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山东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20-02-22周庆翔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山东省防疫疫情

周庆翔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经济下滑不可避免,使本就严峻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如何保增长、稳就业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影响的几个判断

(一)疫情对就业及人们的收入水平带来巨大影响

我国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2020 年4 月份疫情风险基本解除,疫情对经济进而对就业的直接影响期大约为3 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从1月20日至2月20号,是最直接的影响期。这一时期全国都采取了史上最严厉的防控措施,一切为打好防疫阻击战让路,企业停工停产,经济陷入困境,大部分企业关停,劳动力几乎处于不得其用的“失业”状态。这期间除了生产医用防疫物资企业及少数大型企业劳动者权益有所保障外,一、二、三产业大量劳动力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从农业来看,由于农产品无法运输的原因,节后近一个月产品大量积压,价格急剧下降,据对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显示,价格同比下降接近一倍,辣椒、西红柿、草莓等的价格跌到1 元、0.8 元、3 元的水平,甚至一些水果蔬菜烂在地里,农民利益损失严重;工业企业许多职工仅获得基本的生活费,更多的规模以下企业没有任何收益,导致生活困难;对于解决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三产而言更是惨不忍睹,餐饮、住宿、旅游全线停业,至三月份才开始有复工迹象,即使复工、复业,消费者出于对疫情的担忧,也缺乏消费动力;交通物流实行了严格管制,除了急需医用或重要物资外,物流几乎中断;本来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刺激有所复苏的房地产业也迎来了几乎零销售的惨烈记录,房地产行业全线歇业;金融业同样不能及时开工复业,影响的不仅是就业,更深远的影响是金融的安全。

自2月21号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以来,是经济逐步恢复时期,各地复工复产率不断提高,产业链趋于顺畅,疫情蔓延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就业形势趋向好转。

(二)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平衡的

鉴于目前疫情态势,特别是国际疫情蔓延的复杂局面,山东省对外贸易产业将迎来严冬。疫情爆发初期110 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人员和贸易的限制。随着我国疫情逐渐缓解,而国际疫情迅速蔓延,我国从严管理出入口岸和通道,尽量减少跨境人员的流动,为防止输入性病例增加采取了类似于封闭国门的严厉举措。这给农业、外资、外贸企业的就业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疫情初期与山东省相邻的日本和韩国疫情形势严峻,山东省和这两个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农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都受到疫情的波及;而国际疫情蔓延的不确定性风险,更进一步加剧了山东省进出口企业的就业压力。

从疫情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来看,农村劳动力除了因农产品进出口限制、消费不足导致劳动力就业不足外,更体现在未来产品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上,特别表现为对一些畜禽产品需求的降低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农业劳动力就业的缩减。据调查显示,自疫情以来,鸡、鸭、鹌鹑等畜产品需求量和价格都有明显降低,肉鸡、肉鸭、鹌鹑、鸡蛋、鹌鹑蛋价格较疫情前大约下降50%以上,这主要是基于新冠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对动物源感染的恐慌,致使需求量明显下降。山东省是畜产品生产大省,疫情给这些产业带来的冲击必然加剧未来就业压力。

疫情对山东省工业的影响特别是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这些企业实力相对雄厚,防疫设备和防疫物资充足,企业返工率、复工率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就业比较充分;而小型的工业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裁员压力较大。

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也显而易见,包括物流、餐饮、住宿、娱乐、金融、地产等短期影响明显,疫情初期多数生活性服务业暂停营业,餐饮业几乎全部停业,批发零售和文化旅游业收入明显下降,交通运输营运量大幅减少,房地产业全线歇业。但疫情过后会有爆发式增长,因此从长远来看对就业的冲击不大。

(三)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短暂的,未来就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

疫情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短期普遍面临复工复产的压力,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困境,用工难、复工难现象突出,劳动力闲置和不得其用问题较严重。另外许多中小企业因为市场和成本的压力存在明显的裁员冲动,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随着我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疫情本身对就业的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据统计,到4 月初,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虽然产出率和销售率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市场、就业整体向好的趋势已经显现。未来就业形势取决于创新创业下的经济发展水平。被疫情淡化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经济转型的成本压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四)财政、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稳健,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和影响将有效缓解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财政、货币政策必然更加积极稳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2020年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强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同时会议删除了对地方举债、地方专项债等地方融资的描述。但面对疫情的冲击,2020 年两会明确提出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 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这样将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另外,“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面对今年的黑天鹅事件和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力,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反向刺激力度加大,货币增发已成定局,用适度通胀的办法推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是必要的选择。

