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全人类解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历史向度解读

2020-02-22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全球化命运

陈 宇

(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101)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以来,学界出现了许多解读的文章,学者们多是从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角度予以解释和阐发,主要分为三类:首先,多角度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曹泳鑫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意义,并对此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认为“中国崛起处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连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具有客观现实基础”;[1]张鑫从文化和价值角度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本质上成为一种既把握现代性脉搏,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政治,具有鲜明的文化向度”;[2]赵可金等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诠释这一思想,“将中华文明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推动不同文明在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释放新的发展活力,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世界”。[3]其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世界发展的意义来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义。阮宗泽认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带来红利,对人类发展具有世界意义。”[4]再次,比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西方的世界主义思想,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蔡拓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主义有内在关联,它们拥有共同的价值与理念,都关注并倡导人类的整体性利益与发展”,“世界主义倡导的全球意识、全球关切与情感,以及人类的共同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要意义”。[5]

由上可见,学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解读中,对这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却少有文章论述或者论述地不够深入。另外,学界更多从理论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关系,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面对的现实问题却论述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当前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

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开始,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这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联的成立及其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虽然苏联最终解体了,但这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演进过程来看,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在波折中前进的,没有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帆风顺的。哈贝马斯说,苏联的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依然是一种可选择的有希望的未来。[6]与之相反,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失败的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却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西方发达国家都深陷危机不能自拔,而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受到危机的严重影响,反而继续保持了经济增长,并于2010 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为全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7]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益显示出生机和活力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资本主义还远未走到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阶段。马克思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8]从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看,人类社会短期内还不能过渡到更高阶段,必须经过长期的条件积累和斗争才能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二)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人类社会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9]随着人类全面地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因此而诞生,自此人类社会开启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鼓舞全世界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在其指导下,人类社会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的预想中,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然后通过典型示范作用,使得全世界其它国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快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较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10]241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由于这一思想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资本主义国家中相对落后的俄国的一批革命者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推动“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链条”俄国不断革命,最终使俄国率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立了苏联。苏联的成立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昭示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难题,即“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之后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也都是在落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着这些国家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自诞生之日起,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就开始了竞争。由于苏联的巨大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纷纷起来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对广大的无产阶级进行利益让渡,并主动调整内部的生产关系,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协调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从而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波动幅度,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以较快地发展”。[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几十年没有爆发明显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总体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得以延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之外,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根据自身的国情探索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些国家中尤以中国的探索最为成功。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经过40 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 已从1952 年的119 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64644 元。[12]除了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表现出色之外,中国的经济增长也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2013 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

二、全球化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矛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时代问题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全球化的关系:“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10]275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资本实现自身不断积累和全球扩张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以及全球化的形成发展过程。”[13]苏联建立之后,虽然人类社会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全球化的进程依然在向前推进。苏联诞生之后短短一百年的时间,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到始终没有停歇的局部冲突;从两种社会形态的斗争,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发展依然矛盾林立。今天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14]具体来说,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际社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竞争和对立。从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就视社会主义制度为洪水猛兽。一些国家刚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时,资本主义国家就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围剿,力图将其扼杀,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越南,都遭遇过这样的经历。资本主义国家看到无法用热战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开始对它们进行冷战,并实施经济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自身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攻击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激烈,斗争尖锐,直至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处于劣势,因此,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击不像冷战时那么激烈,但时至今日,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是暗潮涌动,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竞争和对立从未远离国际舞台的斗争中心。

第二,国际关系体系中存在着美国维护旧世界格局与中、俄等国推动建立新世界格局体系之间的矛盾。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世界格局体系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国际格局更多地体现出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格局体系特征,美国千方百计地希望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格局体系;而中、俄、法、德、日等国则更希望建立多极格局体系,进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冷战结束后这两种力量一直在斗争,今天的国际社会,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成为挑战美国希冀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力量,同时,由于冷战之后美国同俄罗斯的矛盾一直没有化解,到现在表现地依然尖锐,而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中俄之间加强了联系,因此目前国际格局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美国和中、俄之间的对抗,基于中国和美国经济实力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美国和中、俄之间的矛盾,未来双方的矛盾可能还会持续下去。[15]

第三,国际社会面临世界性贫困问题和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威胁。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先后爆发了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直到今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都没有完全摆脱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之所以出现金融危机,直接原因就是两极分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性贫困现象的出现,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又加剧了世界性的贫困现象。这不仅导致了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举步维艰,而且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导致“国际政治中的文明冲突渗透到国内政治的分歧分化,这会使我们未来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动荡不安。”[16]伴随着金融危机各种矛盾接踵而至,世界呈现出不安定的动荡局面。

