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地方文化,开展项目学习

2020-02-26陈智峰

师道 2020年1期
关键词:温州灯光学生

陈智峰

温州历史悠久,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山清水秀,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誉,苏轼曾赞叹道:“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南北朝时期温州称永嘉郡)温州自古就是文化之乡,有着“中国山水诗发祥地”“南戏的故乡”“百工之乡”“数学家的摇篮”等美誉。“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水心先生”叶适、“梅溪先生”王十朋、“南戏之祖”高则诚、“朴学大师”孙诒让、“一代词宗”夏承焘、“短篇圣手”林斤澜等均为温州文化名人。

一、江心屿与温州文化

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与厦门鼓浪屿齐名。它位于浙江温州市区北面的瓯江之中,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被江水环绕,有着“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江天佛国”等美誉。据《光绪永嘉县志》载:“孤屿,在城北里许江中。东西广三百余丈,南北半之。初,两峰对起,筑二塔于其巅。江流贯其中,为龙潭,中峙小山,即孤屿。”它不仅是温州城市的地理标志,也是温州文化和乡愁情怀的一个重要象征。

江心屿见证了温州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变迁,不仅是温州城市的象征与地标,更是温州人的精神家园。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堪舆(风水)大师郭璞设计建温州城(时称永嘉郡)后不到百年(422年),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就登上江心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登江中孤屿》,其中“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之句至今仍传诵于温州普通百姓之口;三百年后(732年),另一位山水诗巨擘孟浩然也登上孤屿,留下了“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的千古佳话。此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李白、杜甫、韩愈、陆游、王十朋、叶适、文天祥、刘基、袁枚、夏承焘等都留下过咏叹江心屿的不朽诗篇。建于唐代咸通十年(869年)的西塔是温州成为“博物易”开始对日本贸易的见证;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的东塔是温州设“市舶司”并成为对外贸易大港口的见证;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的中川寺(即今天的江心寺)是宋高宗赵构仓皇避难与文天祥慷慨赋诗的见证;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英国驻温领事馆则是近代中国的一段屈辱史的见证……上述这些名胜与谢公亭(纪念谢灵运)、澄鲜阁(取自谢灵运诗句“空水共澄鲜”)、浩然楼(纪念孟浩然)、宋文信国公祠(纪念文天祥)等古迹镌刻着一个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民间传说,记录着一曲曲帝王将相的慷慨悲歌,诉说着一段段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江心屿并不仅是一段段历史的缩影,它还见证了当代温州的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见证了温州成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以及“温州模式”(费孝通先生语)的诞生与辉煌。

二、江心屿假期项目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项目学习”正式写入了“课程结构”和“实施建议”:“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鄄ning,简称PBL)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做中学”理念。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的‘测验本位学习(Test-Based Learning)倾向,从而去发现和开发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的智力强项。”美国当代教育学者汤姆·马卡姆指出:“项目学习是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最终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已将项目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很少有人将项目学习与假期作业结合起来。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走出校门与家门,关注社会生活,让学生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身边的温州文化地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江心屿假期项目学习分为如下七个学习项目,有必做项目,也有选做项目,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选择,提供了十多种组合方案供学生自主选择,打通了语文与书法、绘画、摄影等领域的学习,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有料而有效。這份根据校情学情、立足学科特点、结合温州乡土文化与时代要求的学习项目,也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与思考,以及对学生的尊重与体察。以下根据与乡土文化的关联,对七个学习项目进行分类梳理。

(一)指向江心屿的昨天

【任务一】写一首关于江心屿的诗歌(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不限)或拟一副关于江心屿的对联(10字以上)。

这个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写出了许多佳作,仅举一例:

天净沙·江心屿

郑逸博

黑砖绿树红瓦

凉亭高塔古刹

文人骚客学霸

笔墨挥洒

思梦东西塔下

【任务二】写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是毛笔字或钢笔字,规格自定),内容为江心屿的诗词或对联。

