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哲学情境视域下绘本哲学启蒙教育初探

2020-02-25张晁宾黄英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哲学绘本儿童

张晁宾,黄英杰

(四川轻化工大学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詹姆斯·麦克莱伦认为教育哲学是重现可在教育实践中辨识出来的人类理性的一般特征的一种尝试[1]。教育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哲学思考的实践过程才能辨识和掌握人类理性的一般特征。对于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启蒙就是摆脱一种未成熟的过程,可通过哲学启蒙教育实践的训练,逐步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关爱思维能力,所以说儿童哲学属于教育哲学范畴。

杜威、卢梭、维果茨基、皮亚杰等奠定儿童哲学理论基础,但是对儿童哲学研究的其他维度还不足。近年来,学界对儿童哲学的研究逐步增强,研究主要是四个领域:儿童哲学原理、儿童哲学课程、儿童哲学中的教师和儿童、儿童哲学国际比较研究。刘晓东提出从儿童视角和儿童一起做哲学,即马修斯的与儿童的哲学。郑敏希提出从儿童提问的方式探究儿童的思考和研究其提问背后的心理活动、进而提出儿童哲学是一种提问、倾听、对话的三个部分[2]。苗雪红认为儿童哲学教育就是教育的过程,就是成人逐步走进儿童精神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人观察、倾听、支持、引导、呈现儿童的思维过程[3],他们都力图建立起具有浓厚哲学韵味的童年哲学理论体系。而对于儿童哲学课程的研究是学者研究最多的领域,刘晓东认为儿童哲学教育不是“学”知识,不是接受知识,不是接受教训,不是去表现对教师的顺服,而是要充分表现好奇、怀疑、追问、探究,要坚持儿童本位的原则[4]。杨妍璐提出儿童哲学课的立足点是教会孩子如何理解偶然性的生存事实,寻找生活意义,在反思平衡中给孩子留下空间[5]。蔡燕妮从挖掘语文教育中哲学教育资源,哲学教育情境,多种形式开启儿童思维三个方面将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育课程[6]。彭治荣提出课前根据美学基本问题设置问题,课堂上通过引导提问方式锻炼学生哲学思维,渗透哲学中的观点[7]。

目前,对儿童哲学中儿童的研究较少,比如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书中,详细再现了他女儿在3-12 岁的感觉、真理、意识、事实与现实、知识等涉及多个哲学领域的困惑与思考历程;对于儿童哲学的国际研究,部分学者对美国儿童促进协会的儿童哲学课程进行了介绍,高振宇论述了澳大利亚儿童哲学模式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哲学课程竞赛评分标准,详细的教学案例等[8]。

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儿童哲学课程设计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也是一线教育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笔者研究方向也是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儿童哲学启蒙教育。通常来说,和其他阅读材料相比,儿童在绘本中能找到许多思维与智慧,绘本是一种适合哲学启蒙教育的媒介。所以,笔者从儿童哲学情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创建儿童哲学情境的条件,重点分析了绘本在儿童哲学情境中的作用,进而分析绘本哲学启蒙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扩宽了绘本教育及儿童哲学启蒙教育课的研究范围。

一、儿童哲学的含义及特点

通常所说的“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这句话是说儿童大脑存在类似于哲学思考萌芽活动。我们常常发现儿童遇到什么事情喜欢追根问底,问个为什么,这反映了儿童正在努力探索事物之间的奥秘和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正是儿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潜质表现[9]。这种活动可能是一种哲学思维活动或者是正处于萌芽期的哲学思维活动,也就是皮亚杰所讲的儿童具有一种“含蓄哲学”。但是,并不是说儿童是完善成熟的哲学家,受社会经济条件和自身遗传因素的限制,每位孩子的哲学思考能力、范围、条件都不同。所以说,要为儿童创造一种合理、愉快、科学,富有思考性、体验性、成长性的儿童哲学情境。

