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医美容技法与方药研究进展

2020-02-16员晓云李秋琼李俊仪周敏星许育佳彭红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药药浴瑶族

员晓云,李秋琼,李俊仪,周敏星,许育佳,彭红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美容技法是指使人保持美貌或延缓衰老的技术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温饱问题的解决,爱美的天性开始引导人们探索更多更好的美容技法,而屡屡出现的现代化妆品及整容手术负面新闻事件,使得人们对现代化妆品和整容技术产生了怀疑和担忧。寻求对人体较为安全且疗效较佳的美容技法及方药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传统美容技法及方药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知识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有安全性高和疗效佳的优势,瑶医美容技法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瑶医药在庞桶药浴、产后调理、食疗美容以及特色疗法,如针挑疗法、竹筒梅花针、发疱药罐疗法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整理,阐述瑶医美容技法和方药的应用。

1 瑶族的历史渊源和区域优势

瑶族是拥有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瑶族先民迫于生存,频繁迁徙,生活在高山密林当中,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下,瑶族人民产生了对医药的独特认识。由于瑶族没有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其医药知识只能口口相传,特殊的环境以及当地得天独厚的药用资源造就了瑶族医药。金秀自治县是中国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在这里瑶族与其他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具有鲜明的瑶族特色和历史烙印,以瑶医、瑶药为代表的养生文化也让人耳目一新[1],其美容技法也是独树一帜。

2 瑶族美容技法概述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趋火热,中医美容凭借着其安全有效性在现代美容疗法中尤为突出。瑶医美容与中医美容同源,讲究治本及防治结合,但又极具瑶族医药的特点。

2.1 瑶医病因病机论

覃迅云[2]认为,瑶医以“三元和谐”为医道之理论法纪,以“气一万化”为生道之理论纲纪,以“心肾生死”为藏道之理论纲纪,以“症同疾异”为病道之理论纲纪,以“百体相寓”为诊道之理论纲纪,以“盈亏平衡”为病机之理论纲纪,以“祛因为要”为治道之理论纲纪,以“药分风打”为药道理论之纲纪,并以治求专方、风亏打盈、捉母擒子、恶病不补等为治疗原则,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刘燕平等[3]注重“风亏打盈”原则,认为瑶医所论之“风”,既指病因为“百病因风而起”,同时也包含病症的特点——“病有72风”,以及瑶医药物的性能——“药有72风”。李彤[4]认为,瑶医的核心为盈亏平衡理论,人的肉体和灵魂保持平衡,既对立又统一,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形成盈亏平衡的关系。

2.2 瑶医独特疗法——庞桶药浴

近年来,瑶医在国家的扶持之下不断地发展,瑶医形成的独特的治疗方法——药浴也渐渐为大众所知,现如今瑶医药浴保健美容方面的研究应用已有一定成效。洪宗国[5]认为药浴是瑶族人的风俗习惯,每逢过节瑶族人民都会用药浴进行保健。李彤等[6]认为,瑶族庞桶药浴历史悠久,其是在瑶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道地药材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具有解毒活血、强身健体等功效,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人体盈亏平衡状态,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庞桶药浴是将采集的新鲜草药放入不锈钢锅中煎煮20~30 min,趁热倒入特制的庞桶中,加冷水适量使水温保持在38~42 ℃之间,然后再进行沐浴。蓝毓营[7]认为,产后妇女进行庞桶药浴可治疗产后体虚、气血瘀滞、内分泌紊乱等病症,使产妇身体逐渐恢复产前状态。

2.3 瑶医产后调理

张惠等[8]认为,妇女产后3个月左右是其身心最虚弱的阶段,也是其调理复原生理机能的最佳时机。其将瑶药康复排毒方用于产后妇女康复,有效促进恶露排出,显效率为92.5%,治疗7天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42天后为0.83%,证明康复排毒方可促进产后恢复,大大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许桂贤[9]认为,全身酸痛是妇女产后常见病,瑶医药浴可大大缓解疼痛,促进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86%。现代药理学认为,药浴具有温热效应,其含有的药理成分可透皮吸收发挥药效,内外同调。