这是学生很喜欢的一个项目,许多学生展现了其书法功底。

【任务三】制作一张手抄报,选出你最喜欢的关于江心屿的3-5首诗和1-3副对联,以及相关的1-2个历史文化故事或传说。

下面这张学生制作的手抄报,颇具代表性,囊括了江心屿的诸多历史文化因子:“瓯江蓬莱”和“诗之岛”均为江心屿之美誉;左边的内容是关于江心屿来历的一个民间传说;右边是谢灵运、孟浩然、李白等人吟咏江心屿的千古诗作;右下角的塔是江心屿的标志建筑之一东塔,塔顶有一棵榕树;左下角呆萌的小和尚寓意江心屿乃“佛之岛”,岛上有江南十大古刹之一的江心寺;中间竖排的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的江心寺门联,千古流传。

(二)指向江心屿的今天

【任务四】拍一张你自己满意的江心屿某景点的照片,并写一篇摄影散文,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字数600字以上。

许多同学透过镜头拍下的江心屿魅影,是认真凝视江心屿历史文化后读出的岁月神韵,如下文。

用风景下酒

金 澍

用风景下酒,将魅影裁剪。

登上孤屿,每一阵微风,每一声鸟鸣,每一阵花香,每一帘流水,每一掠虫蜂,无一不在填补我记忆中关于江心屿的空白,纤纤线线,在风中笼络穿引编织成网。

两人结伴,共赴孤屿,带着一颗文人骚客的心酸了一把,但心情还是异常的好。其中,最让我有感觉的便是照片中的东塔。这座塔饱经沧桑,依旧屹立,与西塔对望,似孪生兄弟。这座塔空留塔身,檐和梯在和英国签了《烟台条约》之后就被拆了,没有什么特别夺人眼球的地方。若说有,就是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的确可称得上是奇观。可就是这空空的塔身,一直沉印在我的脑海里,越发地有了韵味。

我在塔身看到了时光在他身上不停地游走,丝丝环绕,不像是利刃或是刻刀,锋利地篆出了他现今的模样,而像是一双历史的手,在他孩童时抚摸他的额发,青年时搭着他的肩,中年时拍着他的背,如今步入暮年,两双苍老的手彼此搀扶,一如幼时的蹒跚。他好像一下子就变成了如今苍老的模样,却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韵,一种岁月给人带来的踏实。

石墙上斑驳的旧痕是古屿额前的皱纹,粗壮的根枝遮掩缠绕,覆着的绿叶参差蒙蔽成荫,一米阳光掠过鸟鸣刺过荫隙不轻不重地打在石板路上,踏着石板路一级一级地走着,石板路不会记得有谁来过,谁又走了,但来过的人大多都忘不了这座静默的孤屿。

用风景下酒,干了这碗酒,继续向前走。

【任务五】手绘一张江心屿的地图,并在图下写一段解说词,解说一下几大主要文化景点。

这个项目打通了语文与绘画的壁垒,许多学生画出了颇有意境的手绘地图。

(三)指向江心屿的明天

【任务六】据统计,去年江心屿景区亏损200多万。因此,有人建议拆除一些古旧建筑,新增一些娱乐设施。假如温州市政府征求市民对江心屿的开发与保护的意见,你来写一封致市长的信,谈谈你的意见与建议。字数600字以上。

不少学生对江心屿当下的格局、管理、服务、设施进行了一番梳理和反思,还提出了自己对于江心屿走出困境的建议和期望,尤其难能可贵,如下文。

致市长的一封信

李子依

尊敬的市长:

您好!

冒昧叨扰,望您能够于百忙之中抽取片刻,聆听我们普通市民关于江心屿景区的心声。

去年江心屿景区亏损200多万元。有人建议拆除古旧建筑,新增娱乐设施。此建议有利有弊,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古旧建筑实不应该舍弃,“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江心屿因康乐公谢灵运挥毫洒墨所作的一首诗成名。作为文化古岛,若拆除古旧建筑,就如宝石失去光泽、名画褪去墨色般黯然失色。现下江心屿东西两边立有双塔和江心寺。并有谢公亭、浩然楼、国公祠、兴庆寺、澄鲜阁等多处古迹。若无古典建筑相得益彰,未免奇怪。

而新增娱乐设施却也是必要之事,景区现下毫无特色,毫无新意。鼓浪屿与江心屿名列中国四大名屿,同样是人杰地灵,无数文人骚客提笔赋诗,勾勒岛屿之美。私以两屿略作对比,鼓浪屿游客满门,好不热闹,而江心屿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