学界关于儿童哲学的含义有两种研究范畴。一种是关于儿童的哲学,这种观点重点研究儿童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二种是从思维训练视角出发,认为儿童哲学是一种思维素质的提高过程,哲学就是一种手段方式。笔者倾向于后者,将儿童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哲学思维训练满足儿童的哲学启蒙渴求。笔者认为,儿童哲学是一定的哲学环境引导下,儿童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哲学思考,体验对世界的探究与感知,并通过哲学情境体验,加深对生活中哲学问题的思考,以建立自身意义的儿童哲学观。

儿童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儿童哲学是儿童为主体,而不是成人将自己哲学观灌输给儿童;(2)儿童按照自身的特有方式思考哲学问题,成人的思路不能强加给儿童;(3)儿童哲学离不开教育过程,哲学启蒙教育贯穿于整个儿童哲学世界观之中。

总之,儿童的思想具有特殊价值,作为教育者或家长应为这种思想启蒙创造有利条件,这与李普曼重视思维实践是一个道理。李普曼认为儿童只有通过哲学实践才能更好的进行思维训练,而儿童哲学情境正是一种有效的哲学实践教育环境。

二、儿童哲学情境创立的条件

儿童哲学情境是指在一定客观条件下,通过教育者引导,将儿童带入到一种具有哲学思考训练的教育环境。在这种哲学情境里,需要通过一种媒介来提供哲学话题、哲学素材,塑造哲学环境,通过引导和训练,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思维;并提高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性,提高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加强其记忆力及情感和意志力。

儿童哲学情境从某一个角度说是一种教育过程,李普曼认为儿童哲学思维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硬性灌输,要尊重儿童的意见[10]。李普曼的观点其实论证了在儿童哲学课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课程要以儿童为主体,但同样也指出了儿童哲学情境离不开老师的角色。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我们如果从传播学角度看待儿童哲学情境,把儿童哲学情境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态,则这种传播形态离不了传播者、内容、受众、传播手段等。教育者和儿童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传播情境离不开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因此,儿童哲学情境创立的条件包括三个方面:情境展现形式,情境体验方法,情境对象特征。

情境展现形式离不开艺术形式。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哲学问题的视觉释放,艺术形式是富有哲学情境感的,哲学情境离不开外在艺术形式塑造。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特点的儿童哲学情境形式繁多,比如:诗歌、音乐、舞蹈、游戏、戏剧、电影、手工作品、创意美术作品、简笔画、水粉画、素描、水彩画、国画等,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哲学情境的展现形式,其中,图画书就是一种应用范围广且廉价的文本。图画书帮助儿童开启哲学启蒙始点,且图画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图画书的类型多,但是首推思考类故事绘本,即哲学绘本。

情境体验方法即在哲学情境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体验这个训练过程,最重要的是要以儿童为主体,切记不能灌输。其次是作为教育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跟踪儿童带有哲学色彩的想法,通过多种形式将儿童吸引到哲学情境中,帮助儿童理解自己的观点、假设、结论等。类似的方法还有讨论的话题要和哲学主题相关,对孩子适当巧妙的提问,积极的带领学生寻找哲学问题的答案,倾听儿童的自我,并和他们平等对话,还可以通过手势、表情、体势、行为等和儿童进行交流等。

情境对象特征即儿童身心特征,表现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儿童主体的发育程度变化也会影响着儿童的哲学情境思考运动,具体包括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觉力、感觉力、意志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肢体表达、逻辑思维、情感情绪等特点。例如,儿童的推理能力发展于3-4 岁,5 岁后大部分儿童都能进行推理活动,11 岁已经能理解羞愧的情绪,儿童对自我概念通常是通过动作进行自我表达,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7 岁才开始发展,这些客观特征对创立儿童哲学情境是必要的。儿童哲学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他们各自阶段的特征,内容才能被理解,形式才能被儿童接受等。

