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势与对策研究

2020-02-25黄立新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居民

◎黄立新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室,山东烟台264003)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极大危害。社区作为与社会公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单元,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因此,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筑牢“社区防线”,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它有利于发挥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

(一)有利于更好服务和改善民生

社区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居民自身所在社区的相关事务。随着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管理,养老、医疗、就业、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落地与实施,越来越多地需要社区的配合与支持,需要在社区落地和兑现。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而对社区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区的服务要温馨、社区的环境要美、社区的关系要和谐,等等,社区治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和改善民生。

(二)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社区则成为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交汇点。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可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避免问题扩大化。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社区还可以充分发挥自治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组织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三)有利于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社区有效治理的基础。通过社区自治,可以引导社区居民关心社区、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有利于社区居民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有利于在沟通交流中增进信任,重塑邻里关系。通过这种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居民真正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帮互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自治的领导力量,通过党组织的组织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作用,可以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扩大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社区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源于群众、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将社区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引领与多元共治,实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强化民生建设,加深社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与信任,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势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住户结构复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现场和承受主体。同时,社区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层单元,社区的优势不容低估。

(一)源于群众、贴近群众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场所,是他们直接参与社会事务、进行各项活动的场所。所以,社区熟知每一户居民的家庭状况,能及时了解社区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是社区与生俱来的优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社区可能最先发现问题的存在,从而做出警示与预防;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区也方便深入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进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政府全面排查、了解疫情都是通过社区来完成的;在社区封闭管理期间,很多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如米、面、油、菜等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代为采购的;社区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所需要的药品,也是在社区统一登记后,由社区工作人员统一代购,最大限度减少了居民出门次数。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约4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1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着350名群众。

(二)组织动员、资源整合

能否把居民动员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前提,事关应急管理的全局,而社区就成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为坚实的力量之源。社区能够动员的力量和整合的资源主要有三类:一是社区居民,这是社区资源中最丰富、最具活力的部分。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社区居民对社区归属感越来越强烈,社区更容易调动其成员参与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二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种所有制企业、民间组织等,尤其是社区内的民间组织和群众团体,它们依赖于社区而存在,同时社区作为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重要生活空间,也离不开社区各类组织的积极参与。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的发生,社区作为一个中间的纽带和桥梁,就能比较容易地将它们整合起来。三是资金渠道。社区拥有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的支持外,还有三个主要来源渠道:即各种社会捐助、有奖募捐基金、社区有偿服务盈利。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合,既使各项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又极大地减轻了政府负担。

(三)上传下达、畅通民意

社区作为一个基层自治组织,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发挥着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就能够及时将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意图及时传达给社区居民,避免居民因危机而陷入恐慌,同时,也可以及时取得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对于社区而言,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自治组织,它最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求,这时候,社区就可以发挥其在民意沟通方面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将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老百姓的诉求和建议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帮助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四)快速反应、及时行动

时效性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常常是第一现场,能最先获得信息,也能最先做出反应,进而能最先采取行动。尤其是作为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着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和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居民患病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越来越高。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一手资料,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有效发挥“守门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和伤害。

三、筑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线”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道屏障和最有效阵地,把社区这道屏障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蔓延的渠道。所以,筑牢“社区防线”,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硬核”之举。

(一)制定完善应对危机预案

应对危机预案是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社区医务人员报告、网络直报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1];建立突发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把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征兆和诱因,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有关部门上报;建立应急指挥机制,健全和优化统一高效、上下联动的疫情应对工作机制,将政府治理和社区自治更好地结合起来。建立常态化的应急值守和信息员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利用网格化管理配备信息员,提升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构建危机管理的联防联控机制

社区是居民生活和交往的场所,也是人员密集的地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都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所以,要阻止病毒的传播,最关键的是要“管住人”,因此,社区是最需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地方。通过在社区内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建立居民全员参与的公共卫生安全防范长效机制。通过将社区各种机构、组织和个人组织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设立应急管理系统,包括指挥系统、救援系统、保障系统等等,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确保关键时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将各级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与社区建立稳固的、长期的联系,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社区应对突发事件。

(三)积极培育社区应急文化

良好的应急文化对于提高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作用[2]。在这次疫情期间,被网友称为“最牛小区”的武汉华大家园小区无一人感染,就充分显示了社区应急文化的“硬实力”。要强化应急文化宣传,增强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经常性地向社区居民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其应对疫情的心理素质。要创新应急文化的宣传载体,除了传统的展板、广播、手册、手机短信等形式外,还要注重创新信息载体,如在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应急文化专栏,用于对健康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的解读。通过这种应急文化的培育,一是引导大家相信党和政府,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达到改变人们行为的目的,增强自身防病能力。

(四)健全应急管理要素支撑体系

健全应急管理要素是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支撑。为此,要切实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要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尤其是专业人员配备,确保在需要的时候上得去、打得赢。要加强重要应急物资的必要储备,确保在关键时候调得快、运得到、拿得出[3]。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援助,把风险降到最低。要加强社区应急服务队伍建设,发挥社区组织优势,将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动员起来,确保这支队伍在需要的时候能派得上、拉得出。

(五)增强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是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社区日常工作中,加强日常普法宣传,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增强法治意识,依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完善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体系,为涉事居民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以有效解决。要统筹兼顾,做到疫情防控和居民生活两不误,在确保没有风险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维护好社区居民合法权益[4]。要做好有效的信息公开,不仅要让社区居民了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要求,更要在第一时间让社区居民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引导居民理性、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筑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线”,需要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也更需要知识的保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就成为必选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社区内居民健康为中心,属于以开展社区基层医疗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往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一手资料,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所以,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公共卫生知识,特别是流行病学知识,提高其防病预警知识素养,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在卫生事件发生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要主导随访管理,开展预检分诊,引导发热人员到发热门诊就医,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机构做好诊治、隔离工作;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指导、检查和督导,紧急情况的处置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专业优势,辅助社区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结语

社区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坚强堡垒,筑牢“社区防线”是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因此,推动防控重心向社区下移,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全面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居民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