二、落实稳就业保民生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对就业仍然有较大的冲击

疫情发生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层层压实责任,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疫情输入性和扩散性风险加大,尤其是境外疫情加速蔓延。虽然山东省已全线复工复产,但许多企业面临着检疫、消毒、安全保障等防护措施带来的成本和安全压力,部分已复工企业因防疫物资紧缺,达不到防疫安全要求,开工率不高,特别是许多外贸企业、中小企业,因为订单不足、经营困难延迟复工上岗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经济受疫情影响增长乏力,不仅对当前更对未来就业带来隐忧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前提,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目前来看,经济发展前景令人忧心,这不仅来自于当前疫情影响,更重要的来自于疫情影响的后续效应,加上原来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都对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进而对就业带来挑战。山东省去年经济增长仅为5.5%,大大低于全国增速,面对今年疫情冲击,实现全年6%的增长目标难度加大。严峻的经济形势对保民生、保就业目标的实现带来挑战。

(三)企业复工率较高,但满负荷复产率较低,企业产能远远达不到疫前水平

据对山东潍坊市调研显示,到3 月8 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尽管已全部复工,但满负荷生产企业仅1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达产率在80%以上的仅占36.1%。到4 月份初期,全省达产率仅为45%。企业产业链不能正常运行,配套企业供应不足,订单减少,成本上升,企业运行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物流、交通按省委要求,于3月5日在低风险区可以恢复营运,但营运数量较疫前大量减少;建筑、房地产业虽然也已复工,但受招工难限制,基本没有复产;餐饮、住宿、集贸市场、商店等虽然也全面复工,但因疫情打击下的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导致许多企业只是名义上的复工。

(四)防疫和生产的冲突矛盾,导致实际就业率不高

一方面,截止4 月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防疫,这是最大的政治,也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严防新冠肺炎的输入、扩散,对感染患者进行救治,对接触人群进行排查,对疑似感染者进行隔离、检测,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每个企业、每个公民都应配合这个大局,服从这个大局。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影响了生产,影响了发展,因此尽快恢复生产、推进经济增长同样是我们当前的责任和使命。但现实是两者存在矛盾冲突。一是防疫物资成本过高,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复工达产有顾虑。二是劳动力返岗时间和条件各地缺乏统一性,导致产业链条不顺畅。为应对疫情,各地在人员出行和管理上还存在地域分割、条块管理的情况,劳动力回流时间上的不统一,导致生产恢复的不统一,割断了产业链条的连贯性,物流不畅,原材料到货不及时,不能满负荷生产。三是企业复工用工压力仍然较大。一些企业用工难,但更多的是因为疫情冲击,效益下滑,企业运营困难,裁员不断增加。

(五)经济下行的心理预期导致消费信心不足

疫情对人们的消费产生重大影响。从疫情初期的恐惧、焦虑、担心到心理平和、理性,人们开始对未来进行重新的思考,理性判断经济走势,进而产生稳固的心理预期。从去年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们已经产生不良的心理预期,今年的黑天鹅事件更固化了人们的预期。担心失业、生活水平下降等现实问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降低即期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对交通出行、旅游、奢侈品、畜牧产品、餐饮、住宿消费会明显减少。同时人们会降低消费欲望,对自身资本的使用会做出更加谨慎理性的规划,增加储蓄,减少投资,减少冒险,创新创业激情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巴金的写作风格就是朴素,他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却暗含匠心。他的语言平实,我们读起来没有障碍,也容易被感染,这就是巴金的风格,大家的风范。这么沉重的主题却是通过小事去写,写得明白,写得晓畅,这正适合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来了解背景,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对文章主旨的领悟。

三、积极推进经济增长,实现“稳就业”目标

(一)全面复工复产,做好产业链条的疏通工作

截止4 月中旬,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业条件放宽,全面恢复生产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贯通,在山东省区域内部实行统一的复工复产政策、统一的检测标准,力争做到能复尽复,做好防疫和复工的宣传教育,既要对疫情高度重视,做好平时的自身防护,又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就业。对产业链条延伸较长的,要视情况分类对待,对与疫情区包括国外和湖北有业务往来的,要把防疫情扩散当做首要任务,但必须做好未来链条的修复和对接工作;对非疫区的其他业务链条,要及时和业务单位对接,尽快恢复业务关系,保障产业链条的衔接;对外业务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处理,区别对待。山东省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必须保持耐心,利用互联网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必要时给与适当的防疫物资的捐助,巩固与他们的关系,疫情结束,更利于拓宽业务渠道,避免疫情导致企业链条断裂。对国外非疫区,一方面巩固原来的业务,另一方面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争取开拓非疫区的新市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二)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探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危机必然蕴含着机遇,疫情对山东省经济带来冲击进而带来就业压力的同时,也面临新兴产业和市场开拓带来的重大就业机遇。

