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三个关系”的三重意义

2020-02-22蔡婉琪

社科纵横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整体

蔡婉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系 北京 102488;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发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重要文章,强调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关系”思想方法,为举国上下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精准补齐短板弱项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思路。准确把握“三个关系”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立场观点、厘清工作方式,进而提高工作能力、掌握工作技巧,最大程度地将知识和才干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工作热情和精准高效的建设成果。

习总书记在文章中深刻论述把握好“三个关系”,即“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1](P3)。其中,“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表明全面小康整体目标是总体概念,并不意味着届时所有人群、区域、领域均能同步冲进小康“达标线”,也不意味着所有地区和人民收入的绝对平均,同步小康和平均主义是不合理、不现实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从绝对与相对的角度表明全面小康目标中包括以绝对数额描述总量的“硬指标”和以相对比率描述关系程度的相对标准,两者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2],强调从不同侧面相互补充反映全面小康中不同领域的建设目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从量和质的角度表明人民群众的实质感受与全面小康的量化指标同等重要,不能因片面追求堆砌量化指标而忽略了人民群众切身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衡量全面小康的建设水平。

一、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关系”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凝练而成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哲学内涵和现实指向。就整体来看,辩证统一思想从总体大局上为把握“三个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南,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为补短板工作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和方向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为“十三五”规划的胜利收官提供了行动遵循。

(一)以辩证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无论是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还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本质上都蕴含着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辩证统一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区别于以相互排斥和相互联结为属性的对立统一概念,指“通过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表现出来的事物的活生生的统一,其根本特征是包含内在差别和矛盾的统一”[3](P95)。“三个关系”中每个关系中蕴含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尽管不同于矛盾双方的根本对立,但仍然以相同的属性统一于某个集合之中,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为共同趋势。从内在价值上看,“三个关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哲学内涵。从指导意义上看,“三个关系”启发我们在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和处理好每个关系的辩证统一,既要看到双方相互差别的一面,也要看到双方相互联系的一面,厘清对不同目标的认识,杜绝以偏概全、厚此薄彼的工作思路,从不同侧面形成查漏补缺的统一战线,保持不断向前的发展趋势。

(二)协调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在哲学内涵上体现为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整体由部分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是由逐个个体目标构成的,是个体目标实现的全局和全过程,整体目标具有个体目标所不具备的功能,然而关键的个体目标甚至对整体目标的实现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加快进程补短板,坚决将每一个个体目标落实到位,抓好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的关键局部。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哲学内涵上体现为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绝对标准弥补相对标准在反映事物总量和规模上的不足,相对标准弥补绝对标准在反映事物关系和程度上的不足,两者存在于一个系统中相互补充促进优化;定量分析以具体数额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发展水平,定性判断以非量化的属性和特征来衡量发展水平,两者同样存在于一个系统中相互补充促进优化。从内在价值上看,“三个关系”体现了联系的哲学观点,即透过每个关系的表面看到内在联系的本质,利用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观点看到当前社会的短板弱项并把握每个关系内部的系统优化趋势。从指导意义上看,要科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在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指导下精准制定个体目标,实现每个个体目标在促进整体目标达成中的效益最大化,在关键阶段补齐短板,发挥关键局部的重大作用。要充分发挥绝对目标和相对目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相互补充作用,引导双方在促进中不断优化系统,整体推进目标的实现。

(三)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4](P49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其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对象、建设结果都是客观的,具备固有的规律性。为精准对焦短板、解决现有问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抓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目标。从内在价值上看,“三个关系”的提出本质上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从指导意义上看,我们要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根据不同人群、区域、领域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宜的个体目标,行之有效地补齐短板;在制定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时要考虑到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提防“假大空”的虚浮之风或妄自菲薄的自卑心理,一步一个脚印地按客观规律办事,量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度提高相对标准;要兼顾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坚决执行既定的量化目标保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一线观察、研究、判断人民群众的直实感受,使全面小康的成果直正由人民群众共享。

二、强调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与实际建设之间的落差,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定位短板问题并提出“三个关系”思想方法指导具体建设实践,体现党中央领导人重视工作方式方法,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

(一)强调战略思维。针对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足、缺乏战略思维,在实际用人中未能合理安排“精锐部队”攻坚克难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种种情况,“三个关系”强调在工作中树立着眼整体的战略思维,对工作进行整体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思考和判断。一方面,要在统筹全盘工作时利用战略思维合理把握全局,使战略目光看得更深、更远;另一方面,要在具体工作中运用战略思维增强判断力和协调性,使各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最大化。总而言之,应当树立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站在战略高度上兼顾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使各个目标更好地形成社会发展大势。

