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阅读教学的“绿色通道”

2020-02-22蒋立芳

语文天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绿色通道

蒋立芳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重头戏”,同时还是不容忽视且难以规避的教学难点现象。尤其在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当前大背景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理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在“生本学主”引领下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已然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重大实践课题。

那么,究竟如何打开语文阅读教学的“绿色通道”呢?在历经一段时期的实践、探究与反思后,笔者逐步积累并初步取得了与之相应的实践做法与成功经验。现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这个角度,主要从“循文挖道、生活链接、群文共读、跨科整合、信息支撑、自主体验、读写互动”等几个方面,试对此作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以循文挖道为由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这些“例子”具有经典性或精髓性特质,不仅体现在语言优美和内容丰富上,还蕴藏着独特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对学生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坚持以“循文挖道”为抓手开展阅读课程活动,能够从中攫取令人期望的实质性效果。

如《故乡》结句写道:“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说课文内容易于学习的话,作者这一“希望之路”的思想因素相当深刻,对初中生来说则是不易理解的。有鉴于此,教师应从以“背景知识”(作者经历和创作时代)入手,深入分析它的语义、喻义和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二、以生活链接为由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就语文阅读活动来说,教师善于把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活元素积极有效地渗入其中,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自觉主动地接受后者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不仅有利于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厚度,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用结合,不断放大“内外互动”的良好活动效应,为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曾经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请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并且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现象,相互讨论阅读后谈自己的个性化认知。”如此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还为自主阅读活动和交流讨论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切入口”。阅读活动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群文共读为由

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比较,“群文共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更多的优势功能,集中体现在——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形式,让阅读思维在缺乏“限制”状态下,显得更加活跃、更加深化、更加宽泛,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以陆游笔下的《卜算子·咏梅》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同一描写对象”为中心的导入原则,引入了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词作。以此让学生通过“类比阅读”活动,既习得了不同作者对“梅花”描写的不同笔法,又在不同(甚至相反)情感格调中汲取了并不相同的思想元素。善于把上述两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善读多思。

四、以跨科整合为由

作为一门母语性质的语言类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度融通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阅读内容与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互动”活动,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把握与深化阅读内容,又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从中攫取实实在在的“1+1>2”效益。

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例。教师应把南宋朝廷在“半壁江山”状态下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实际情况,以及陆游等抗战派遭受当权者严重排挤而难以实现报国壮志的遭遇,向学生进行必要性地描述,从而通过“文史不分家”的跨科整合形式,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学习与理解、内化与迁移。否则,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说,都会大打折扣。

五、以信息支撑为由

以多媒体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先进特点和无与伦比的优势功能,能为各类课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支撑。语文阅读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以《安塞腰鼓》为例,笔者在课堂阅读活动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文中所描述的其人其事、其情其景直观生动地演绎出来,提供了精彩纷呈、震荡人心的“视听盛宴”,那场景、那气势、那声音、那活力等综合而成的艺术效果,给人传递出一种如临其境之感,强烈地撞击着心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视文互动”形式,开展自主阅读和相互间的讨论交流活动,非常有利于增强阅读活动的感染力。再如,在课内外教学之余,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些精美语篇,让学生在自由轻松中阅读与欣赏,丰富他们的阅读生活。

六、以自主体验为由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不仅拥有无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还是考量教学质效是否高效的根本标准。学生是语文阅读与体验的实际主体。正因为如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只有把学生切实有效地置身于阅读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切实打开语文阅读教学的无限“绿色通道”。

比如,大自然是一本“绿色课本”,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出课本和教室,走向社区、亲近自然,尽情地打开阅读这种五彩缤纷的“多彩课本”。在语篇阅读之余,可就“其人其事”“其情其景”,开展相应的人物形象解析、故事情节演讲、专题问题辩讨和课本剧改编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语文阅读活动中体悟更深、走向更远、攀之更高。

七、以读写互动为由

叶圣陶指出:“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它不仅辩证地表明阅读与写作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而且阐述了两者之间始终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只有从根本上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互动目标,才能让语文阅读活动走向无限发展、良好互动的“绿色通道”。

比如,在日常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批注式”途径和形式,着力培养学生读写互动的良好意识和行为能力,从而在“不动笔墨不读书”中促进学生的良性化发展。再如,通过“补写、续写、缩写、扩写”以及古诗文改写等各种形式,把“阅读与写作”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让语文阅读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绿色”。

总之,上述几种阅读方式既可单独使用,又能组合起来套用。只要以“循文挖道、读写互动”为有效抓手,并在熟能生巧中教有所得、学有所成,我们就会有效铺设并不断畅通语文阅读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卜算子咏梅绿色通道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点绛唇·咏梅月
屈炳水
卜算子·寄远人
卜算子·家山春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卜算子》的创作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