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SuperPATH入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02-26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旋入路股骨颈

(南阳市骨科医院关节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多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但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术式或入路方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且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也存在差异[1]。本文对首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微创SuperPATH入路,观察其对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95例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证[2];均为首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神经性关节病者;既往有髋关节手术或翻修病史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进行分组。外侧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44~78岁,平均(63.23±5.61)岁;病因:自行摔倒致伤28例,高处坠落致伤15例,交通车祸致伤4例。PATH组:48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44~79岁,平均(63.25±5.62)岁;病因:自行摔倒致伤29例,高处坠落致伤15例,交通车祸致伤3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外侧组:采用外侧入路,嘱咐患者行侧卧位,从髂后上棘前方约6 cm位置,向前下方后绕着股骨粗隆前缘,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按照常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PATH组:选择SuperPATH入路,保持患者健侧卧位和髋部后倾,稍微内收患侧并保持髋关节处于平衡状态;术者以患者大转子尖端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向近端延伸6 cm后逐层显露组织,切开股骨轴线至臀大肌筋膜层,然后从大转子尖端开始逐层向主切口线延伸,采用翼状肩调位器分离患者的臀大肌,充分暴露臀中肌的囊部分,沿臀大肌将囊组织逐层切开,将Cobb调位器放在臀中肌的下方,替换钝性牵开器以保护臀中肌,再将髋关节外旋和外展达到缓解外旋肌群张力的目的,再将Cobb调位器放在臀小肌与梨状肌建之间,替换钝性牵开器并放在外旋肌与后关节囊间隙,保护坐骨神经,保持牵开器伤口和叶片低于90°,手柄保持平行,然后将膝关节放低,轻轻推Cobb调位器将关节囊暴露,然后用电刀依次切开关节囊和转子窝。施术者从股骨颈鞍部切开关节囊延伸到近端,然后到髋臼并剥离关节囊髋臼缘;施术者将患者膝关节抬高,再将Cobb调位器放在后关节囊与后股骨颈间隙,采用钝性拉钩替换放在关节囊位置。最后,将股骨转子间窝上方外侧5 mm位置切开并扩髓后填入假体,然后使用髓腔锉切断患者的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暴露髋臼和股骨颈基底部的截骨面,按照常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前1d及术后1 d、1周患者的疼痛程度,0~10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轻;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术前1 d及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

2 结果

2.1疼痛程度 两组术后VAS评分都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1),但PATH组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2.2髋关节功能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但PATH组升高速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多数学者证实,相对内固定手术而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提高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且并发症较低。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手术过程中采用何种入路方式、如何保护关节囊、降低手术风险和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也是临床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术后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是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重要指标。采用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需要切断部分关节囊以及外旋肌群,扩大了手术创面和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外旋肌群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仅增加了手术创伤,诱发术后疼痛等应激反应,而且降低了术后关节的稳定性[4]。微创SuperPATH入路具有切口小和感染风险低等优势,术中配套经皮技术降低了髋臼的切口长度,从肌间隙将关节囊暴露,术中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群,无需髋关节脱位,保持了外旋肌群的完整性和功能,利于术后关节稳定性的恢复和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VAS、Harri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但PATH组变化的速度大于对照组。说明微创SuperPATH入路在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和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外侧入路对比,微创SuperPATH入路能够显著降低首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外旋入路股骨颈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肩周炎患者康复锻炼小妙招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保留外旋肌群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一期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小腿外旋畸形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