综上,儿童身心发展特征是儿童哲学情境创立的基础,情境展现形式是儿童哲学情境具体表达主题和精神内涵的外在形式,体验方法是儿童哲学情境过程中的组织技巧。

三、绘本在儿童哲学情境中的作用

绘本是创建儿童哲学情境的重要媒介,绘本是指在一种哲学绘画语境中,面向儿童群体,通过艺术家情感与形式的融合表现,产生的一种富有教育情怀的哲学艺术意象。绘本的功能在于启蒙和教育儿童,促其提高心智和人格成长。儿童哲学情境应是一种虚拟愉快的思维训练过程,它必须依靠丰富的载体来塑造,而绘本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情境,它的哲学情境是靠连续的组图表现出来的。所以,绘本是儿童哲学情境的一种重要媒介,这种重要作用发挥根源于绘本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情境,这种情境依靠于绘本的艺术性和教育性所体现出来。

艺术性是绘本的首要特征,绘本艺术性表现在:绘本的画面具有时空转换与衔接性特点,图文叙事体验具有节奏感,视听效果具有多样化,绘本的内容题材包括成语诗歌故事、童话寓言故事、新闻生活故事等。表意是绘本艺术表现的核心方法,是绘本艺术创作过程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哲学意境。绘本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一种哲学意象与意境,使儿童在这种哲学意境中受到哲学问题的锻炼与启蒙。

综上所述,绘本不仅包含了图、字、颜色、构图、物体元素等传播形式,还应用了听觉、触觉、视觉等综合性的物理性和自然性介质,面向儿童来传达知识、价值、审美的艺术化形象。绘本是符合儿童成长阶段身心特征的,无论是对儿童哲学情境中的教育内容,还是情境体验都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方法。

所以说,基于绘本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特征,绘本在儿童哲学情境中的最大作用在其教育性,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绘本丰富了儿童哲学情境的内容

维果茨基曾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心智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导向,并运用一些中介帮助,使学生达到其最高发展水平[11]。因此,要把儿童的心智教育应用于哲学情境里,要激发儿童心理机制就必须依靠一定的哲学主题内容,而绘本为心理机制成长训练提供一种内容媒介。

不同的绘本提供不同的话题,比如《逃家小兔》表达物体同一性、我是谁的哲学主题,《我的朋友是怪物》表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题,《我认识月亮》表达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何为真理?《重要的书》论证了物质的客观属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等哲学主题内容。这些不同哲学主题的绘本本身就是不同主题的哲学情境,教育者可将其书上主题节选,通过其他素材、课题形式塑造完整的儿童哲学情境。

绘本不仅为哲学情境提供主题,更在内容上、形式上丰富了哲学情境的设计思路。绘本的内容节奏感为儿童的哲学情境提供了如看电影一般的体验。绘本的节奏感包括图画序列节奏和文字叙事节奏,图画和文字具有互补性,儿童在阅读绘本时,注意力会关注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促使他们继续翻页。但是如果页面上有图画,他们的视觉会停顿在图画上,这就为他们创造出新的情境空间。空间即内容,这和看电影不一样,看电影受众是按照导演设计的轨道路线进行体验,正是由于视觉停顿,影响着儿童的注意力节奏,图画的位置、文字的修辞手法如同电影的剪辑的入点和出点,影响绘本画面的剪辑速度,影响儿童欣赏绘本的步伐和体验效果。例如《妈妈我为什么存在》,佐福准备去问电视机,画面右是一副电视机,翻页左上是一个电视机图画,电视机图画的位置正是上篇出点,也是下篇的入点,而在文字叙事中大量应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佐福问完一个事物,就有新的发现对象,去问新发现的对象问题,全书的文字叙事采用这种重复的节拍,儿童在欣赏该绘本中,儿童反复处于一个强烈悬念内容的节奏体验中,这种丰富节奏体验感使得儿童哲学情境更有艺术感。