(二)强调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5](P8)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在哲学的高度上把握辩证法思想,也必须在治国理政的实际中合理运用辩证法思维。然而当前部分领导干部陷入“学而不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只顾一头扎进繁杂的工作却忽略工作方法的更新进步,只知党中央制定关于补短板的工作思路以及“三个关系”思想方法却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每个关系的辩证统一。“三个关系”强调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运用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看待全面小康的各项任务目标,充分发挥每个关系中双方的不同特质,使其在辩证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强调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在衡量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最低标准,制定过程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过程,但底线一旦制定完成,便转化为客观的最低目标。“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度的临界点”[6](P20-21),是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一旦突破底线,事情将产生质变,体现为底线的失守和目标的失败。强调底线思维,不仅意味着要守住底线,还意味着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将底线作为起点并努力达成更高的目标。针对部分党员政治站位不坚定、底线思维不牢固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三个关系”总体思路,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完成补短板工作中的底线指标,使各个个体目标都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目标,维护“全国一盘棋”的统一部署;要求在脱贫攻坚的绝对指标导向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必须加大力度扶持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努力跨越贫困标准线,坚决完成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标志性任务;要求做到“心中有把尺”,在具体工作中守住底线和防线、不越红线和天线,在量上和质上划定为政之要,将最低标准与最高期望相结合,做到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建设成就。

(四)强调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阶段,更应当强调创新思维,以创新驱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基于部分领导干部工作方式死板、思维模式僵化,甚至不想创新、不会创新、不敢创新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针砭时弊提出把握好全面小康的建设思路。“三个关系”是总书记在科学研判中国当前发展态势之上高屋建领提出的工作思路方法,本身体现着创新思维,是广大领导干部在位为政的优秀典范。“三个关系”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创新思维:在整体目标之下创新地制定个体目标,做到因人施策、因时制宜,充分解放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在绝对标准之上根据自身条件把握相对标准,有效发挥相对目标的灵活性特征,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调整相对目标,使之更精准有效地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在完成定量分析的既有任务之下打破固有思维、突破传统手段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全面地、及时地、深入地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也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重要阶段,面对既定的奋斗目标与严峻的现实条件,我们没有任何弹性和退路,必须咬紧牙关向前冲,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无限的创造力,敢啃硬骨头、善啃硬骨头,确保“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彰显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强调把握好“三个关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突出表达,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继而朝着“强起来”的目标不断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民族复兴之路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使中国政治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7]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方向准、贯彻落实执行力强。不同于西方选举制度中出现的政治作秀和利益集团较量,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利益,始终代表着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发挥着强有力的总揽全局的作用,在选贤任能中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将全部力量用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之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从严治党,形成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严格透明的监督体系确保中国共产党这支队伍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关系”的深刻论述指出我国在全面小康收官之际的工作方向,明确贯彻精准查漏补缺的工作标准,营造全社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建设热情,要求我们把握和处理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力跑好“最后一公里”。

(二)坚持人民立场。民心所望,执政所向。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惜代价地保护人民、帮助人民度过难关。即使在全线复产复工之际出现严重阻碍经济恢复发展的疫情“局部”反扑,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坚定地向世界宣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8]的人民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就是深刻认识广大领导干部的根基来源于人民、力量来源于人民、底气来源于人民,就是直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习总书记关于“三个关系”的重要论述高度体现了我国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带领人民走向全面小康、全民小康的坚定立场。具体而言,在把握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时,要秉承全面小康的全局观,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调整个体目标,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把握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时,必须达成脱贫攻坚的硬指标保证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带领贫困群众跨越标准贫困线并适度提高相对标准;在把握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时,杜绝以反复填表和形式主义量化考核为内容滥竽充数、拼凑政绩的做法,要直正下沉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倾听百姓声音,将量化标准与质性判断相结合,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

(三)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国一盘棋就是站在国家整体的高度上,统筹集体与个人、中央与地方、短期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强调整体性和全局性,形象表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突出优势,也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筹全局、惠及百姓的战略思路。从定义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全面”指建设要全方位地覆盖和推进,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建成”指从积累建设的量变达到建设成功的质变,体现党和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小康社会”指“六个更加”,表达了人民对殷实生活的向往和共同富裕的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中包含着全国一盘棋的内在思路,实质体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习总书记关于“三个关系”重要论述立足于补短板问题,强调全面梳理人口、区域、领域的短板弱项并协调各方,突出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在把握“三个关系”时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于各个个体目标要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在于统筹兼顾绝对目标和相对目标,发挥两者在不同领域的积极作用;在于坚定全局观,既重视定量分析,又重视定性判断,实现量化和质性的统一。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反复挑衅和国内疫情影响的双重夹击,我们必须从“三个关系”中读懂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路,舍小家、为大家,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全面梳理发展的短板弱项并精准对焦补齐,充分彰显我国的制度力量。

先谋后动,动则必成。正确的思想方法是解开工作难题、创新工作思路、开拓工作局面的关键锁钥。准确把握“三个关系”的三重意义,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重要阐述,使政策方针直正落地并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克难的最后时期,“三个关系”思想方法的指导有利于保持战略定力、鼓足发展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建设能力,使补短板工作赢得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力,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责任编辑:潘维永)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整体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