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17期
关键词:葬花三国演义整本书

陈 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阅读整本书。要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只依靠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学生积极运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经典诵读的活动,利用空余时间展开阅读,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一、逐章精读,提升阅读效率

由于初中生的阅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阅读一些比较艰深,有一定思想性的作品时,常常会感到困难。针对这种问题,要指导学生展开逐章精读,一章章深入下去,找到该章节中的关键段落和关键性词句,当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将自己的发现整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对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提升阅读的效率。

在学习八年级《一滴水经过丽江》后,鼓励学生阅读文化思考类的作品《文化苦旅》,并展开逐章精读,一步步深入下去,阅读其中的经典篇章,总结从该文章中能感受到什么,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进行总结,说说对该作品的整体理解。学生分别阅读了其中《道士塔》《莫高窟》《上海人》等经典的作品,并且一一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以《上海人》为例,学生认为该作品展现对于古老的上海文明的认识,同时也对今天的新上海文明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大市民和小市民的不同概念。在总结了《文化苦旅》中的诸多散文作品后,学生又思考并总结了作者创作该著作的整体想法,认为:“《文化苦旅》就是作者对于文化的理性思考,作者探究了在自然背景下的人文力量,思考了该如何正确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发现,这部著作看似比较深奥,但是如果能分开剖析的话,能了解其中的深味,这样学生便明白了该怎样更为高效地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

二、择选研磨,提升思维能力

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可以发现,不少作品的篇幅较长,很难全部深入阅读,所以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经典篇章展开阅读。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选择具有典型性或者高潮部分的片段加以研读,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思维能力。

在学习了九年级《刘姥姥进大观园》后,鼓励学生在诵读活动中自主阅读原著《红楼梦》。由于这部作品的篇章比较长,所以学生在诵读的活动中只能选择先整体阅读,然后尝试围绕其中的某些重要篇目展开深度阅读。此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片段,如“黛玉葬花”“共读西厢”“宝钗扑蝶”“晴雯撕扇”等,这些片段都能够很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以“黛玉葬花”这个片段为例,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尝试探究:“林黛玉为何会对花儿的凋零感到十分悲伤,而且还会葬花呢?”“林黛玉葬花的时候和贾宝玉有一段对话,你是如何看待这段对话的呢?”“从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你能否看出她的性格特点呢?”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学生对这一段落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如有学生尝试总结:“从黛玉葬花的举动能看出她对于美有着独特的想法。”还有学生认为:“林黛玉在葬花的过程中,从花的凋零想到了红颜也容易凋零,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通过这样的品味,学生把握住了《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对于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了。

在择选研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加以分析。首先要从文字表面入手展开分析,其次要从作品的表达手法和作品的结构安排等方面入手展开探究,最后还要尝试透过这些章节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样的研读能起到一叶知秋的效果,能让学生透过一部分文字的解读进而把握整本书的思想精髓。

三、对比延伸,思考作品差异

对比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搜索与之相关的其他同主题作品,然后展开对比分析,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对比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作品的异同点,然后思考这些作品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性。

学习了九年级《三顾茅庐》后,鼓励学生在诵读时尝试阅读《三国演义》全文,并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放在一起展开对比阅读。鼓励学生思考这两部作品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大家尝试以诸葛亮、曹操等人物作为切入点,看看这两部作品在展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促使学生找到了对比的方向,有学生在对比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曹操的形象后提出:“我觉得《三国演义》中似乎丑化了曹操这个人物,将其刻画成了奸雄。但是在《三国志》中却并没有给人这种感觉,反而让人觉得曹操在军事、文学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是难得一见的英雄人物。”此后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那么,你觉得为何两部作品在人物刻画上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之处呢?”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国志》是史书,历史书的特点就是要尊重历史,所以作者所写的应该就是真实的曹操。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会加入自己的虚构想法,作者既然将刘备塑造成了正面形象,那么曹操自然就要塑造成反面人物了。”

在组织学生展开对比延伸类的诵读活动时,要鼓励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主题探究的活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沙龙的活动,交流自己的对比分析结果。这样学生能从他人的话语中获得启迪,让自己的对比能力有所提升。

四、自由对话,感受阅读快乐

对于一些比较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比较轻松的作品来说,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自由阅读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展开自主搜索和阅读,然后将阅读的收获通过读书笔记、批注等方法记录下来,在一段时间后组织交流活动,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能起到滋润学生心灵的效果,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展开阅读。

在学习了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生物、天文、地理、科学等有关的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挑选喜欢的作品展开阅读。有学生对生物学比较感兴趣,选择了《昆虫记》展开阅读。在阅读中,学生尝试通过记录阅读感想,观察生物真实的生活状态,记录生物观察笔记等方法进行辅助阅读。最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交流活动,说说自己的阅读感想,讨论一下该作品对自己的心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觉得这部作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记录下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形貌特点,让人觉得很有趣。我也切实观察了蚂蚁、蝴蝶等一些昆虫,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将它们的生活状况记录了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自主阅读的快乐。

在指导学生展开经典诵读的活动时,还要合理给学生推荐读物,不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此外还要突破纯文学的狭隘框架,给学生推荐历史、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作品,从而形成更大的阅读结构,促使学生将各种不同的学科融合起来,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境界。

猜你喜欢

葬花三国演义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红楼戏的滥觞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三国演义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