2.4 瑶医食疗美容

刘玉静[10]认为“民以食为天”“饮食不当,乃生百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的调摄护理极为重要,特别是痛经患者。彭锦绣[11]认为,瑶医食疗调节痛经可分别在月经来潮前、月经期和月经干净后进行,经前食用生姜和鸡蛋,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等功效;行经期食用益母草和鸡蛋,具有调和气血、促进子宫收缩以及经血排出、消除腹痛等功效;行经后食用大枣、红糖、当归、鸡蛋,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瑶医食疗本质是通过食物来调节机体盈亏,如瑶家端午节药膳三则[12]、恭城油茶、瑶族药粑、乌饭等,其中由乌饭草、嫩杉尖等多种草叶浸成乌汁作饭而成的乌饭可预防夏天生痧、疖子及肿毒[13]。瑶医食疗法源远流长,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瑶医较具特色、较实用的美容保健方法之一。

2.5 瑶医特色疗法

钟丽雁等[14]采用三棱针或银针在特定部位挑出或挑断皮下纤维,然后在挑刺部位进行拔罐,使其出血,祛邪外出,损盈调虚,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游燕等[15]发现竹筒梅花针蘸上药酒叩打病处可诱导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进而调节身体机能。且竹筒梅花针操作简便,兼能促进人体气血调和,发挥美容保健作用。覃迅云[16]认为,发疱药罐疗法是在拔罐的基础上外加瑶药外敷发疱及瑶药熏洗,局部刺激皮肤,使得部分体液渗出,从而达到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药物通过毛孔进入机体深处发挥作用,可滋养皮肤。

3 金秀道地药材与美容方药整理

瑶药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居住于深山老林中的瑶族人民慢慢探索出了美容与保健的方法。金秀自治县的道地药材与美容古方相互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容方药,现整理如下。

3.1 道地药材的运用

金秀瑶族自治县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其独特的山形地貌相结合,为当地的草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金秀盛产千金草、石耳、桂皮、香菰、苓香草、八角、绞股蓝等独特药材。从古到今,瑶族人民依赖着金秀独特的地理优势,大范围种植各种草药,为瑶医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自己诊断病情、采药、加工、配方、煮药,因地制宜、医药结合也正是瑶医的特点[17]。

目前金秀自治县瑶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瑶药共104味,可分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归纳起来主要分为风、打两类。瑶医现代行医者认为“风者纯而缓,打者燥且急”,生长过程中得地之阴气多者为风药,药材质地柔软多津,药效温和柔润,可平衡和调节脏腑机能。瑶医“盈亏平衡”理论认为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机体各脏腑通过经络与人体皮肤、五官、须发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脏腑气血可通过经络滋养人体的皮肤、须发,从而保持面部红润、肌肉丰满、须发润泽,若脏腑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肤皮毛,人体便会出现衰老现象。瑶药治疗亏症以风药为主,如白九牛、大钻、血党等,主要功效为滋养柔润,可滋养人体脏腑,使脏腑气血充盈而营养人体皮肤、须发,保持美丽容颜。

生长过程中得天之阳气多者为打药,药材质地干而硬,药效力强刚峻。瑶医的“气一万化论”认为气是人类生存的最根本基础,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均依赖于气的正常运动,而精气血津液是濡养人体肌肤毛发并使其保持光泽的重要物质。若经络阻滞,气的运动失常,则致精气血精液化生不足,皮肤毛发不得濡养而致面色晦暗、毛发不泽,丧失美感。打药如白花丹、黑老虎以攻坚除瘀为主,可行气活血,使气血恢复运行以润泽肌肤毛发,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五虎”药,如入山虎、猛老虎等,擅长攻邪除滞,多属于打药;“九牛”药,如白九牛、紫九牛等,具有养血补阴和舒筋活络的功效,多属于风药;“十八钻”药,如大钻、小钻,在通理筋结和除瘀通滞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多属于打药;“七十二风”具有调节寒热、温补平调、降逆止泻、扶正补虚等多种功效,既为风药也为打药[18]。

