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系统的影响

2020-02-16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慕颜如

营销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村民农产品电商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慕颜如

原始的农村经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而且销路狭隘单一,受商贩定价制约影响大,一年到头利润很低,且常常因为找不到销路而造成农产品大量滞销,这对我们国家正在全力实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造成极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帮扶贫困农村,真正取得成效的还是互联网发展下的电商平台。根据政府24 号文,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有利于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交通运输业、实体经济、餐饮娱乐业、教育都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变化,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电子商务平台更是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线下门店销售额大幅度下滑,线上购买力不断增强。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引发了直播经济的热潮。而这股热浪不仅仅席卷购买力强的大城市,对具有消费潜力的农村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送货上门服务和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让人们逐渐接纳电商平台。广大农民也看到了这个机遇,亲自上阵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或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农副产品由线下批发转换为线上零售。那这种经济形式的转变对农村经济系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开拓新思路,打开市场销路,让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有了竞争力。其次电商平台的使用也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利润。最后拓展村民视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劳有所得。

一、广开销路,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将农产品由传统的线下批发转换为线上的零售,在电商平台上有更多的人看到商品,比如拼多多这个平台以价格低、产品新鲜、原产地直邮闻名。在拼多多平台上许多偏远落后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青睐,比如河北阜平和山东的苹果,都打开了知名度,让消费者多次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一些平台更是推出扶贫专栏,将一些木耳菌类等山货纳入商品专栏,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力。

电商平台的推广更是让市场秩序得到良好控制,不再是从前的商贩定价,让农民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农产品不局限于商贩的大量批发,让他们不再大胆压低市场价,低价买高价卖,从中谋取暴利,并以拒收农产品要挟农民。

一些地区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品牌,比如河北枣能元有限公司,以“高品质、原材料、精加工”为宣传口号,当地大面积种植大枣,然后现采现加工,满足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以自己的特色走出了特色道路,获得品牌竞争力,在拼多多、淘宝等平台十分火热。家庭经营的农户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主体,实体公司是农村产业化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平台所代表的互联网是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引领力量。

二、加速城乡协调发展,减少收入差距

农村互联网“村村通、家家通”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与机遇,而驻村书记的到来更是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想法、发财致富之路。积极组织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观摩更多的自动化机器,让村民了解农业现代化,走机器化和自动化道路。电子商务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新兴资源,,对农产品的生产体系和农村经济的产业体系带来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不仅可以线下采摘还可以线上订购、预定。农村的收入水平就成直线上升,城乡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民也可以有更多的享受权利和机会。

三、提供众多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劳有所得

农业产业模式发生改变,许多村里建起了工厂,利用当地特色产品再加工成农副产品,提高农产品价值,增加利润,也为许多赋闲在家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工厂里都是大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低,都是流水线作业,可以让一些没有经济来源,岁数较大的村民到工厂里上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也避免了劳动力的流失,家门口就是工厂,男人干农活,女人去厂子里工作,这样全家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了,再也不用发愁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的问题。工厂的开设也保证了村民每个月都有经济来源,村民有了生活保障,工作就有激情,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提高。农民不再是传统印象里的泥土满天的形象,也让村民有了追求精神文明的时间。

乡村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回到家乡,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专业,特别是农业农林、水产养殖、兽医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研究出更加先进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借助互联网的推动,宣传村里的变化,也让村里提高知名度,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员参观,带动品牌的宣传和认知。拍一些短视频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生产过程,保证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四、形成结构严谨的产业链,规划农村管理

单一的售卖农产品利润还是低,只有将农产品再加工、深加工,才能提高它的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的利润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样对农村的管理也可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如河北某蜂蜜公司,他们就是一批养蜂人开设的公司,自己养蜂酿蜜,打造自己的品牌,将其先线下推广,在遭到拒绝后转移到线上销售,获得了许多的客户,养蜂人都受益良多。如果像以前一样单独售卖给回收蜂蜜的人,他们的利润绝对不会有公司分红多。如今他们开设养蜂厂和蜂蜜加工厂,甚至将蜂蜜再加工,制作其他小零食,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优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规模化、系统化,每一家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帮助,共同盈利的关系,让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加有特色化。

五、机遇下的挑战

虽然电子商务给农村经济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让农村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许许多多的农民因它而脱贫致富,走向小康之路,许多地方政府经济因它而兴,成为模范县,打造了特色产业,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比如说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销售的农产品良莠不齐,还有农民做网络主播容易夸大其词,有时候用词不当,甚至一些低俗词语不经意说出。此外网络主播这个职业的兴起,让许多村民觉得坐着说说话就可以赚钱,因此不愿意下地劳作,对种植业形成威胁。

(一)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吸引回头客

传统小农经济的思想狭隘,成熟的农产品肯定有一些质量差一些的果实,而村民怀着侥幸心理,常常以次充好,忽视了消费者从网络平台购物的真实需要,导致口碑下降,不利于吸引回头客。例如在拼多多上,很多消费者反映刚开始买的水果又大又甜,可是后来的水果明显差了很多,向平台投诉,问题也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并且水涨船高,随着扶贫产品的热销,趁机大幅度涨价,这样就流失了很多的客流量,目光过于短浅。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和良好印象大打折扣,让人们对扶贫产品失去信心。

(二)过分利用消费者同情心,引发消费欺诈质疑

在一些软件广告上经常看见一个老人的头像,身后是大量积压的农产品,上边写着“帮帮老人吧”之类的广告词,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位老人很可怜,都踊跃购买商品,质量差一些也没有计较,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如此行事,反将客户投诉的质量问题,定义为没有同情心,进行道德绑架。许多地区如此行事,滥用消费者同情心,以次充好,容易导致消费欺诈,让人们之后对于扶贫产品敬而远之,不敢买,不想买。对于真正积压的产品也持怀疑态度,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后一步发展,让路越走越窄。

(三)主播职业的兴起,不利于村民坚持劳作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许多能说会道的村民在镜头面前做起了主播,每天和看直播的消费者聊聊天、侃侃大山,偶尔推荐一下农产品,就能从观众刷的礼物中获得不小的利润。人们觉得这样挣钱快,就不想再下地劳作,产生好吃懒做的现象,并且在直播过程中,满嘴跑火车,说出一些不当词汇,对网络环境造成污染。长此以往下去,农村村民思想懒怠,拒绝劳作,又会回到贫困的生活,好不容易走上的小康之路,分崩离析。

(四)农村管理体系难以构成,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变

城市与农村最大的区别就是管理上的区别,农村村民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转变起来很难,在农村形成简洁、高效、明确的管理系统,尤其是工厂里边,很多村民进入里边工作,容易形成裙带关系,小集体、小团队,排挤外村人和外地人,不利于工厂的管理。许多村干部们的落后思想,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让经济结构转型变得异常艰难。

电子商务的热潮总的来说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的利大于弊,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扶贫产品也让“先富带后富”的口号实行起来,让许多村民走出贫困,获得生活保障,同时,让村民走出大山,看到外边的世界,开拓了视野,学习到了更多的技能,丰富了精神世界,也转变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制约性。

猜你喜欢

村民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