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020-02-23娄翠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民族魂藤野

◎娄翠芳

【教学目标】

1.阅读整本书,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2.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3.感悟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思想的伟大与深刻,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阅读整本书,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2.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难点:

感悟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思想的伟大与深刻,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卡尔维诺(意大利)《为什么读经典》

它经历了时间历史的检验和一代代读者挑剔的眼光。任何国家、任何年代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寻找共感,汲取精神养分。其实,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周树人也并不可怕。今天让我们打开《朝花夕拾》,一起去看看鲁迅先生的记忆中飘零着哪些花儿,你能拾起哪些落英。

一、采拾落英——一花一世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述:“我”在百草园自由玩耍,在三味书屋读书求学。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

2.《父亲的病》 叙述:父亲经“名医”再三医治,病情加重,最终去世。揭露: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医本质。

3.《五猖会》 叙述: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鉴略》,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表达: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阿长与〈山海经〉》 叙述:长妈妈给“我”买来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表达:“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5.《藤野先生》 叙述:“我”在日本留学的学习生活,以及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深情的怀念。

6.《范爱农》 叙述:“我”和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对当时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7.《琐记》 叙述:“我”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表达:求学的艰难、批判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和探索真理的强烈欲望。

8.《无常》 叙述:无常勾魂时看到一位母亲痛苦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似四十大棒。揭露:讽刺了现实所谓的“正人君子”。

9.《二十四孝图》 叙述:介绍对中国古代孝道故事书里“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看法。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0.《狗·猫·鼠》 叙述:“我”清算猫的三大罪行。表达:对像猫一样的人的憎恶,对弱小者的同情。

二、闲赏飞花——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㈠鲁迅的童年——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其实都一样!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狗·猫·鼠》这六篇文章,找出鲁迅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

任务分配:第1 组:玩些什么,第2 组:学些什么,第3 组:想些什么。

分享展示:

玩的内容:百草园:捉虫子、拔何首乌、雪地捕鸟三味书屋:折腊梅、寻蝉蜕、描绣像看五猖会

学的内容:习字、对课、四书五经、《鉴略》《二十四孝图》、不耐烦的规矩……

想的东西:飞蜈蚣、盼望得到《山海经》、不想背书想去看迎神赛会、“孝”之难……

引入资料: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朝花夕拾·小引》)

分享感受:

相信你的童年也有很多有趣和无奈的事让你反顾,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小结:

一样的贪玩、一样的好奇,一样的顽皮、一样的有趣,一样的忧愁、一样的无奈……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其实都一样!

㈡鲁迅的青年——谁的青春不迷茫

读《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四篇文章,思考:

1.父亲的病故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留日期间鲁迅思想又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整理这一时期反映鲁迅先生求学历程、思想变化的语句。

任务分配:第1 组:问题1

第2 组:问题2

第3 组:问题3

(学医救人——弃医从文)

好,那么,走罢!但是,那里去呢?

无须学费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留学的事,官僚也许可了……

——《琐记》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藤野先生》

分享感受:

当你迷茫时,有没有家人、老师或者朋友给你带来过重大影响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小结:

一样的憧憬、一样的忧伤,一样的寻找、一样的彷徨,一样的孤独、一样的成长……谁的青春不迷茫!

每个故事都有它自己的模式,这些故事模式一般都是从那些伟大的作品开始的。而这些伟大的作品,因为故事讲的好,历久弥坚,又成为后世作家创作文学、影视作品时的借鉴,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美)托马斯·福斯特《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

经典并不遥远,只不过是那些大家用艺术的笔法再现了我们都会经历的事、遇到的人,舔尝过的酸甜苦辣。任何国家、任何年代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寻找共感,汲取精神养分。还可以让我们中学生发现读书、写作的诀窍!当然远不止这些!

三、静待花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选出自己最难读的一篇,写出原因。

引入资料: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卡尔维诺(意大利)《为什么读经典》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清·张潮《幽梦影》

教师总结:

由于时代久远、文字生涩、经历的欠缺,我们与经典的确存在着隔膜。但意大利的卡尔维诺曾这样说: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一本经典我们并不能一次读懂。经典是一本初读似曾相识,再读韵味深长的书,不同的年龄去读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就如同清代张潮在《幽梦影》里描述的那样: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同样是一轮月亮,由于少、中、老三个人生阶段的年龄和阅历不同,“隙、庭、台”观月的地点有别,“窥、望、玩”月的方式各异,所看到的情景和收获就大相径庭。前者仅可观其一二,中者只能略知大概,惟独后者高处台上,眼界开阔,便能深得其精髓。阅读经典便是如此,需循序渐进。人生也是这样,在迷惑和不解中慢慢学会懂得,只要你读了就一定有用!其实,这本书你读不懂的地方恰恰是鲁迅先生最伟大、最可敬之所以被称作“民族魂”的地方。

没关系,就让那不明白的去交给时间去积累,交给岁月去沉淀吧!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相信多年后你再次翻阅手中的这本《朝花夕拾》,它定会似一杯醇厚的老酒令你唏嘘,让你沉醉!

布置作业:阅读鲁迅先生其他作品集,如《呐喊》《彷徨》等。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民族魂藤野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成都第八届《民族魂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守护我们的民族魂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朝花夕拾》
民族魂礼赞——评关守中电影文学剧本《芝加哥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