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训练对语文阅读的帮助

2020-02-22康丽婷

语文天地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康丽婷

近年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训练受到广泛重视,采用科学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促使思维的深化,形成形象、逻辑与创造性的思维,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与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总结丰富的经验,编制较为完善的计划方案,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学生思维训练,以此提升整体的教学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指导目的。

一、通过引读疑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疑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形成探究的欲望。然而,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设置的疑问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达到思维训练的良好目的。在此情况下,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阅读需求等,设置引读类型的疑问,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感与内涵,转变传统的疑问设计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形成正确的感知与领悟。一般情况下,引读类型的疑问,主要是将文章中心主旨作为重点,争论其中的内容,探讨相关的文章结构,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美丽的颜色》一文,可先为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题目包含了哪些故事情节?”“它寄托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境界”,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中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在疑问的带领之下自主地的阅读文章,形成阅读思维的锻炼模式。且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为其设置相关的疑问,使得学生在疑问的指引之下,更好地阅读文章内容,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二、利用探索的方式深化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部分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文字方面的障碍,阅读起来十分简单,但正因为阅读简单,会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探索。而部分初中语文的文章内容十分生动,学生非常喜欢,但在阅读期间只能浅显地了解故事情节,学生的阅读思维难以得到深化。在此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章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一定的深化。在学生进入到阅读状态以后,应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进行钻研,积极探索相关内容,深化学生思维能力。这个阶段需要按照学生的阅读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设置阅读探索的内容,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散步》课程之前,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索性的问题“文章叙述了什么故事?”“在记叙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抒情和议论,你可以谈谈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吗?”“你觉得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主题思想”,在设置探究性问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书籍文献等查阅各种图片和资料,然后按照图片内容与资料内容,整理出相关的信息。此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内共同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概说课文故事情节、探究课文的主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观念,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阅读活动中,探究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思维能力得到开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反复性的思维训练活动中,促使思维能力的提升,改善目前的思考现状,为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具有故意制造悬念的特点,留下很多的空白。如部分说明文的作者,会提出相关的预见内容,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此类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阅读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在此期间,教师应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

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内容,按照其中的思想内容提出问题“如果于勒没有再次成为乞丐,那么,故事的情节会怎么发展?”“如果一家人不能躲开于勒,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可以使学生按照文章内容想象出不同的发展情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其中每个人物的思想特点,形成文章的良好理解与感悟。在学生想象故事发展情节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促使其阅读思维的深化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在于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的内容想象文章的未来发展趋势,这样在想象的过程中形成发散性的思维,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考兴趣。

四、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

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文章的情感与思想会被浅显的文字所包围,这些文章内容看似没有疑问,但是深入研究之后会发现可疑的地方,很容易被学生忽视,不愿意阅读,难以通过合理的阅读方式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阅读内容,通过教学指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其思考的兴趣,以此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在此期间,教师还需按照初中语文阅读内容、重点与难点知识等,为学生制定完善的阅读指导方案,重点强调学生潜在思维能力的挖掘,通过问题提问方式、阅读指导方式、小组活动方式,等等,使得学生的潜在思维被挖掘,进一步提升其学科专业素养。

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程内容,部分学生很容易忽略“那雪下得正紧”的语句,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其中的“紧”字,提出相关的提问“为什么这个‘紧’字不是很特别,却受到了很多名家的赞赏呢?”“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认为这个‘紧’字有神韵呢?”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会对个别字词产生阅读和深入理解的兴趣,使得学生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并且体会文章字词的真实含义,全面了解到“紧”字不仅代表着雪下得很大,还表现了故事情节发展非常紧张,预示了在大雪之后会有一场紧张的阴谋活动,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下面的内容,将文章中所有的字词联系在一起,不再忽略重要的字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地理解其中语句,对每个字词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潜在的阅读思维得到挖掘。

总之,近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学科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不断提升,为深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创建科学化的教学机制,为学生设置引导性的疑问,并挖掘其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提升其发散性思维,这样在深入挖掘学生思维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其思维的发展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