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017-05-18李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塑造人物形象

李妍

摘 要:《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记录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从儿时的童真无忧,到家道中落时生活的巨大落差,以及南京求学和学习的过程等,除此之外在这本书里还记载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丑恶面目,其中也包括了对于维新思想以及辛亥革命的批判。向我们传递了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下鲁迅的思想。其实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要想读懂一本文学作品,对于人物的解读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化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从其创作背景入手,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

人物形象描写是一个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一部作品而且形形色色的人物撑起了作品的灵魂,突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其实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为我们展示了他如诗如画般的童年世界,虽然说作品中的绍兴水乡经济落后,文化凋敝,但是风景却异常的秀美。当然最重要还是绍兴水乡的人,带给鲁迅的思考与感悟。像如《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正是因为这形形色色的人给予鲁迅的温暖,才能够作品保持生机与活力。

一、《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26年2月开始创作的,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结集时才改名为《朝花夕拾》。在创作期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了四个多月,虽然说厦大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的内心感受到一丝愉悦,但是他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是异常认真。《朝花夕拾》总共收入了十篇散文,其中有一半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中完成的,其中大都是鲁迅个人的“回忆”记事,也包涵了对于当时政府黑暗的强烈鄙视。当时的鲁迅已经成为了国内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这其中的十篇散文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状况的很多方面,其中的人物不管是‘阿长还是‘藤野先生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运用了独有的人物塑造的技巧。

二、《朝花夕拾》中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作品能够通过文字向读者折射出时代的特色和现实,鲁迅的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辛亥革命阶段,那时候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些时代背景在《朝花夕拾》中均有体现。‘阿长是鲁迅的保姆,她淳朴勤劳,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处在封建社会下的她被社会强加上了思想的枷锁,让她变得懦弱麻木。纲常伦理让她每天都把所谓的“道德”挂在嘴边,却始终不能给自己真正的解脱。阿长的形象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是鲁迅善良勤劳的保姆,她保留了人性的美好,但是她的个人形象中也融合着时代给予她的特色。在研究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要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特征,因为时代给予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要跟我们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三、《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塑造的具体概述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其实《朝花夕拾》中写人,很多时候都是借助于具体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内涵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作者就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了他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事实。通过描写她常常对我讲“长毛”的细节,表达了她对于农民起义认识的误区。而当鲁迅买回《山海经》时,她的善良以及对于鲁迅那种真挚的关心通过寥寥几笔,就显露无遗。正是因为有了这类事件,再加上作者感情的投入,“阿长”的形象才能够变得生动而且具体,而且这种描写方式也不会再在人物思想性格方面‘浪费笔墨。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私塾先生的课上表现以及其读书时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古典而且刻板的私塾先生的形象。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第一次上“藤野先生”的课时,他就指出了作者画图上的错误,而且也对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出了关心。这件小事就让一个博学、朴实无华而且诲人不倦的大学教师形象活跃在了纸上。

分析鲁迅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创造人物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社会与其自身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他们性格方面的特点,而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的鲜明。而《朝花夕拾》虽是散文集,但是却借用了具体事件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原本是小说中的描写手法,被鲁迅用在了散文中其实为文章增添了很多别样的魅力。这也就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单独的文章当成一个“个体”来分析的原因。

2、在《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是人物刻画中常用到的表現手法,不单单是通过人物的心理和写或静态描写来进行描述,更是侧重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变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朴实无华的技巧其实最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绪。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是侧面突出了对于阿长的情感变化。通过对于他们相处的种种进行叙述,字里行间却都是作者的感情,或赞美或厌恶,渲染了文章的气氛。例如鲁迅对于阿长的情感描写,从最初的讨厌,到之后的佩服,再到后来的怀念,这一个个感情的转折使得文章的内涵逐渐升高,也使得作者真正做到了“感同身受”。《范爱农》这篇文章中白描的手法也同样有所体现,因此直观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总结: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鲁迅借助于童年的天真与爱憎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心灵感悟。全书虽说是回忆性散文集,但是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却有其独到的特点,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文章,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上文根据笔者的学习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建芳. 回忆的诗学:重读《朝花夕拾》[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68-72.

[2]陈建芳. 回忆·记忆·遗忘——再读《朝花夕拾》[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2-45.

[3]沈文静. 《朝花夕拾》研究综述[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77-80+88.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塑造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