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寒后的顽症如何治?

2020-02-22罗大伦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外邪麻黄附子

本期讲的是张仲景的一个极其经典的方子,先给大家讲个案例,来说明此方的力道。

正气不足是主要矛盾

入冬以来,寒潮一波接着一波,无数人患了外感。我沈阳老家一人到中年的兄弟,患外感,发烧,咳嗽,黄痰,口服了抗生素无效,找中医开了清热解毒的中药无效,迁延不愈。

来见我的时候,听他咳嗽的声音,充满了痰音,整个上呼吸道都是。看这位兄弟的神态,充满了疲惫,他自己形容整天困倦不堪,白天总是困,晚上还睡不好,脸色淡白,舌头胖大淡白有齿痕,脉数无力。

当时我就判断他此时正气不足是主因了,正因为正气很不足,所以外邪才潜藏入身体,除了流连体表,还直入肾经,缠绵不去,在中医里,这是“太少两感”之证,可以用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调理。这个时候,单纯用清热解表的中药是不行的,因为正虚才是主要矛盾。

于是我写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还加了点怀山药、干姜、生石膏和连翘、蒲公英。

然后,他告诉我只喝了一副,就恢复了七八成,又喝了两副,居然完全好了。

再后来,他特别打电话,向我说了很多的变化,他说喝了这个汤药之后,开始是浑身发紧,起了鸡皮疙瘩,然后是开始微微出汗,接着身体就开始恢复了。之前他是个很怕冷的人,冬天比其他人要多穿很多衣服,但是还是感觉“风无处不在”,捂得严严实实才能出门,这种状态至少有十年以上了。他也看过中医,知道自己阳虚,可是吃了很多补肾的药,一点效果也没有。结果这次感冒好了以后,他发现自己不怕冷了,出门穿得和正常人一样了。

这些变化,令他欣喜若狂。我接着建议他,可以继续服用一点中医的滋补的方剂,做为善后调理。其实,这些效果,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张仲景的经方,实在是精到,真的是奥妙无穷啊。

外邪直中少阴

那么,到底什么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呢?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條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我现在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方子是怎么回事儿,在什么情况下用。

这样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首先是正气不足,最主要的,是肾气不足。其实有的时候看病没法儿细问,有时候问患者也不说,但是,我们必须心里要有数,很多时候,这样的患者,也正是在房事过后,感受外寒,才患病的,古代管这叫“夹色伤寒”等等,各种名称不一,但是核心都是讲在人的足少阴肾经最虚弱的时候,外邪乘虚而入,侵袭到了肾经,我们叫外邪直入少阴。而这个方子,也是古人用来治疗“夹色伤寒”的主方。

当然,也有平素各种消耗,导致肾气不足,然后感受外寒的。

外寒来了,侵袭的是太阳经,这是身体最外表一层的防线,如果肾气虚馁,外寒同时直中少阴,这是身体最里面的防线,此时这种情况,就叫做“太少两感”,大家要记住这个词。

我所见到的太少两感的情况,有房事过后受寒的;有天气寒泠,去蹚水受寒的等等。

记得有个朋友,说他一直怕冷,肚子凉,打嗝,各种不适,已经好多年了,百药不效。我和他聊天,问他是怎么发病的,他讲了,我觉得太典型了。就是大家出去旅游,走得浑身发热,然后景点有那种鱼缸,里面有很多小鱼,你把脚放在里面,小鱼帮助你清除皮肤污垢。他看到这个好玩,觉得凉快,就掏钱尝试。结果,他说把脚放进去以后,正好赶上一阵风吹过来,浑身立刻打了冷战,然后就觉得身体开始逐渐冰凉,不舒服,回酒店就开始发高烧,从此患上此病。

这就是典型的太少两感,走得很热,毛孔开张,然后外有冷风侵袭太阳经,足下有冷水侵袭少阴肾经。

这类患者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总感觉很疲惫,白天总是精神不振奋,总想睡觉,张仲景说是:“但欲寐”。这样的人,是肾气不足,阳气不旺,因此白天无法振奋,实际上你让他睡,他还未必能睡得着,尤其是晚上,但是白天就是总想躺着,脑子里昏沉沉的。

有了这些指征,如果再加上患病之前受寒的经历,我们就可以判断这种太少两感之证了。

神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

那么,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有什么神奇的呢?

这个方子里面,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分别能升发阳气、温补阳气、通达阳气。麻黄是散外寒的,可以解表,祛除太阳经外感之寒,而附子是温里的,这味药非常神奇,是温阳的大药。

而细辛这味药,具有辛通的作用,可以增加麻黄和附子的散寒之性,我一直觉得细辛是可以启动肾中阳气,祛除外邪的,总之这三味药配合,力大无穷。

现在一般中医大致用麻黄六克、细辛六克、附子九克。我一般给患者用麻黄三克、细辛三克,制附子九克。这里面的制附子,是经过长时间炮制的,药性比较弱,毒性已经去除得很干净了,有的医生主张不必先熬了,我亦赞同。

我给文章开头的那个兄弟用的分量,也就是这样的分量,麻黄和附子都只用了三克,加上了三十克的怀山药,用来辅助正气,加干姜九克,用来辅助制附子温阳。然后加上生石膏连翘诸药,是因为这个患者寒热并存,仍有少许热邪。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平日消耗很多,所以肾阳不足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如果受寒,很容易出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且,并不是仅仅表现为外感病,还有很多杂病,也与此相关,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中医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加上各种药物来辅助,临床效果也非常好。

有人这样评价,说这个方子是经方中的经方,这个评价一点都不过份。可惜的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此方,不敢轻易使用,所以使得一些可以轻易解除的疾病,陈年累积,变成老病,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提示: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阴阳一调百病消》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猜你喜欢

外邪麻黄附子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麻黄 治感冒要药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治三叉神经痛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心中的麻黄山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
耐寒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