(二)绘本影视感是儿童哲学情境多种形式的基石

儿童哲学情境是一种实践教学过程,教育过程应注重儿童的体验。为了让更多儿童参与,儿童的哲学情境体验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而绘本自身就是一种多样形式的综合艺术形式,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应该以绘本教学法为核心。绘本教学法是以绘本为中心,通过内容、形式、素材等延伸扩展出的一套综合教学方法。鉴于儿童不识字,对绘本中图画形象不能完全理解,可将绘本用活、演活。儿童哲学情境应该是一种丰富、快乐、多样的哲学启蒙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包含有声绘本的听觉体验、立体绘本的视觉形式、手工玩具绘本的触觉形式、绘本表演的知觉感悟形式等,每一种形式都是不同形式的哲学启蒙情境,每一种形式都以绘本为主要核心。

例如:绘本具有很强烈的画面镜头感,绘本影视感是所有绘本体验形式的根基,任何一种体验形式都可以在影视场境中找到原型和灵感。影视感是绘本绘图艺术的重要形式,为绘本表演、绘本视听、感官体验感提供重要路径。如果一个绘本按照电影感绘图和叙事表达哲学问题,则绘本就是一本活演的电影。绘本电影感特征集中表现在:绘本的页面与页面之间具有衔接流畅性,这种页面的衔接变化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为了调整画面视觉基调、畅达儿童对图画体验效果,作者会应用各种场境调度法,使得绘本画面具有镜头的空间关系和场境的调度。绘本空间关系表现在画面构图范围,包括:中境、全境、特写,场境调度包括:对话及运动场境的构图方法、页面衔接的调度衔接等。绘本中画面纵深范围又影响着时空感。《加斯东,问个不停的小孩》在创作时应用了调度实现画面时空转换,加斯东和保罗第一天到学校,画面三人,妈妈在左边,加斯东在中间,保罗在右边,对话场境在学校娱乐场,这时候,他们三个人看见了新老师,接下来构图通过斜角正面构图,使得画面视觉线引导到老师身上,叙事轨迹发生到老师和学生身上,地点自然切换到教学楼门外,而这样图画的剧本会绘本戏剧表演奠定了重要基础。绘本的表演中角色设置、背境搭建、素材等都可以参考绘本的画面影视感。同理,立体绘本是通过把影视场境三维化,有声绘本是把影视感视听综合化,跟读绘本影视感自主互动化。可见,自画绘本、玩具绘本、AR 虚拟体验绘本都以绘本影视场境为基石,没有影视场境,就没有这些绘本的不同感官体验形式,就没有不同的哲学启蒙教育形式。所以,绘本的影视感开拓了儿童哲学情境的多种构建思路,为绘本戏剧表演提供了良好剧情与场景设计。

(三)绘本为儿童哲学情境吸引着参与者

儿童是实现哲学情境的体验主体,不同类型的绘本带来不同形式的情境体验感。近年来,游戏性绘本、立体性绘本、语音绘本、AR 绘本慢慢的流行起来。儿童在绘本体验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科普等相关知识,还能够做手工游戏,还有语音的辅助。立体绘本应用折页、隐藏滑块结构,丰富了场境感。AR 绘本还在慢慢接受于儿童,带给儿童丰富的虚拟体验效果,特别是玩具类绘本、游戏类绘本,参与过程中的乐趣深深吸引着儿童。而戏剧表演的绘本,绘本人物造型道具、绘本环境道具也吸引着儿童,不同的风格也吸引不同儿童群体,绘本风格比如:有Q 版,欧美风、日韩风,中式古风。如果按照绘画的器材分类,分为彩铅绘本、油画绘本、水彩绘本、钢笔画绘本、拼贴画绘本、剪纸画绘本等,这些风格都符合儿童的阅读和体验习惯。所以说,在儿童哲学情境中,绘本媒介为其吸引着更多儿童参与。

