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思教育:基于慧行追求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统一

2020-02-25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思学习者习惯

文/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2019暑期,新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是刷爆屏了。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好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映射着对生活的体验、叙述和反思。对于教育者来说,这部电影究竟蕴含着哪些隐喻?对教师而言,我们又能从电影主角哪吒的故事中悟到什么?笔者认为: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都有自己个人的伟大愿望和梦想,一旦条件成熟,这个愿望就会激发出惊人的力量,激出不可估计的动力潜能,让孩子义无反顾去追逐。教育能做的种种,就是为这个条件的成熟和到来做好推手。2019年8月5日早晨,笔者在与广州市郑中钧中学韦霞校长微言探讨传统文化时,谈到老子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至虛,恒也。守中,篤也。萬物旁作,居以須復也。天道員員,各復其根。”彼此都很有感触,古人阐述观点,往往字字珠玑,内涵丰富,善于在洞天察地中悟理寻道。老子言中“猶橐”,即风箱之意。韦霞校长认为:“天地是一个风箱,不用的时候貌似空无一物,一旦拉动就有不可忽视的能量。人心与觉悟不就暗合此道?”笔者深表赞同。其实,情思教育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大风箱,而每一个情思教育人就是一个拉风箱的人,唤情思之风,亮行为之灯。情思教育的风箱有两个融通的把手:一是情;二是思。燃起情思,点亮行灯。

如果把教育比作登高,那么,情思教育要登什么山呢?笔者认为要攀登“三座高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因为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力量;一座是思维的高山,因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一座是情感的高山,教育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情思教育的内涵解释中有三个关键字:一是情;二是思; 三是行。其中,情字,用英文表示是affection,指情感和情绪。思,用英文表示是thought,指思维和思想。行字,用英文表示是behavior,指行为和行动。这三者之间如下图所示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质追求,以目标整合为核心的三维闭合循环提升体系,其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情-思-行”的闭合循环中促进学习者情智素养生生不息的循环生长。

图1 “情-思-行”与目标整合逻辑图

华中师范大学许锡良教授在《中国人的思维需要重新训练》一文中提出:“教育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价值观问题;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心理主要分成两大类要素:一大要素是情感要素,它包括兴趣、动机、意志、信念等,以“情”概之;另一大要素是认知要素,它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以“思”概之。情思教育就是强调有意识地把“思”的心理过程和“情”的心理过程统一于教育过程和活动之中,实施品德、智能、情意统一的教育,以此实现学生行为意识、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

情思教育追求一种情思交融的教育效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托对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情绪与情感的触发和调控,借助学习者活跃的思维体验与智慧的思想生成,促进学习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动能力等“行为和行动”素养的生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心境的创设,重视对学习者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思想觉悟能力的培育,并在上述两方面的行动中融创一种学习悟境,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与思维、能力自悟。所以,“情思教育”成功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各项控制要素,引起教育过程和结构的变形、换位、解体、重构等变化,变“师-生”与“教与学”单向的教育传输为融通的双向循环传输,实现教育活动中的 “情”“思”“行”相融与统一,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者基于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引导下的创造”。从内涵解读可知,情思教育最核心的理念是基于“行”(“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 培养为目标指向)的一种“情思交融”状态,即通过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统一达到教育的“促行”目标。

图2 “情-思”交融互为路径的逻辑图

追求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统一是情思教育最核心的理念,也是情思教育最大的特点。2016年6月14日华南师范大学王红博士在听完情思教育的理念汇报后专门为情思教育理念及其形成路径设计图解如图2所示,图解中重点突出“情”与“思”之间的箭头方向是双向,情指向思的同时,思也指向情,这足以说明情思之间是互为路径的融通关系。情思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行”上,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行动能力为目标,而这种良好的行为和行动素养需要以良好的行为和行动意识为先导,所以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创造情思交融的悟境,让学习者在强烈的情感发展场域和思维发展场域的学习体验与感悟中成长,对学习者来说,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智发展范式与路径。

例如德育工作,情思德育性柔如水,重引情启思促行,步步注满师爱,润泽心灵。它既是一种理念,亦是一种方法,其中关键有二:一是融,二是行。在德育艺术的融与行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在情思融境中自悟,并助学生以悟识行,及至慧行,扣实人生品行的扣子。

新学期伊始,荔城街第二小学黄碧玲老师以情思游戏助学生扣实习惯养成的扣子。黄碧玲老师借助正面教育专家高广芳教授的正面管教班会的形式,采用情思游戏方式,通过游戏感知、角色扮演等适合小学生的活动、语言,让学生充分体会习惯的力量,激发学生培养好习惯的动力,以达到引情启思“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头脑风暴环节中,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讨论怎样的习惯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学习。讨论结束后,学生将自己觉得最好的习惯写在便利贴上,并在小组之间交流,孩子们在民主协商中挑选出最主要的几条好习惯板书在一张大卡纸上,做成漂亮的海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黄老师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卡片,让他们把自己想做到的好习惯和已做到的好习惯进行记录,并对学生记录进行周评、月评,以强化学生之行。

从情思理念的运用观察,整个班会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情思游戏主要引情启思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的意义;第二环节教师对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方法与要求通过海报和卡片记评方式来促行和助行。有效助力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健康成长。

新学期,为助力初三学子梦想成真,荔城街第三中学马添水老师以情思活动助学生扣实上进逐梦的扣子。马添水老师以“播下种籽,收获希望”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实践体验活动。开学第一天班会上,马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拿一颗种子或小幼苗回学校,借助家委们提供给学生花盆和适量土壤肥料,让学生进行播种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播种的行中思和行中悟,学生既兴奋又不忘相互帮助。“来,我帮你浇水”“我给你的植物一些肥料。”很快,同学们就做好了。学生用事先准备的纸片详细地记录了播种者、播种植物和播种时间等信息,且特意在卡片里写上了自己的座右铭和中考目标。播种和浇水体验结束后,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理想和初三学习情况,畅谈了自己的情与思、梦与行。孩子们还将自己的周计划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自行打钩检查完成情况,马老师从旁辅助、督促,并对优质完成的同学进行表扬。

初三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唤醒学生的成长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提升他们的学习韧性是助力初三学子梦想成真的枢纽,马老师巧用情思柔性德育,通过播种渐悟成长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播中悟,悟中思,并以周计划来促其行,助力学生扣实了勤奋上进、追梦逐梦的扣子。

猜你喜欢

情思学习者习惯
上课好习惯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当归寄情思
好习惯
丝路情思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