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2-22曹婧婧

语文天地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于勒品味语感

曹婧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指学生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领悟能力,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语言感受能力要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当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热门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阅读能力中培养语感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独立的个性化体验,品尝到语言的独特魅力作为语文教师一项长期的阅读教学目标,并把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贯穿于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内容精美、语言规范的古今中外的名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经典名篇,指导学生揣摩、品味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情感态度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共同品味文本文脉起伏、文气贯通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学习借鉴,吸收内化,年长日久,形成能力。学生要实现语言的积累和形成语感能力,必须要有长期的阅读训练与实践之功。

比如:笔者在教学《春》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句描写春雨的句子时,通过品味揣摩,学生总结出这些句子具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运用口语,通俗易懂的特点。有些学习小组在读到写花儿的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经过大家仔细的推敲揣摩,学生领悟出了作者的语言善于运用短句、停顿、句式变化等,构成了自然活泼、错落有致的节奏,读者读起来韵律感极强。然后,教师又组织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例仿写一段话,要求是体现课文中学到的短句、句式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言特点,通过“品”到“用”的语言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积淀。

二、在课文朗读能力中培养语感

注重示范性朗读。示范性朗读可以是教师的表情朗读,也可以是多媒体的视频播放,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课前运用多媒体,反复播放由播音员朗读的《春》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小声跟读,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氛围中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并融入这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揣摩朗读技巧的过程中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这是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把基本的朗读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尝试与实践。比如:朗读中字词读音的轻重、停顿、语速快慢等基本技能。在指导《最后一课》“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时,就要读出“语音、语速”的变化,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教师在指导朗读《春》中的:“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时,语气要舒畅欢快,读出清新自然的感受,读出春天到来作者的喜悦心情。

采取多样形式。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可以集体诵读,可以独自朗读,可以配乐朗读,分角色对读,等等。比如在教学《过故人庄》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画面美、情感美,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学生独自朗读、全班集体诵读等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诗歌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诗歌的画面之美、意境之美,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在阅读方法实践中培养语感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言感悟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结合不同的文本材料,精心设计语感教学过程,通过实例的讲解,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

比如: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就通过“好心的、有办法的”和“贼、讨饭的”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前后评价的两个词语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把握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当菲利普夫妇得知弟弟于勒在异国他乡成为了富翁之时,他们嘴里天天念叨着“好心的、有办法的”的弟弟于勒的归来,他们一家人成天焦急地盼望着于勒的归来。但当沦落为穷光蛋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立即像得了瘟疫一般唯恐躲之不及,并且暴怒地咒骂道“贼、讨饭的”,学生能理解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阅读过程,理解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实质,学生在深入揣摩、细细咀嚼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则是那样的淡薄。

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对比,细心琢磨,才能揣摩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语感实践的训练,让学生的阅读语言感受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四、在文本资源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语言训练因素,引导学生品味词句在文本中的妙处,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体会词句的深意。比如:学生在学习《背影》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话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抓住“聪明”一词进行品析,作者在这里运用“聪明”一词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学生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揣摩出:“聪明”本是褒义词,作者在这里真实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对父亲帮助自己的行为不理解的愧疚之情和对自己淡淡的自责之意。

掌握品味语言方法,提升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言感悟能力。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春》一文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品析“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一句话中的“钻”字,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钻”字写出了小草给人以动态感,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钻”字写出了小草的可爱之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品味了"钻"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拓展文本内容,延伸学生的语感训练。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训练延伸到课外,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学生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仿照作者准确描写“雪地捕鸟”的一段话,描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个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在仿写片段中运用一系列描写动作的动词,能够准确地表现活动情景。通过仿写练习,学生都能体会到准确地运用表达动作的词语,能够提高词语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的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切实加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实践训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语言揣摩、品味、赏析的方法技巧,不断提升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只有在阅读实践中形成了语言感悟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于勒品味语感
品味年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