四、绘本哲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进入作为人类的心灵深处,自由地涵泳体察澄明儿童的心灵。爱因斯坦和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论证过,早期童年时期的哲学性冲动会影响一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选择,所以在童年时期我们要做好儿童的绘本哲学启蒙教育。所以说,在儿童哲学情境中,我们要为儿童创造出一种绘本哲学启蒙的教育模式。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美感,绘本哲学启蒙教育指的是以哲学绘本为媒介载体,通过教育者创造和引导,使得儿童沉倾于可听、可画、可演、可想、可说的一种综合自由体验过程,培养儿童的哲学思维方法,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儿童思考问题的兴趣,以及关怀仁爱之心的德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等。绘本哲学启蒙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绘本讲读、绘本绘画、绘本表演。实践性、改造性是绘本哲学启蒙教育的主要特点,实践性是指绘本哲学启蒙教育必须儿童亲身参与训练,只有通过实践,儿童便会思考他如何存在?只有在实践中,人也在赋予存在以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和智力的增长、完善,在知行合一中把自己归于整个存在,从而更加清晰的理解自我、理解自我的自由和局限[12]。所以,绘本哲学启蒙教育过程也是对儿童知识、道德、信仰、伦理、审美改造的过程。

例如:绘本的美育过程就是儿童哲学情境下的一种教育内容,教育的最高追求就是回归美本身。作为天生就是艺术家的儿童,首先,儿童在教育者带领下通过感官欣赏绘本,通过识图、听读理解绘本。通常,当孩子对绘本中某一个点开始潜意识思考时,儿童便会激起内心的表演欲求,通过调动视觉、触觉戏剧表演各种感官,将儿童全身心与潜意识的哲学问题进行对话,从而理解绘本,在这基础上儿童如果理解其哲学道理,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将认识和价值道德加以利用,可使真、善、美达到统一。

五、创建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途径

(一)绘本讲读是儿童哲学视域艺术化展开的过程

绘本讲读首先是绘本的审美,通过哲学绘本审美实践过程,给儿童一种自由的启示和启思。儿童绘本审美过程包括:赏析绘本、顿悟含义、反复体会、付出实践。绘本赏析包括:绘本的画面构图形式、画面元素布局、页面之间衔接、文字故事听读、画面颜色搭配、主题元素分析,背境元素分析、色调分析等。从哲学研究的所属问题来看,这些都属于美学部分的内容。松居认为:“如果故事在画面中可以体现出来,儿童的眼睛就能发现[13],这说明儿童对图画有自然的敏锐吸引力。《苏格拉底与父亲的对话》白雪的雪人篇,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物质即存在哲学话题,雪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会随着客观规律融化消失掉,而人的意识里对它的存在是不会消灭的。绘本开篇就是苏格拉底很伤感,这个故事讲解时,教育者要将语气和语速随着故事情节变化而变化。绘本背景始终都是雪花填充,似乎向孩子营造一个雪天的场境。欣赏书中插图时,首先要让给孩子树立一个雪人的准确造型概念。什么是雪人,给孩子提问,以前在哪里和家人堆过雪人,让儿童对比,自己堆的雪人是不是和书中雪人一样的,并且让孩子把雪人形象,松塔的鼻子,彩色巧克力豆做成的嘴巴,很高的雪人结构特征用笔画出来,目的是训练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当讲到爸爸所说雪人受不了温暖的天气,雪人会融合,这是一种因果推理的关系,让孩子知道气温和雪人的规律关系,类推到让孩子明白冬天穿羽绒服,夏季穿T 恤的因果关系等道理。同样,道德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李普曼在讲到儿童哲学目标职业关怀思考时候,分析了五个部分,分别是欣赏性思考、主动性思考、规范性思考、移情性思考[14]。大人讲述场境雪人独自一人在大自然,苏格拉底递给雪人一个冰欺凌时,我们可以应用移情方法让孩子理解关爱,这个画面色调暖黄带绿,绿色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大自然色系以绿色为主,加入黄色调主要是为了塑造苏格拉底送温暖温馨画面,让孩子感受到苏格拉底关爱雪人的内涵。爱的颜色表达,通过画面色彩感受爱的力量,感受爱的传递方式,可以看出,绘本上的这种爱的思考也是属于道德哲学、伦理学范畴话题。

