扩大产能,高利润暗含高风险,随着产能在2021 年持续释放,不难预见,未来“二师兄”依然难以摆脱恶性循环的处境。事实上,2020 年下半年以来,“二师兄”表面看虽然风光,但似乎已进入了多灾多难的阶段,市场历程跌宕起伏,充满凶险。

2020 年8 月份以来,猪价一直处于涨跌互现态势。期间养殖场户对降价开始抵触刻意压栏,加之受立秋节气影响,猪价虽然再度上涨,但“贴秋膘”行情仅是“昙花一现”;但当大家对9月份猪价形成较大期盼的同时,国庆、中秋双节前的下跌态势再一次冲击了人们的认知,此后由于集中出栏、恐慌抛售等卖跌行为,加之节后消费再度缩水,屠宰企业对生猪需求有限,更加剧了“十一”之后的下跌态势。后市随着冬季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新一轮的价格较量即将开启,市场博弈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生猪市场从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充分自由的市场竞争便成为决定猪价走势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背景下,随着新冠疫情缓解,进口猪肉还将源源不断进入国内市场,此时的博弈只需要来自于一方的些微变化便可打破平衡。这也是引起市场动荡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目前来看,养殖者对未来猪价期待不可过高,更不能再被压栏惜售的“贪心”所害。

此外,冬季是动物疫病高发期,非瘟疫情带来的风险决不能低估。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各地严格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养殖、调运、屠宰等环节的风险管控,规模场户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全年疫情报告数、举报数和无害化处理数都大幅降低。截至10 月中旬,全国总共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8 起,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尽管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污染面较大,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随着冬季气温降低,清洗消毒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加上节日增多,流通交易活跃,种猪、仔猪、育肥猪调运频繁,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大,如果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排除出现区域流行的情况,影响甚至阻断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的进程。

综上所述,影响后市生猪市场的因素错综复杂,生猪行情具体走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养殖业者要摆正心态,保持理性,加强生产管理和疫情防控,合理安排生猪生产和出栏节奏,勿刻意压栏惜售或恐慌抛售,以期把利益做到最大化。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既要从宏观上密切关注生产发展和市场走势,也要从微观上及时采取综合性措施,以保证生猪生产和市场供给平稳运行。

首先,要督促指导各地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确保疫情平稳不反弹。必须严格落实养殖、调运、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其二,要坚持开展入场采样监测,不断完善采样措施,督促指导养殖场户把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落实落地;同时,要加快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示范带动提升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此外,要根据生猪生产发展形势,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把生猪生产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建立生猪生产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生猪市场调控,改变以往出现的盲目行政行为,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同时,要抓紧生猪生产大数据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指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养殖结构,适时出栏补栏;要强化技术培训和产业服务,加快推进生猪期货上市,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市场供给平稳有序。

猜你喜欢

猪价猪瘟猪肉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