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以天津文化为视角

2020-02-24赵志勇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乡土天津价值观

□赵志勇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文化资源,尤其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借助恰当的载体和方式,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达到教育目的。

1 “乡土文化”概念的界定

对于“乡土文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乡土”理解为乡村,乡土文化就是与城市文化相对的乡村文化。比如冯连惠等认为:“乡土文化是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2];一种是将“乡土”理解为家乡、故乡。比如杜荣生认为:“乡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长期沉积的文明象征,它包涵了历史与现代的人物、建筑、工艺、民风民俗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方式。”[3]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乡土"解释为本乡本土。《辞海》中把“乡土”解释为“家乡、故乡,亦泛指地方”。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乡土文化”也就是地方文化、区域文化。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不太准确。“乡土”具有时空的特性,既有空间、地域的特点,又具有时间特性。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城市化进展缓慢,乡村文化所占比重较大,把“乡土文化”等同于“乡村文化”并无不妥。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异常迅速,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交融中日渐扩大,乡村文化不断式微,如果还用乡土文化代指乡村文化则有失妥当。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乡土文化应该指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包括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名人及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乡规民约、传统技艺等方面。某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是这个地方人文历史的积淀,包含着当地历朝历代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反抗外来侵略、建设美丽家乡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文化只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

2 乡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

文化本身就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民族风情各异,因此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比如慷慨悲歌、崇尚德义的燕赵文化,勇敢尚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开放进取、实利重商的岭南文化等。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是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培育了一方人。乡土文化,既可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资源和载体,也可以让生活在该区域的民众倍感亲切、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优秀的乡土文化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在借鉴世界其他优秀文明的基础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魂。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当地人世世代代的处世哲学、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可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源和载体。比如名满中外的“泥人张”是中国彩塑艺术的代表。泥人张的传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弘扬。参观“泥人张美术馆”可以让我们享受精美彩塑艺术的同时,鞭策自己爱岗敬业、弘扬工匠精神,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唯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看待,脚踏实地、认真钻研、兢兢业业,才有可能做出骄人的成绩。天津被称为曲艺之乡,无论是天津快板,还是相声在中国的曲艺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直以来,相声、天津快板在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2 乡土文化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1]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强调的就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只有24个字,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理论性强,每个词汇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对普通民众来说,属于“高大上”的价值要求,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存在着亲和力不足的问题。即使大学生,除非有特别大的兴趣去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否则要想透彻理解也并非易事,更谈不上严格践行。要让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把他们都培养成精英知识分子,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由于地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对生长于斯的普通群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以他们所熟悉的乡音乡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吸引,以发生在他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的历史故事来感染,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感召,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

2.3 乡土文化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价值观的树立需要遵循认知——认同——践行的规律,这其中认知是起点,认同是关键,践行是归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4]让普通百姓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容易,认同就有一定难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靠空洞的口号,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切入点,深入内心,才能形成认同感。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群众普遍对具有本乡本土特色的乡土文化怀有某种特殊的感情。以本区域历史上发生的人民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会让群众感觉可亲可敬、真实感人,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即使是外地来天津读书的大学生,把天津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对于天津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也会抱有浓厚的兴趣。比如,霍元甲是出生于天津的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故事广为流传。通过带领大学生参观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使其身临其境,可以真切地感受这个侠义之士的爱国情怀。这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爱国”的认同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天津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乡土文化的多样性从根本上说,主要源于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因此乡土文化的形成又与这个地方的历史发展、居民成分及其素质、政治氛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密不可分。

3.1 天津乡土文化的特点

3.1.1 汇聚包容

天津作为临海有河的城市,主基调是“水文化”,核心要素是“汇聚包容”。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处于河海要冲,区域内沽港密布(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沿河畔建城,在海边修港。天津曾经作为漕运和海运的码头长期兴盛不衰。“七十二沽往来帆影,一百八杵早晚钟声”[5]就是其真实写照。天津纳河通海的气势造就了天津文化以内河文化为主体、海洋文化为补充,具有吐故纳新、兼收并蓄、汇聚包容的特性。

3.1.2 卫和稳定

天津作为畿辅门户的地位,造就了“卫”派文化,核心要素是“卫和稳定”。天津和北京近在咫尺,自从金代定都以来,天津的命运就和北京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明代天津设卫建城以来,其保卫首都的功能明显增强,因此天津文化中形成了“爱国卫和”的特点。