(二)绘本绘画过程是哲学问题的感性形象表达

绘画是一种经过哲学思考后,将大脑中的形象通过画笔展现在纸上的绘图过程,是一种调动视觉、触觉,培养独立思考创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绘图可以反映出儿童大脑中思考的哲学问题,也可以通过绘图途径对儿童哲学思考进行价值引导与训练。例如,儿童绘画离不了想象创造,这种想象创造的过程就是在观察对象,思考哲学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问题,绘画中的形象绘制过程就是在思考想象的本质?现实和想象的关系?被描述事物对象的客观规律,被描述事物的普遍性特点和特殊性特点是什么等。绘图的过程是对儿童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起着促进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15],这正是哲学绘本启蒙教育的目标所在。例如,儿童喜欢画自己大脑已记住的形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境引导,调动起儿童大脑中物体的轮廓,将他们生活中的场境记忆描绘出来,通过画面教师可以观察不同儿童的兴趣点、生活记忆场境、情感认知[16]。儿童在绘画中通常是突出一个物体局部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要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儿童的气质、价值观、社会态度来实现哲学课程绘本的目标。例如:《苏格拉底与父亲的对话》思绪小鸟篇,该篇讲解了思绪这种意识存在于儿童的大脑中,看不见摸不着,感知力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让孩子感知自己如何存在,需要通过绘画把儿童脑中的思绪印象出来,需要儿童思考自己大脑中的思绪具体形状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规律?儿童不断在纸上修改形状其实就是大脑中形象画面和纸上现实图形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想象和现实的哲学问题形象通过绘画形式体现。通常来说儿童画自己思绪时候,画面可能是一些曾经经历过的场境体现,有的孩子通过夸张的形象传达自己的大脑中形象。儿童在绘图形时候,元素具有分散性,不能把有联系的元素衔接到一起,这时候教育者可以帮助引导他们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客观联系性,在绘图中将有关联的元素画在一起。如绘本《为什么小猫会离开》揭示了一个自然界的规律,关于死亡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明白生命成长过程的变化,通过认识变化从而认识生命。教师先用剪纸做好青蛙、卵、蝌蚪的形状,让孩子辨识三个物体,按照时间进行排列,学生画一只蝌蚪,一只青蛙,蝌蚪对着青蛙说:“我长大后会变成你的样子。”绘图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当时天空的颜色,让学生对天空颜色进行明确的描述,在纸上画一个天空用蓝色填涂,让学生展开联想,黄昏、黎明、深夜天空分别是什么颜色,最后将黄昏、正午、深夜的天空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排序的过程就是把握自然客观规律的过程,从而使得儿童通过绘图形式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可见,绘画过程无处不体现哲学思考。

(三)绘本表演是儿童自我心灵的对话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和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是游戏活动的艺术,活动是艺术的活动。儿童具有戏剧表演的天性,这种天性表现为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是一元的,他们通过肢体动作、言语、声音、表情表达着对世界的思考,这种思考依赖自己对身体的感知获得的经验,儿童戏剧追求游戏精神、审美精神、自由精神、创生精神[17]。这种追求是一种儿童身体、心灵、自我的统一思考。

杜威讲的“做中学”,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帮助儿童成长。绘本的表演是一种虚拟的活动,这种活动贴近儿童的游戏精神世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又将儿童拉入现实社会中,让他们适应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苏格拉底与父亲的对话》思绪小鸟天空之马篇,该篇故事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换个角度看事物,换个情境反观自己,该绘本的表演要将造型游戏、想象游戏、模仿游戏相结合起来。剧中两个角色,一个苏格拉底、一个爸爸,爸爸可由老师扮演,儿童戏剧中应多用美术和音乐,美术是戏剧表演媒介的延伸。首先带领孩子们想象天空中云朵像什么,可以说汽车、花朵、大象,并带领孩子们用剪纸做这些形状面具。教室里摆放一个桌子,主角小苏格拉底手在桌上,望着窗外天空,背境出来一群孩子,他们带着不同云朵造型的面具,孩子根据不同形象,通过肢体动作把花朵、大象、汽车的造型表演出来,这是孩子对自己做出面具的自我表达。在舒缓音乐背境下,云朵儿童全身放松可趴可坐,苏格拉底说,看那片云,一个面带马面具孩子上场,像一匹马,一匹奔腾的马,孩子表演马奔腾的动作,苏格拉底闭上眼睛,背境黑色,小主人公骑车马的穿越空间,来到大山、看见树木河流,星星月亮,这些背境元素可以由其他孩子扮演,一朵蹦床云游走过,老师表演爸爸在蹦床云上跳。通过绘本的表演把儿童肢体、心灵、语言、动作统一在一起。