困境之下,理应采取措施,如以下几点可取,愿您能采纳。

一、江心屿与鼓浪屿虽说大有不同,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多学习鼓浪屿经营模式,加以一些自身特色,吸取前者管理经验。

二、维护古迹,防止因古迹风化老旧而导致资源流失的问题。望您可以加大对江心屿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维护费的支出,才能让江心屿经得起时间考验。多组织江心屿文化维护教育,使当地居民加强维护观念。

三、大力宣传江心屿的文化资源,不让流传千年的古典文化埋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聘请知名度较大的江心屿形象大使,使其能够宣传江心屿的诗意淡雅;在网络平台上,用自身特色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更可以效仿鼓浪屿,印制江心屿明信片,加大传播力度。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愚见,不足大觀。望市长先生能得到帮助,愿江心屿能够在您的调控下柳暗花明!祝:治理顺利!

此致

敬礼!

一名普通的学生

X年X月X日

【任务七】自2017年10月开始,江心屿灯光秀开启;2018年10月以来,又增加了瓯江北岸胜美尖山体灯光秀。对此,有人认为,灯光秀打造了美丽“夜温州”的形象,充分展示了温州城市的魅力;也有人认为,灯光秀带来了光污染,严重干扰了市民的夜生活;还有人认为,灯光秀破坏了江心屿固有的生态……众说纷纭。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可去现场观看一次灯光秀并采访几位游人(市民),谈一谈你的感受与建议。字数700字以上。

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很高,引导学生关心新闻时事,参与社会生活,尽到当代公民应有的责任,“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思辨表达”,请看下文。

灯光·秀·现实

金希希

“演温州传奇,享瓯越山水。”在一个本应走进自然寻觅的时节,一片令人无法忽视的灯光引人驻足,一场耗资6亿的大秀照亮了瓯江的边界。江心屿“灯光秀”是真的为了温暖人心还是只是形象工程?

6亿,这个惊人的数据,成就的是一座假山,以及一片LED灯带来的模糊影像。从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今年“十一”起的半个月可以说是达到了制造者想要的效果——温州市民会在餐前饭后沿江步行,以赏灯光秀作为一种时尚。但是才过了半个月,华丽的灯光秀便少有人再提起,因为人们的审美产生了乏意,本应是人满为患的江滨路步行道上很难再看到人群聚集观灯光秀的情形。

…………

显然,这样的浩大工程在缺少相关应急程序、缺少变通、缺少预算规划的情况下是很难长久的,以至于被人们认为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为了博取眼球,为了让温州的名字出现在各大报刊网站的首页上,为了让其他地方的人们能够在茶余饭后谈论起温州……这类的言论早已漫天飞舞。对于温州市民们来说,更加关注的恐怕还是如何在政府的领导下早日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城市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对于我们莘莘学子而言,这6亿巨资若是用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或改善办学条件上,也许更有价值。若只是为了吸引一时的人流在江滨驻足而花费如此巨资,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我们期待着温州的名字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眼前,而不是因为曾经的“东方犹太人”,不是因为曾经的鞋都,不是因为温州是某位明星的家乡,不是因为温州发生了某些令人发笑、或令人深思的恶性事件。

只愿这场灯光秀能照清领导人和每一位市民的心。温州精神不需要通过刺眼的灯光秀来传达,温州精神是世代相传的,是不容亵渎的,是需要每一位温州人用行动来传承和发扬的。

崔允漷教授指出:“项目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复杂问题、专业设计、合作完成、成果导向以及评价跟进,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项目学习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运用大项目设计课程单元或模块,而且作为中小学生非常重要的學习方式,普遍存在于他们的学科或跨学科学习之中。”江心屿假期项目学习引导学生聚焦乡土文化,以“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为学习载体,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真实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以读写为主的实践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这个学习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大家都学得兴致盎然。陈恩梓同学说:“这次假期作业非常有创意,谢谢老师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叶迩畅同学说:“让我们在游玩的同时练笔,还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温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必须点赞!”陈力硕同学说:“这样的作业太好玩了,满满的惊喜感,可以再来一打!”

诚然,乡土文化是一个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植根乡土文化的教育,既没有一个万能的法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扎实用心地引导,加上学生主动不懈地学习,才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温州灯光学生
数灯光
好玩的温州乐园
映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聪明的学生等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