第四,国际社会面临非传统安全的威胁。首先,世界性恐怖主义的威胁。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恐怖性的极端主义势力层出不穷。世界上许多大国均受到恐怖主义势力的攻击,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到俄罗斯别斯兰恐怖袭击事件,从英国曼彻斯特恐怖袭击事件到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国也受到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恐怖主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世界各国需要联合行动,才能应对世界性恐怖主义的威胁。其次,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由于人类活动能力增强,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世界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过度消耗等重大环境问题,也需要世界各国以联合行动的方式应对。再次,全球化带来的其它世界性安全影响。随着人类全球化过程的推进,一些传播性极强的疾病也在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从非典到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再到今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些世界性的传染疾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三、推动世界历史继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之后,世界面貌迅速发生改变,人类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7]如前文所述,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迫使资本主义对自己的发展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延续其生命力。客观地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容纳能力,其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偏远的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地区尚未完全纳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8]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虽然早已形成,但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由于交通、信息以及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地方尚未纳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尚未完全融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系统中,没有参与到全球化的分工与消费过程中,“大多数非洲国家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19]。因此,还需要世界历史继续发展,以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市场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

其次,世界上很多国家封建社会的特点还非常浓厚。现在的世界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包括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使得这些国家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中的封建因素比较少,但即便如此,欧洲的英国、荷兰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依然还存在着王室等封建因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这些国家的生产方式中还有很多的封建因素存在,在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中,也依然有着浓厚的封建特色,这些都需要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予以消除。

再次,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还远未达到建立更高社会阶段的要求。市场经济还远未发展到完善和成熟的地步,很多人的思想中仍保留着很多封建主义的因素。由于物质条件和社会整体发展阶段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够充分,人们的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法治精神也尚未完全被民众接受。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来说,人类社会还远未到建立更高社会阶段的时候,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还尚未完成,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发展方面的弊端要想被人们充分认知,还需要很长时间,即目前人们的思想还比较庞杂。因此,无论从经济思想还是从政治思想方面,人们的思想发展还远未形成进入到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共识。共识形不成,就认识不到人类社会需要向新的更高社会阶段过渡才能解决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而也就无法形成合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社会制度的发展和过渡。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人类社会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今天人类社会中世界历史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全球化的发展就其内容来说也和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内涵一致,[20]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主动顺应全球化,参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进程,以进一步完成世界历史的使命,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全球化方案,这一方案并非否定全球化,而是发展和完善全球化,推动全球化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3]当全球化完成,市场经济发展到顶峰之后,人类才有可能进入到更高的社会阶段。

四、共存、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的解决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承认世界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之上,本着共存、共建、共享等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世界发展理念。

(一)共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21]由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的命运已经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随着交通工具和信息的日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等交织在一起,社会关系开始变得多样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共生性也越加紧密鲜明。[22]因此,需要从全球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人类未来发展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任何基于本国私利或者某一集团利益思考问题的主张,都不仅不能解决这些世界性问题,也最终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求同存异,以人类本位的生存利益为重,勇敢地、坚定地“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所给出的“中国方案”。[23]

(二)共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途径

在共存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用平等、协商的原则直面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客观承认它们的存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的方法和理念。“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4]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既顺应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时代要求,也从现实中化解了合作国家对于合作的疑虑和担忧。“无论是从受益群体还是从延伸区域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遵循个别到一般、局部到整体的规律,逐步推进全球发展成果的全民化和均等化。而在推进过程中,还应重点突出当今世界大国强国的责任担当与示范作用,使其成为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共享全球发展成果的驱动者与领跑者”。[25]

(三)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目标

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2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与当今国际发展大势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可供各国共享的价值理念,它所包含的“和平、发展、和谐、共生、亲诚、信义、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合作、共赢”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联合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26]只有解决了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人类社会才能共享和平安宁的国际社会,人类才能共生共荣地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目标。

五、通往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的历史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及其构建过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共同体的构建将为人类向更高社会阶段的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自身的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依旧无法避免金融危机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李慎明认为,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深层次矛盾积累并进而爆发的必然,它本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27]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就必然会引起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想真正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起初设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和平的方式,“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28]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例如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出现,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历史改变,使得国家和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无法用战争的方式予以解决。在当前世界,人类社会切实面对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目前人类社会正在面对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人类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29]也就是说,要解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必须解决全球性的贫困问题,只有解决了全球性的贫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共同解决世界性的发展和贫困问题,从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探索道路。

中国所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具体践行,这一倡议是将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和各国的经济建设联系在一起,通过各国共同努力,解决全球化时代通过相互合作才能解决的各国经济发展问题,也才能解决全球性贫困问题。贫困问题解决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解决才会具有可能性。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各个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这不仅能继续完成世界历史的发展使命,也必然会推进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富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从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保障和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即在价值观上蕴含着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13]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人类社会必将会越来越向着更高级的社会阶段迈进。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全球化命运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命运的更迭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命运秀
全球化陷阱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