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广场舞开展的反思

2020-02-21黄虹棽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广场社区建设

黄虹棽

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广场舞开展的反思

黄虹棽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广场舞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基于显性组织或者隐性组织,由范围内人群组成的集健身与休闲为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内容。能够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促进社交、是减少城市寂寞的一种“喧闹”式健身活动。但广场舞除了带来有益的一面,我们还要正视广场舞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出场及表现形态进行研究,在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对广场舞发展深入反思提出几项建设性的研究对策。

社区文化;广场舞;开展;反思

社区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1]。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公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群众之中,以歌舞形式呈现,具有自发性、开放性、娱乐性、融合性,动作简单易学富有美感,节奏清晰动感十足,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最初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大妈居多[2],如今呈多年龄层发展趋势。广场舞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在隐性规制下自发形成广场舞队伍,在健身与休闲中为社区友邻创建联系。本文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背景对广场舞的开展情况进行反思,对社区内广场舞存在的问题整理归纳并提出建议,希望社区文化建设、居民生活、广场舞者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1 社区文化建设中广场舞的出场

1.1 国家引领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启对全民健身的高度重视工作,随之进入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的强调,使广场舞发展所辐射的城市范围与参与人数达到一个新高点[3]。广场舞之火燎原般的态势发展开来,在2015年有关广场舞标准与引导广场舞健康发展的通知发布后,引起了媒体与学术界的深切关注。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空间布局由村镇化结构向城市化结构不断转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使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健康与健身方式的选择。汤嘉琛描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级以上城市兴起修建文化广场的热潮,广场舞随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广场舞需要室外的空间场域进行,国家修建文化广场为广场舞走进社区文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1.2 基层指导

以案说事,长沙等地区的政府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为给市民提供更有益身心的健身活动,丰富建设社区文化内容,引导社区基层管理者积极推动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除了举行社区综合性健身运动会以外,还给市民免费提供健身舞蹈线下教学,提供广场舞比赛机会,并有组织的发展广场舞团体。因为广场舞参与人数较多,各种类型团队的工作协调难度大,因此政府对负责组织者和领舞的工作人员进行工资补助,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带领人们有序参与广场舞活动。使广场舞逐渐融入社区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1.3 群众需求

广场舞锻炼成本低、动作简单、有益身心,是可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方式,在老龄化时代与新“空巢”家庭不断增加的时期,更多的中老年人身处孤独单调的生活状态中,难以获取个人价值的呈现。广场舞设备需求小,社区中的空地等场域就能够进行活动。参与广场舞的群众大多是中老年退休妇女,需要照顾家庭,这个群体的空闲时间多集中于送孩子上学后与晚饭后,是能够自发形成群体的条件之一。社区是她们最近最方便的活动区域,广场舞节奏欢快,舞蹈样式多,基于此,广场舞逐渐发展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受中老年人追捧的健身活动。

2 社区文化建设中广场舞的特征

2.1 规制性

从2013年下半年起,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事件频发,引来了学术界与媒体的关注,并以热点的形式展开。学术界针对噪音治理、扰民原因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在无形中由言论建立起规制的隐性边界持续发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中广场舞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社区广场舞者真正意识到社区内广场舞的活动潜在边界。当今以极端事件为源头,引申出对个体、群体等关键词的更深层次研究。对人的关注与影响人的不同性质的研究强化了个体、群体审视本体行为对社区中非己空间与非己个体的影响。形而上的规制渗入社区文化建设广场舞的发展,社区基层管理者通过了解群众需求,预设对广场舞时限等具体要求的形而下规制,从而更好地建构社区文化环境。

2.2 融合性

广场舞自身的融合性质。作为一项集休闲娱乐于一身,满足人们放松身心、置身愉悦需求的健身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区中老年健身锻炼多样化的空缺,广场舞融合了众多舞蹈元素,风格多样,有体育舞蹈、民族舞蹈、古典舞蹈、健身操等等元素,且动作难度低,限制性小,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学习,很多舞蹈团体也会在不同阶段学习不同风格的广场舞蹈;广场舞融进内心,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广场舞在世界中带来了简单快乐,人们在广场舞中获得快乐,这种简单洗礼着人们的内心,擦亮内心世界盏盏星火。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广场舞发展的大团体使人与人之间再建联系[7],现代社区人际冷淡的冰窗被打破,促使社区人际网络完善,减少了孤独感,使社区文化建设再添活力。广场舞融合着颇多溢处,能更好的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燃起灯火。

