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意中国》看当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2020-02-23朱文婕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诗意传统

□ 朱文婕

近年来,在“建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各大卫视推出了一大批极具创意的文化类新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在这样的文化传播进程中,深圳卫视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诗意中国》这档以传播中国“诗意”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笔者作为节目的主创者之一,拟从《诗意中国》的创作实践出发,探讨当代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特点,为相关节目的制作提供经验参考。

一、《诗意中国》节目概况

(一)节目策划定位

《诗意中国》以“生活有界,诗意无疆”为核心理念,由“诗意主理人”赵普、“诗意搭档”郦波、庞玮与三位嘉宾化身诗意体验者,参与相关文化主题的知识竞答、推理,与当代诗意生活践行者会面对谈。在第二季节目中,更是重新定义了“诗意少年”的角色,并增加了“高校方阵”,进一步加强了年轻人参与感。为达到节目效果,主创者对以下环节作了独到设计和把关。

首先,聘请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实力嘉宾。《诗意中国》在初期节目定位时,将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李玉刚、霍尊等定为了主推嘉宾。这些嘉宾的代表作都已脍炙人口,其多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素养成为行业典范。从他们的视角来阐释文化主题,更令人信服,也带来了正面的社会效应。开播以来,所聘请的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以及流量小生,为节目做足了前期宣传。

其次,专家解答环节的设置。郦波及其他相关专家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嘉宾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文化,在节目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节目嘉宾与专家交相辉映,一起为大众解读文化,架起了诗意中国与文本意义的桥梁,这就降低了传统文化在自我阅读时的晦涩感。

另外,主持人的高情商化,保证雅俗共赏的最佳状态。主理人、诗意守护人以及诗意探索者,构成节目的三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主持人在他们中间,必须具备极高的情商,要起到协调串联的作用。如何让参与嘉宾表现完“俗”,再让专家补充“雅”,需要主持人智慧地穿针引线。

(二)节目内容

一是宣贯方式的创新。随着内容市场日益规范,受众需求升级,娱乐节目发展进入后真人秀时代。以李子柒为代表的短视频大获成功,折射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古风”节目有了内心的向往。用过往的宣传方式让观众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已被历史证明效果不佳。为此,《诗意中国》采用了多种创新手段突破传统的宣贯之路。比如邀请偶像明星李艺彤、夏之光,通过服饰来表现民风;又如中式花道师的到场,让嘉宾们对古诗中的花艺有了深刻的理解。节目力图以多种维度让观众了解传统文化。

二是嘉宾的跨界演绎。在《诗意中国》的嘉宾名单中,有李玉刚、霍尊等新派“国风”歌唱艺术家,也有胡杏儿、李湘等演艺主持界名人。每个人进入节目后都淡化原始身份,融入到节目的文化氛围中。例如李玉刚不再以歌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将自己珍藏的传统文化服饰与观众分享;霍尊则成了“飞花令能力者”。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来演艺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正是一种内容的创新。

(三)节目形式

一是雅俗共赏的追求。郑业成在《诗意中国》中所说的诗句,不少来自《诗经》《唐诗三百首》,让屏幕前的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李艺彤在参加节目时,也将诗句以戏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通俗易懂。李艺彤本身的受众群体以在校学生居多,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雅”的诠释,则是由郦波老师和相关专家来完成,他们从文学、历史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将传统文化背后的深意呈现出来。例如通过郦波老师的解读,人们才知道原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美在烧釉,总有一刻你刚好来,我刚好在,天青色才能出现。

二是推理形式的引入。这一元素更易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参与嘉宾答对题目可以获得线索,通过整理朝代、人物、事件等不同维度的线索,最后推理出每一期的诗意盛景或诗意名篇。

三是竞技性的强化。《诗意中国》第二季引入了“高校方阵”,增强了节目的竞争性。“满腹诗书”板块要求嘉宾和学生组成搭档,与其他人进行文学常识和飞花令的对决,不但展现了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和内涵,而且更高密度地输出了每期主题的相关知识点。

二、从《诗意中国》看当代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一)因应市场需求推进节目创新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电视节目的功能性需求,必然导致电视表现形式的创新性发展。每种节目类型都有自身的价值系统,能够生存下来的节目一定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过去传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往往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观众进行单向的信息灌输,甚少考虑电视机前观众的需求。如今,文化类节目要想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良好发展,就不能默守成规。《诗意中国》突破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通过邀请明星参演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文化与娱乐相融合形成雅俗共赏氛围

在电视泛娱乐化的大潮流中,文化节目必须找到文化与娱乐之间、雅与俗之间的平衡点,以文化资源为精神内核,以娱乐为表现形式,从而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当下的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面临多重压力,回家之后都不愿意看说教式的文化节目,因此,文化与娱乐的嫁接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诗意中国》通过创新形式和内容,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与娱乐两种元素的融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良好氛围。

(三)节目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更为快速便捷,文化消费已不再是某一个阶级所享受的“特权”。普罗大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走向大众化、市场化。当下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都越来越“接地气”,注重观众的接受度。《诗意中国》直接还原了古代的诗情画意,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古诗词中的画面和故事,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入脑、入心。

(四)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提高节目话题量

嘉宾的知名度对节目的收视率具有重要影响,一来明星嘉宾本身自带流量,二来明星之间的互动能够产生话题,有利于节目的传播。《诗意中国》邀请了颇多较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参与节目,比如国风音乐人霍尊、著名词人方文山、演员胡杏儿等,利用名人效应提升了热度,保障了节目收视的基本面。

三、结语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升,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水准也应不断提高。《诗意中国》作为一档新兴文化类节目,如今已持续播出了两季,在竞争激烈的同类节目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该节目以明星演绎、竞技比拼、真人秀等娱乐化手段呈现传统文化主题,向观众传递了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可见,电视媒体必须不断地自我革新,推进文化类节目的大众化、市场化转型,积极拉近节目和观众的心理距离,才能留住当下日渐挑剔的观众。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诗意传统
诗意地栖居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冬日浪漫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被耽搁的诗意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