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障碍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20-02-26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相养育惩罚

(1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3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生物学、心理社会素等因素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影响。BD患者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和不健全的人格可能是其罹患该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为该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线索,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0月本院收治的BD患者作为病例组,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BD诊断标准,并经精神科主治及以上医师确诊;BD治疗达临床缓解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5分。排除:器质性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另选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入组标准:无精神、躯体疾病;无酗酒及药物依赖史。两组均符合:年龄18~50岁;理解力无障碍能够完成问卷者;本人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病例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35.88±9.08)岁。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4.45±8.21)岁。两组性别比、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EPQ包括4个分量表,测量人格的4个维度;EMBU包括66个条目,6个父亲因子分和5个母亲因子分。

2 结果

2.1两组EPQ评分比较 病例组在精神质、内外向及神经质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掩饰性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EMBU评分比较 病例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父母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偏爱被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相关性分析 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度(L)与父母各因子的关系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EPQ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EMBU评分比较分)

表3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相关性分析(r)

注:**P<0.01,*P<0.05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B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的精神卫生调查显示BD终身患病率为0.6%[1]。一项研究显示,在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前十位致残疾病中,BD位居第6位。目前,BD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之中,有研究报道BD患者杏仁核与腹侧前额皮层之间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性明显减少[2]。毛睿智等[3]发现BD的发病可能与钙离子通道的改变有关;Wang等[4-5]研究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与BD的易患性和疗效相关。最近发表的一篇综述显示,流行病学、基因、行为学、治疗学、病理学等方面均有研究认为BD患者存在髓鞘结构及功能改变,这也为研究该病发病原因提供了新方向[6]。因此,从不同方向研究BD的发病十分必要。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双相I型与双相Ⅱ型患者之间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患者病前和间歇期的人格特征没有明显差异,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具有不同于健康人的人格特征[7];Barnett等[8]认为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人格障碍可能是BD患者的持久特征,李爱凤等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回顾发现BD患者具有精神质、外向性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BD可能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有关。Baker等[9]对286例青少年调查发现,温暖的父母有利于青少年更好的自我调节、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学业进步,父母的拒绝与子女的临床表现如焦虑、抑郁、躯体化等有关,而父母过分干涉与躁狂和精神病相关。本研究发现,BD患者父母存在较高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及过分保护与干涉和较低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提示前者增加了BD的发病风险,而后者则起到保护作用。这与闫志芳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后者认为病例组获得更少的父亲偏爱,而本研究数据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因此,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温暖与理解,对个体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当个体过多地被惩罚、拒绝、干涉或过分保护时,会对患者产生消极影响,进而会影响患者情绪,严重者影响患者的人格形成,这与本研究对BD患者EPQ的测试结果相吻合。

目前已有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性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显示,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减少,父亲过多的严厉惩罚与母亲过多的拒绝否认与精神质(P)高分有关,这提示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理解、认可,减少不必要的惩罚,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提高患者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改善与别人相处的方式;当父亲过分干涉,给予过多拒绝与否认时,内外向(E)倾向高分,这与目前研究差别较大,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因素有关;神经质(N)高分出现在父母过多的惩罚与严厉和拒绝与否认而给予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此给予温暖与理解可以提高被试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减轻被试的焦虑、担心,改善患者情绪,而过多的惩罚与严厉和拒绝与否认往往会适得其反,增加被试不理智行为;掩饰度(L)评分提示,当父母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时都会增加被试的掩饰程度,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以降低自身的不安全感。虽然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但均认为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综上,本研究认为,BD患者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密切相关性,不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影响患者的发病和人格特征的形成,是BD人格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双相养育惩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双相型障碍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