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现象看本质
——报道好纠纷类新闻的重点

2020-02-23陈佳燕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阿林白蚁张女士

□ 陈佳燕

众所周知,纠纷类新闻大多分为家长里短、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社会现象。把握好这类新闻的关键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双方的主要矛盾。那么面对这类新闻,一线记者要提前了解情况,带着问题去采访,保持理性,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必要时寻求多方助力,及时转变角色,帮助当事人双方解决问题。

一、提前了解,发现问题

作为跑社会新闻的一线记者,面对大量繁杂的报料信息,都要经过初步的筛选,再联系报料人。这既是一个必须的流程,也是对纠纷进行初步判断的过程。再者,纠纷类新闻大多需要图像为佐证,不然口说无凭,而提前与报料人联系,也能进一步确保图像的拍摄。

2020年5月,住在揭阳榕城区一小区的业主张女士向电视台报料,声称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白蚁成灾,蛀坏了她家客厅和前门的木质装修,导致她家去年重新装修了客厅和储物室等地方,并且小区还有其他业主家里也一样遭殃。从记者跟张女士的对话中,可以确认以下几个信息:其一,对于小区出现白蚁的情况,张女士认为物业需要担负起相关责任;其二,张女士家中拍摄不到白蚁镜头;其三,可以让张女士与其他业主联系,到仍受白蚁困扰的业主家中拍摄;其四,张女士仍然存有之前发现白蚁时的视频。这样一来,记者了解到张女士与物业管理处的矛盾点,并让张女士提前联系其他业主。随后,记者前往小区拍摄时,既有拍摄到白蚁的镜头,也有多户业主反映情况,为小区出现白蚁的现象提供了有力证据。记者再前往物业管理处询问时,也能帮助物业管理处明确业主的需求,加强小区的白蚁消杀工作。

二、保持中立,善于质疑

纠纷类新闻通常都由报料人向电视台报料,从而明确采访对象,但并不是谁报料,谁就是受害者。采访这类型的新闻,刚入行的记者最需要过的第一关是避免“先入为主”。有的记者在报料人的“洗脑”下,代入感太强,容易立场偏颇,“客串”成其中一方当事人,这是纠纷类采访的大忌,尤其需要警惕。作为记者,采访时要时刻保持中立的态度,在现场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避免让当事人牵着鼻子走。

2016年6月,揭阳产业园白塔镇的老黄向电视台报料,说因为邻居与自家共用一面墙,导致家里墙体渗水,对方却一直不闻不问。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并没有单听老黄一家之言,而是不断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细问之下,才发现老黄的邻居早已不在村里居住,房子一直由亲戚在看管。记者也找到了邻居亲戚和村干部,从他们的角度了解事情原由。经过多方采访,记者才知道,对方并非不想解决问题,而老黄因为渗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怒之下砸了对方楼梯口,双方的协商又陷入僵局。这些细节,老黄在电话里都没有提及,只是不停地表达自家渗水的苦恼。如果记者到了现场,受报料人的影响,先入为主,认定全是邻居的错,那很可能就不知道邻居已经人去楼空,老黄也有过错等细节,存在报道失实的可能。

2016年1月,揭西县大溪镇的李先生向电视台报料称邻居堵住他家货车,还打伤了他们。在记者与李先生的通话中,他表现得非常气愤,说双方此前从没发生过矛盾,当天仅因为与邻居发生了几句口角,自己的妻子和孙子就被打伤了。李先生的话让记者非常疑惑,仅仅几句口角,同为一村人,不可能因这点小摩擦而大动干戈,甚至拿刀要挟。带着疑问,记者前往村内采访,通过对知情人的深入走访,核实事情经过,记者发现李先生说的并非全部事实。当事人双方此前早已有了摩擦,口角一事只是导火索,且双方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记者最终以客观的角度报道了这条新闻,给予了双方说话的权利。