3.2 现有瑶医美容方药的代表方整理

3.2.1 脐药疗法[18]脐药配方:救必应10 g、一匹绸10 g、千斤拔10 g、小钻15 g、鸡血藤10 g、飞龙掌血15 g、五味子15 g。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磨成轻粉状后加入葱汁和芝麻油调成糊状;贴敷步骤:将15~20 g的上述糊状药物涂抹在产后妇女的肚脐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盖住并固定于脐部。敷贴时间:每次4~6 h为宜,建议1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脐药疗法是瑶医特色疗法之一,相较于药浴更容易操作。女性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机能受到一定创伤,因此外治调理方式较易接受。脐药疗法将药物做成适当的形状贴在脐部,可以诱导胞宫中的病邪从下窍排出,从而修复产后机能损伤。闫国跃等[19]认为运用辛散芳香、祛风透表、行气散瘀的药物可畅通脐窍,将阻滞于胞宫中的病邪通过下部二窍而出,改善产后机能失调,促进产妇康复[20]。其使用的脐药中主药为走血风和小钻,具有寒热温平、降泻扶补、通利关节、除瘀通滞等功效;辅药为救必应和九层风,可祛风通络,调节脏腑机能;佐药为一匹绸、大透地龙,引透邪外出,调达发散,透邪而不伤正,攻补兼施,适用于邪气瘀滞、气虚体弱的产后妇女。脐药疗法操作简便,多使用当地盛产的廉价草药,且外治疗法不容易对机体造成损伤,值得深入研究。

3.2.2 药浴疗法 产浴草配方:香茅40 g、防风草50 g、枫木叶50 g、倒勾刺100 g、五指风100 g[21]。将上述药物加水熬制50 min,再将药水倒入木桶中,根据时令和患者的承受度调节药浴温度(一般为38~42 ℃),患者坐桶内熏蒸、擦浴、浸泡20~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过山风、黄骨、珍珠兰、大节风、沙图木、金折木、左里藤、金钱风、六月早等具有调节气血、调经止痛、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祛风通络等功效。产后妇女用此方熬制药水药浴,可治疗妇女产后体质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内分泌失调、代谢失衡等病症,使其身体恢复如常[22]。

3.2.3 瑶医康复排毒方 配方:六月早60 g、龙爪藤60 g、半枫荷60 g、木杜仲60 g、龙须藤60 g、穿破石60 g、沙图木60 g、金折木60 g、过山龙60 g、当归藤60 g、铁包金60 g、珍珠兰60 g、大节风80 g、左里藤80 g、钱排草80 g、鸡血藤80 g。张惠等[22]认为,本方使用的半枫荷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调经活血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调经止痛、活血补血、行气扶风的功效;穿破石具有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过山龙具有散瘀通经、强筋骨的功效;铁包金具有调经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珍珠兰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钱排草具有活血散瘀、利水清热的功效;左里藤、沙图木、六月早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诸药合用,可祛瘀止血、缩阴收腹,预防各种产后妇科疾病[23]。

4 结语

瑶医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金秀大瑶山是我国著名的瑶族聚居地,被誉为“第一瑶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其独特的瑶医理论。瑶医在外用、内服、膳食及针灸方面都有许多技法与配方,但多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对于养生美容的研究较少。且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医药美容技法和方药的研究历史并不长,对瑶医美容技法和方药的研究历史更短。笔者目前所做的只是对瑶医美容技法及方药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进行简单的整理及阐述,但未进行临床案例数据的整理。

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都提出了对民族医药的扶持政策,我们的研究顺应当前国家大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独特的美容技法,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多元美容方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保护瑶医文化。

猜你喜欢

方药药浴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藏医药浴对产后风的治疗及护理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