3.1.3 多元共生

天津作为移民城市,蕴含的文化具有“多元共生”的特征。天津移民的构成比较复杂,先是在建卫过程中,大量安徽籍官兵及家属涌入;后来随着码头和盐业的发展,大量江浙商人巨贾来津发展;河北山东等失地农民来天津谋生。1850年人口统计显示,当时天津土著居民才占2%多一点。由于距北京较近,近代以来,入驻天津的人员更是多样:既有严复、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有周恩来、张太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有清朝垮台后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也有曹汝霖、徐世昌等失意政客。基于以上因素,天津文化具有南北文化的交汇性、雅俗文化的共生性等特点。

3.1.4 中西合璧

天津作为近代西方侵华的中心城市,天津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融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境内九国租界林立。租界内的西方文化与津沽本土的东方文化在碰撞中共存,呈现出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态势。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天津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与儒释道为主体的东方文化发生碰撞。典型的事件有天津教案、火烧望海楼、老西开事件等。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天津文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去影响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出于传教的需要,也会想方设法地迎合天津文化。这样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吸纳西方文明最多的城市,天津文化融入了一些异质因素,比如开放、创新、竞争、高效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格局,促进了天津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升。

3.1.5 开放创新

天津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具有开放创新的特点。19世纪60年代天津开埠通商以来,很快成为洋务运动中心、新政实施中心、实业救国实验中心。到20世纪30年代,天津已经成长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天津文化中开放创新、积极进取、实干兴邦的理念得以发展。

3.2 天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天津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的复杂性,决定了天津文化很难用一两个词来准确概述。2012年提炼出的天津精神可以说是天津文化的准确表达,即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爱国诚信”体现了天津人的道德追求与价值取向;“务实创新”展现了天津人的意志品质与精神气质;“开放包容”展示了天津人博大的胸怀和气度。[6]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4 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被称为象牙塔的高校,并不与社会隔绝。高校必然与社会、尤其是所处区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的教职员工、大学生以及校园文化必然受其所在地区乡土文化的涵养和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其教育效果如何,不是看学生能否准确背诵其内容,也不是看他们能否深入理解其内涵、作用等理论知识,最终要看学生能否践行。要实现教育目的,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唤醒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独特、内涵丰富、非常接地气的乡土文化可以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距离,抵达他们的心灵深处。

4.1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实现乡土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在培育价值观的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受众的认知和认同状况,尤其是认同。根据学者左殿升和冯锡童的调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高于认知度和理解度,存在认同不“走心”、“盲目”和“麻木”认同的嫌疑,说明这种认同可能不是源于自身的理性自觉和真心实意。[7]思政课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将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结合起来,在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培育结合起来,在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乡土文化是实现两个结合的最佳资源和素材。思政课教师要增强结合乡土文化讲思政课的意识,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开展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教学,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让思政课教学接地气、具有“价值感”和“人情味”,又能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度,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比如天津著名企业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的例子(“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等老字号),天津最美人物(比如被授予“时代楷模”和“改革先锋”的天津名人张黎明)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信条,都可以成为教师讲授相关内容时信手拈来的案例。教师运用这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启发他们思考,肯定能增加大学生的认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实现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有思政课的显性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对大学生来说,高校的校园文化就是最直接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功能。首先,在校园设置一些展示乡土文化、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雕塑、宣传标牌,校园的道路、建筑可以以当地名人的名字命名等。比如,相声是老少皆宜的著名曲艺,马三立老前辈的相声独具特色,可以在校园里摆放他的雕塑。其次,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当地一些名人或名人之后来学校作讲座。比如,乡土文化的传承人——相声名家、泥人张的传人,乡土文化研究的专家、革命文化的亲历者、道德模范(张黎明)等。再次,开展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学生活动(天津文化知识竞赛)或者成立相关社团(相声社团、周恩来精神研究社等)、好人好事评比,将天津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使之成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最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时向学生传送优秀的乡土文化、天津各界的好人好事,用本地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起到“见贤思齐”的作用。

4.3 发挥乡土文化的感染功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否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通过实践检验,要体现在行为上。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认知、认同、践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乡土文化扎根并服务于本乡本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实践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富有个性和激情,他们也渴望通过实践了解社会,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做准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近和感受乡土文化,体味蕴含在其中的价值观。比如,担任某些纪念馆(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参观名人故居(霍元甲故居、梁启超故居、觉悟社等),走访文化名人、文化单位、相关企业和村镇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参观、实践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乡土天津价值观
如果天津有“画”说
我的价值观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