纠纷类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其中一部分,是百姓表达诉求的途径之一。部分群众报料常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讲述情况时难免更偏向自己有利的一方。作为媒体,面对群众这些形形色色的纠纷,应该时刻保持谨慎,保持中立,避免主观意识代入,不受报料人误导,保证纠纷类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三、隐性采访,因地制宜

隐性采访是新闻学的一个概念,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由于这种方式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近年来,从央视到地级市电视台,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的记者所采用。特别是纠纷类采访,部分当事人存在戒备心理,隐性采访的使用频率也更高。不过,这种以记者主动出击的方式进行的采访,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权,一直备受争议。记者使用得当,自然能够为民发声,惩恶扬善,稍有不慎,则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导致报道失实,引起质疑。

2019年1月,市民林女士反映自己前往市汽车总站取货时,竟然遭到了拒绝。工作人员要求必须等他们将货物送到市汽车总站外的托运点,缴纳托管费用以后才能领取货物。在采访的过程中,为了确认林女士所言非虚,记者也乔装打扮,前往托运点“寄货”。经过一番走访询问,记者才发现托运点负责人向市汽车总站承包了托运业务,为了垄断市场,才不让林女士到站内取货。如果记者一开始就亮明身份,引起托运点和汽车总站的戒备心理,就很难取得相关证据,也难以起到曝光的作用。

2019年7月,住在揭东区云路镇军田村的村民多次向电视台反映,有村民在住宅区域的老房子,养了一屋子的鸽子,臭气熏天,这让大家难以忍受。记者来到现场后,发现该村民养鸽的地方确实坐落于住宅区域的正中央,鸽子排泄物的气味不但难闻,还引来了大量的苍蝇,对周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作为纠纷类采访,记者也找到了饲养鸽子的村民阿林,了解相关情况,发现阿林饲养鸽子是因为妻子生病,想要贴补家用,做法不对,但情有可原。无奈阿林对记者的戒备心很重,多次拒绝了采访要求,记者只能选择偷拍录下与阿林的对话内容。后来,记者在编写稿件时发现,阿林的自建房一楼即便作为店铺使用,仍属于私人场所,播出时就只以“声音来源”的方式播出了偷拍的对话内容。这样的做法既确保了新闻的客观性,也保护了村民阿林一家人的隐私。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发现,报道纠纷类新闻时,记者采用隐性采访方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处理,注意偷拍的场所和内容,做好客观报道的同时,保护双方当事人的隐私。

四、多重角色,转换自如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采访,纠纷类新闻基本围绕当事人双方间的矛盾开展。这些矛盾很可能历时已久,积怨已深,但也可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客观报道新闻又是不足的。采访这类题材时,记者除了充当记录者之外,也要当好调解员的角色,尽量帮助双方排忧解难。

2018年6月,住在揭阳产业园月城镇的郑阿姨向电视台反映,她家附近有村民在家里烧制卤味,气味难闻,让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记者去到现场后,发现郑阿姨隔壁确实有人租了房子在烧制卤味。面对记者的到来,对方一开始避而不见,满怀戒备,经过多方走访,租户才终于出现。在记者的协商下,郑阿姨和租户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租户愿意搬走,郑阿姨也同意租户找到合适的地方后再搬。令人高兴的是,两天之内,租户就信守承诺,找到新地方搬走了。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在现场保持客观、理性进行采访之后,又淡化了记者角色,强化调解员的角色,增强了双方解决问题的意愿,适时帮助双方化解矛盾。

五、结语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群众作为其中的个体,既统一又独立。矛盾发生时,群众向电视台表达自身的诉求,是基于对媒体的信赖。正因如此,做好纠纷类新闻的报道,任重且道远。一线记者采访纠纷类新闻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运用手中的媒体武器,捍卫群众的权利。

猜你喜欢

阿林白蚁张女士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公交车上的盗窃案
坚决不能留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干得真不赖
77岁“蚁人”家中养10万多只白蚁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残忍的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