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史传文学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2-24张曦莹

语文天地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刺秦王史传荆轲

张曦莹

史传文学属于文学范畴,既具有历史真实这一史学特征,又具有生动灵活的语言、曲折丰富的故事、立体鲜明的人物等文学特征,拥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史传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中阶段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各版本教材中所占比重都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史传文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录历史,相对于纯历史著作来说更具故事性和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激起阅读兴趣。史传文的语言表达、叙事手法、人物描写、传统文化、精神品格等都能对学生有所启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建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史传类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三大要点,即确定议题、选择文章、设计问题。

一、明确阅读议题

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一组选文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群文阅读以议题为基础展开教学,议题就是一堂课的线索,串联起多篇文章。议题的确定是多维度的,可以以作者为议题、以人物为议题、以作品为议题或者以文章的叙事方式为议题。如在进行《鸿门宴》教学时可以《史记》、“项羽”或者“鸿门宴”这一事件为议题,议题的不同决定了探讨研究方向的不同。

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明确了学习目标、内容,还给出了教学建议,这是我们在制定议题时的参考依据。其次是依据学情,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点、学习意向等都是确定议题时需要考虑的,议题的选择和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再次是教材内容,群文阅读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文的内容也是议题确定考虑的因素。

二、选择阅读文本

多文本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文本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的文本不仅包含纸质文本,也可以是电子、图片、电影等多类型的文本。文本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议题,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学需、兴趣等因素。以下主要是依据史传文的文学性和历史性以及记录人物活动的特点,介绍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三种主要议题的文本选择。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入其他类型的文本。

1.以作品为议题

选择以作品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了解该作品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还能够学习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叙事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左传》作为议题,选择《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作为一组群文阅读。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宫之奇看穿晋国假装借道实则要攻击本国的阴谋,以宗族关系和神灵依德劝谏虞公;曹刿在长勺之战中运用战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取得胜利;烛之武利用秦晋间的矛盾成功游说秦伯退兵这三个事件,去探索发现《左传》的写作风格和独特魅力。

通过这一组的文本教学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左传》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特色,引导学生掌握《左传》通过简洁凝练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智慧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苏轼评论《左传》所说的话:“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无尽,尤为极致。”相较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更能深入了解到了作品的风格特色,更能掌握到学习此作品的方法。

2.以人物为议题

史传文是围绕历史人物来叙事的,以人物作为议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人物,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因此,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展现出关于人物更多的事件或者不同作者对于人物的描述,也可以更客观地认识人物。例如,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是丰富复杂的,为了使学生对项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以项羽作为议题,首先给学生播放《西楚霸王》记录片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然后展示《项羽本纪》,了解项羽在钜鹿之战中的勇猛、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以及他“攻襄城,久攻不下,已拔,尽坑之”的残暴不仁等性格;再次展示《高祖本纪》,通过与刘邦对待人才、遇见秦始皇时所说的话、攻城之后的做法进行对比来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相较于课本《鸿门宴》所展现出的项羽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通过这一组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立体的项羽形象,他是勇猛的、自傲的、冲动的、残忍的等形象集一身的复杂多面的人。

3.以历史事件为议题

史传文具有历史真实的特点,基本秉承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但是为了让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典型,有时作者会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虚构、增删,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以历史事件作为议题,能够使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有全面整体的认识,避免作品中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以“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为议题,教师可以《战国策·燕策三》中的《荆轲刺秦王》、《史记·刺客列传》、陶渊明的《咏荆轲》、司马光《资治通鉴》对荆轲的评价部分作为一组群文。先学习《荆轲刺秦王》,了解这个事件;再通过《刺客列传》了解荆轲生平和刺秦王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刺客列传》还可以了解到其中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四位刺客的故事。最后展示历史上对此事件的两种不同的评价,分别是陶渊明对于荆轲的赞颂和司马光对于荆轲的贬低。

通过这一组群文阅读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整个“荆轲刺秦王”事件以及历史上对于这个事件两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价,相较于课本《荆轲刺秦王》的单篇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该事件,而且更能深入到几个文本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会和理解。

三、设计阅读问题

合理的问题设计是将一组群文阅读串联起来的关键,问题有提前设计的,也有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考,要针对几篇文章进行提问,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这一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以下问题:①请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②大家认为荆轲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的?③大家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看法是怎样的,这件事情对于历史进程有影响吗?在这一群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料,分析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史传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史传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此类文本存在着畏难情绪。群文阅读教学是单篇教学的一种延伸,更是对于单篇阅读教学的突破。将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引入到史传文的教学中,为史传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对史传文的教学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刺秦王史传荆轲
荆轲刺秦王意义的崩溃与重建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中外历史中的“刺杀”故事
也谈神仙人物传记的文体归属
“诗入史传”的探究
从读者角度看史传文学中虚构存在的合理性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