从目前来看,最有效益、市场需求巨大的产品当然是防疫产品,包括隔离衣、护目镜、消毒液、口罩、测温仪、手套等,随着国际疫情的日益蔓延,对这方面物资需求日益增加,这类物资未来也有巨大市场。这次疫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加强对日常环境的消毒处理、戴口罩或手套将成为人们的共识和习惯;而防疫产品生产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另外国际疫情蔓延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需求,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拓展农产品供应,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对提高就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稳岗位”稳定劳动合同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对受疫情影响职工不能按期到岗或企业不能开工生产的,企业要主动与职工沟通;对通过网络办公方式在家上班完成工作任务的视同上班;对不具备远程办公条件的企业,可与职工协商优先使用带薪年休假、企业自设福利假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对目前受疫情影响虽已返工但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确保企业员工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在特殊时期,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必须把“稳岗”放在首位,岗位稳,人心稳,社会就稳。必须确保企业用人单位不得借口企业困难解除劳动合同,以保证充分的就业率。非常时期,可以出台相关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能因疫情进行经济性裁员,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企业要与职工共患难,特殊时期严禁裁员,借助疫情培养大家的归属感和感恩情怀,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四)制定疫情期间帮扶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全线复工复产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重大疫情面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贴息政策性贷款扶持及中央财政对各地区的防疫、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更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劳动力就业。

综合利用社会保险、岗位补贴、延期偿还债务和延缓缴纳税款等方式,稳定就业。疫情发生后,根据政策要求,自2020 年2 月起,免征5 个月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税务系统和金融部门也分别制定了延期缴纳税款和提供优惠贷款、延缓偿还债务等具体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缓解企业压力、稳定就业岗位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适当减免租金,推进经营商户复业。因为疫情导致企业、园区、商铺等因成本上升面临的开业困难,要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应通过适当减免租金的方式与客户共渡难关。

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充分利用各类网上招聘平台及公益短信、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各类线上求职招聘平台,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招聘活动,服务于企业和求职者。对高校毕业生可以开展线上招聘专项行动,推行就业手续“秒办”“简办”服务,畅通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就业渠道。

(五)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就业

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基建,通过扩大基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这是国际国内在面对黑天鹅事件后的基本应对措施,也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在我国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今天,基建投资绝不仅仅是“铁公基”,更应立足“新基建”,助增长、稳就业。新基建主要立足于提高山东省的城镇化率,在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5G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尤其以省、市、县中心市区为中心,在扩大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方面布局新的基建项目,可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以推进大规模基建,进而推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

在积极调研、布局新基建基础上,对去年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尽快接续落实,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疫情带来的是挑战也是机遇,谁谋划早动,积极争取,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谁就留住了项目;谁善于发现当前的机遇,立足“双招双引”不放松,勇于创新,谁就能开辟新的市场。招商引资,争取大项目永远是经济发展的不变定律,也是就业的主要载体,“项目为王”更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理念。

(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带动就业

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返乡入乡创业,要通过优惠的招才引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特别是本土的在外工作的人才返乡创业,利用他们的人脉和资源,为山东省的发展献计献力。应建立与山东省本土的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毕业生的经常性联系,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感情投资吸引他们为家乡作出贡献;要立足山东省的基础条件,针对山东在外地的企业家、华侨定向招商,吸引他们返乡创业或建立创业基地;要积极吸引各类大学毕业生和劳动力来鲁创业,留住人才、留住人,特别是留住年轻人就留住了希望和就业的空间;要把返乡创业和入乡创业结合起来,立足山东省乡村振兴的优势,营造乡村创业的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入乡创业,带动更大范围内的就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返乡入乡创业企业金融支持;建立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建立创业就业的产业链条,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七)把保就业当做民生之本,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更多惠民政策,增强人们对未来美好预期

政府调控有四大目标,其中充分就业是首要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因此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目前要尽快制定恢复生产的相关政策,全力对企业提供帮扶,减少审批手续,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政府各部门实施一对一帮靠,解决企业难题;出台刺激消费的短期优惠政策;特殊时期可增加失业、就业资金支持,把稳岗位、稳就业当做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宣传,提升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稳定人们的生活预期和消费预期。

政府财政要确保“保工资、保运行、保民生”的目标落到实处,有过紧日子思想,节能增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保就业和民生上来,确保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山东省防疫疫情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豪华防疫包”
战疫情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抗疫情 显担当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疫情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