2.3 自发性

广场舞是中老年健康活动的首选项目。它节奏欢快、舞姿变换丰富,趣味性强、门槛低,时间适合大多数中老年人,活动地点离家近等优点使广场舞在社区中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人自发性地加入广场舞的团队中。广场舞可选的舞种较多,从观察中发现,每个社区会根据人群的不同喜好自发分为跳不同舞种的群体,有民族舞风格的广场舞团队,也有拉丁舞风格的团队等等。自发下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广场舞团队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的乐趣,经过时间积累与历史发展积淀下的成果,使社区文化建设广场舞的发展更加五彩缤纷。

3 社区文化建设中广场舞开展存在的问题

3.1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缺失

通过观察与采访发现,广场舞团队多是自发形成,团队中会有2-4个组织者,负责领舞、会费管理、找寻音乐与安放音乐播放器,广场舞者进出队有绝对的自由权,小团队也不会进行过多干涉,有些地方会以收取高额会费的方式进行无形管控。但是大多数广场舞是处于无人问津的情况,出现矛盾问题后社区内的基层管理者才会出来进行干预。与管理者交流后发现,他们表示在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没有具体的政策依据,也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管理分配的情况下,社区内都是街坊邻里,管多了不好,管过了还伤邻里情分,着实为难。

3.2 文化自觉的缺失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存在冲突时,应将集体利益放在前面,中国式传统教育将集体利益置前,美国文化教育更注重个人利益、个人感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更多地重视谈论个人感受。在社区文化建设下广场舞的开展中,跳舞时间、音乐分贝、地点范围等以参与者为中心去做选择。采访一些广场舞者,她们说只要大家的时间能够统一,什么时候锻炼都可以。有人说,音乐声音小跳着没激情,声音大才有广场舞的氛围。也有人说,我们都是社区内的居民,找一片空地跳一跳锻炼身体肯定选距离大家近的地方等。综上所述,被采访的广场舞者更多的考虑参与广场舞这一方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居民生活在社区内的利益。在采访其他居民对广场舞的看法时,言谈中居民对广场舞群体也是颇多的不理解,如音量过大会对他们的生活、孩子学习等产生严重干扰[8]。文化自觉的缺失使得不能相互理解的双方冲撞出矛盾,矛盾的不断堆积最终爆发成社会问题。不仅社区文化建设受到负面影响,扩大到社会范围会滋生更多负面舆论,使国家社会治安面临挑战。

3.3 科技应用的滞后

中国已迎来5G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使智能化应用全面铺开,蓝牙音箱播放器取代了磁带与光碟的播放器,广场舞者能够获取充裕的音乐、能更高分贝的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这使广场舞者尽开颜的同时,却造成了噪音污染的后果。烘托气氛、大幅增多的团队人数都需要高分贝的音量来满足。广场舞群体为了追求所需盲目拓展空间,高分贝音乐迷漫在社区中使其他群体的生活受到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降噪、隔音等科技的应用及智能化空间建设不能够跟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社区文化需求。导致噪音污染、空间冲突等问题出现,使得管理者在工作上捉襟见肘。

3.4 活动空间的匮乏

据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m2左右,目前美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5m2左右,日本为19m2[9],体育总局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提到,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m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我国的人均活动场地面积与美日两国人均活动场地面积相差较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的速增,“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10]。不难发现在广场舞骤然风靡的背后,隐藏着对社区体育活动空间的迫切需求。当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不足而显现出巨大需求时,供需矛盾就变得尤为突出。人们相继组成的各个广场舞社群人口的增长率与小区公共空间供给率不成正比的现状,使得生活空间矛盾积压,小区内人际关系相对微妙。

4 社区文化建设中广场舞开展的反思与对策

4.1 加强广场舞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随着社会关系网络日渐复杂化,广场舞群体与非广场舞大众之间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会一触即发,还可能会影响邻里关系、亲友情分,甚至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政府部门应该给予足够地重视,除了发挥宏观调控公共空间布局、提供较为充足的体育活动空间外,还应积极作为,先从容易进行的、快速见效的方面下手。建立关于社区内健身活动场域有关广场舞的法律条款进行约束、并派专人实效监管,做好惩戒制度。