(四)大自然界的绘本教育构建出儿童梦想与艺术的宏达世界

在梦想里,儿童既是诗人,也是艺术家、哲学家,大自然是天然的艺术灵感和诗意灵感的发源地。在大自然界中,儿童的梦想、想象、创造思维可以被更好的调动起来,在大自然界中进行绘本哲学启蒙教育给了孩子诗意和更大的自由,自然绘本教育是利用大自然界中的物体、元素,通过绘画、表演、歌唱、游戏、舞蹈等形式,将哲学主题表现出来。比如,户外绘本写生课,儿童面对草丛中的蝴蝶写生对象,他的写生过程一定是故事性、叙事性、场境性的写生,是一种写意的叙事性写生过程,而不是还原写实写生对象。在老师带领下让儿童画出蝴蝶在草丛中飞舞动态,随后,老师要利用自然界中其他树木、花朵、房屋、河流等元素,将其引导到儿童画面中,构建出一个连贯故事的绘本。儿童的绘本游戏表演世界也是梦想的世界,许多绘本书籍里面画面背境都是大自然场境,所以对于绘本表演来说,大自然就是天然的绘本表演背境和场境。在自然界中,儿童更能大胆涂画、舞蹈、歌唱。在大自然界中,儿童通过诗意的梦想绘本绘画、绘本表演来把握和感知着世界,认识自然客观物体和自身身体关系,意识和无意识地感知着自然和自己身体统一性,使得他们在人格成长过程得到健康发展。

可见,绘本美化的哲学情境使儿童生命在艺术中诞生,每一个人的生命需要诞生两次,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一次是生物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另一次是美的生命的陶冶和生长。身体的诞生原本就是生命之美的表达,诞生对于一个真正人来说,仅仅有生命机体还远远不够,它必须有另外一次诞生,才能不断趋于生命的完善至美,通过教育让生命在美的艺术中诞生[18]。在艺术化的儿童哲学情境中,绘图和通过观察颜色识别自我情绪是身体和心灵的统一感悟,儿童自我绘图的过程感受着自己身体的结构、大小、形状,在绘本赏析中,看着美好的图画,感受着绘本对自己心里的喜怒哀乐情绪表达,绘本上的橙色、红色调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黑色、灰色会让他们心情沮丧。绘本听读中的故事情节也有可能让儿童启发善念和慈悲,激发他们的理想。绘本的肢体动作表演让儿童表演不同生命的不同特征。所以说,绘本彰显着艺术美,通过艺术化的儿童哲学情境,将美的历程潜移默化地转为儿童自我塑造之美过程,让儿童在生命之美的成长过程中拥有一个艺术化的人生。

六、结束语

实践是实践教学哲学的核心概念,无论是儿童自发下的哲学情境,还是绘本哲学启蒙的教育情境,这一切都离不开哲学情境的实践过程。儿童哲学情境是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环境,在创建儿童哲学情境中,哲学绘本充当了重要的媒介,通过哲学绘本的讲读、表演、绘画、游戏、自然教育等使得儿童沉倾于可听、可画、可演、可想、可说的一种综合自由体验过程,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成长及其潜能的哲学思维的表达,让其童年的资源得以解放和开发,促进人类文明更加人性化、美好化。

猜你喜欢

哲学绘本儿童
绘本
绘本
绘本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