4.2 重塑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曾提出“文化自觉”。就是指处理异域文化相接触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善于对自我反思。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递增,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11]。因此,每个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一定区域内组成的社区群体,是由更加亲近的私人联系形成的关系网络。在社区内倡导和谐、稳定、团结、互助的社区文化,提高社区群众的个人素养,做到互相理解,从注意自己的言行做起,切不要仗着国家给予的支持而不顾及其他受众的想法。若是发生冲突,伤害的人群可能是你的孩子、孙子、亲戚、友邻。非广场舞大众更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要理性对待,不要做过激行为而损害自己的形象,更不要去伤害别人。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影响着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宁,所以要重塑文化自觉,提升个人觉悟,从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4.3 科技助力广场舞新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腾飞,随着5G和量子通信新技术革命到来,也意味着中国科技发展将勇立潮头之态势,对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可以运用科技创新的方式缓解广场舞对城市公共空间不适的矛盾,通过访问物理学者总结出几点,(1)是可以进行隔音防护:在开放式的场地周围间隔放置能降噪的科技产品,根据场域要求生产创新产品;(2)是蓝牙式助听耳机,将蓝牙耳机与广场音箱建立联系,升级可连接范围,或者利用wife连接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装备,使广场舞者在同一片区域通过密码就可以进入音乐即时播放,好处是音箱播放正常音量,广场舞者就能听到很有气氛的音乐响度。当然这个成本稍高,或许将成为每个广场舞群体新的准入门槛。往好的方面想,可能会带动体育产业广场舞方面除服装音乐下载以外的一片新的市场;(3)是地毯式入地音箱,这个成本应该更大一些,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完成的可行性大一些。在地面安置多管隔空防水小音箱,像细灯管一样最好,一个或几个方转四个角各安一个,可折叠。这个可能需要将地面重新做整改;(4)是划分休闲区域,在中间放置隔音板,玻璃的或者美观度高的最好;(5)是单项传出音箱,通过对音箱的改造,使声音单方向传送,从而有计划地控制声音扩散维度。

4.4 合理规划活动空间

广场舞虽然是人们自发组织的活动,不需要政府财政介入,但随着社区内广场舞参与人群的迅速增长,广场舞活动空间运用不合理现象逐渐暴露并引发颇多社区矛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从源头布施,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双重作用。在社区开发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少开发商随意霸占与整改,导致很多新型社区规划与实际建设不匹配现象。因此在社区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出台相关措施,进行有效监管干预。已经建设成熟的老社区,需要充分考虑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和空间占用与人们正常生活之间矛盾的疏解,进行空间改造与,充分发挥空间的多重利用。如利用率低的废旧场地翻新成活动空间,街道办公大厅时间上错位的多重利用,以上解决方案对社区广场舞活动空间矛盾能够起到提前预防与调试的作用,为广场舞健康开展推波助澜,使社区文化建设踵事增华。

5 结 语

总之,广场舞夹带着时代的烙印为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国民体质,增进全民运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处于中年甚至社区更广泛年龄层的人群的生活带来了更丰富的社区文化内容,动感紧凑的律动为社区文化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同时对社区文化建设起到聚集群体的融合性作用。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广场舞发展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使我们困扰。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能够尽其所能不断解决与完善问题,使广场舞的正面价值更好的发展。

[1] 库 琪.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3~144.

[2] 李 蕊.广场舞的起源与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

[3] 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86~88.

[4] 汤嘉琛.“广场舞”不应模糊公私域界限[N].中国青年报,2013-11-12.

[5] 黄勇军.喧嚣的个体与静默的大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 张晓莉.广场舞锻练与中老年妇女幸福感相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06):35~39.

[7] 李少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2009(07).

[8] 韩建阳.健身噪音扰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6):3.

[9]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 2014-12-25.

[10] 蔡玉军.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研究[D].上海:航海体育学院,2012.

[11]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

Reflection on Square 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HUANG Hongshe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Square dance is a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y which is composed of people in a certain area, based on explicit or implicit organizations, and integrates fitness and leisure. Can exercise, happy body and mind, promote social contact, is to reduce the loneliness of the city a “noisy” fitness activities. However, in addition to the beneficial aspects of square dance, we should also face up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earance and manifestation of square dance in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several constructive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in the background of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munity culture; Square dance; Wage; Reflection

G80-051

A

1007―6891(2020)04―0113―04

10.13932/j.cnki.sctykx.2020.04.26

2019-06-20

2019-10-09

猜你喜欢

广场社区建设
布鲁塞尔大广场
社区大作战
在广场上玩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广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