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实践

2020-02-16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施欣美

营销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财会职工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施欣美

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和机构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实现财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确保事业单位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建立了财会内控监督机制,从多方面进行财会管理工作监督,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和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快速高效发展。

一、事业单位建立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作用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高效性

事业单位是在国家管理下赋予公共权力的单位,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水平。因此高效率、高水平、高收益的运营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管理运营,使管理过程更加高效,不同层次的财会管理监督,可以避免财会管理过程中账务核算错误、财务管理异常、财会内部机构混乱等问题,使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过程更加简单,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二)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涉及的资产种类复杂,资金数额巨大,对国家的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多重监督下避免了财会管理人员私挪公款的问题,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职工都要遵守财会管理制度,提高个人思想觉悟,禁止暗箱操作和内部交易,使资产的流通和账务都公开透明化,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

(三)杜绝事业单位腐败的可能性

传统的事业单位里有很多“关系户”,可能由于上一辈人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下一辈就可以继续进去工作,这种靠关系、靠贿赂的现象与当今社会发展理念不符合,建立起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可以使事业单位内部结构联系更加紧密,杜绝一些领导干部钻事业单位的体制漏洞空子,为自己、他人谋取便利的现象发生,遏制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可能性,保证了国家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

(四)节约事业单位管理的投入成本

事业单位的发展经营状况与各员工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这是由于很多事业单位是以本单位的经营情况来支持运行的,国家财政只支持部分资金,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管理要合理高效,才能发挥出更高的效益,内部监控机制合理,减少管理资源的投入,增加资产收益率。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各职工、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促进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监督意识不强

受传统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人的财会监督意识不强,管理理念落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缺乏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了解和重视,把财会管理和运营管理、生产管理等混为一谈,没有及时根据事业单位的内部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内控管理,缺乏对财会内控管理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布局,导致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不足。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基层员工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个人职业道德和素质不高,缺乏不断进步的冲劲和干劲,认为进入事业单位就有了一劳永逸的铁饭碗,生活追求安稳,不求上进,没有提升个人能力的学习主动性,对事业单位内的管理制度、机制运行完全不了解,忽视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大降低。

(二)财会内控监督体系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业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求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但是内部的财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体系,在财会工作中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内控监督机制没有与相应的规章制度、标准进行配套管理,就会导致内控监督机制成为摆设。事业单位对职工的财会内控监督理念培训不足,没有及时根据工作内容进行职责分配,监管部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大部分管理人员过分重视效益,而忽略了单位职工的个人发展,忽视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效力。

(三)财会内控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有的事业单位建立了财会内控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监督过程的思想偏差,出现资金账务不明、财务数据对不上等问题时找不到相关责任人,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更加混乱。还有的事业单位以领导的命令为准则,不考虑领导安排与管理的合理性,有的领导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根据自己的想法独断专行,随意指挥下级工作者,干涉专业人员的工作,导致事业单位的职工产生思想抱怨,对于单位制定的一些制度规则也不再遵守,财会部门的内控监督机制执行不受重视。

(四)财会部门内部审计能力不足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向复杂,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审计部门监督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工作由某一个部门的人员兼职,不能独立的完成对整个单位的内部资金审计,甚至一些事业单位没有相应的审计部门,使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缺乏监督,仅仅依靠第三方审计,而对于自己内部审计就很随意,出现问题也不整改,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发挥不了审计工作的作用,容易出现财会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监督机制优化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财会内控监督意识

事业单位的职工尤其是财会管理人员工作意识和思想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财会内控监督意识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影响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要通过培训、会议和讲座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工作水平和思想意识,提高职工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还应该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增强工作的热情,缓解工作带来的压抑感,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事业单位可以邀请高校的法律教师开展“财务与法律”为主题的讲座,让事业单位职工掌握哪些财务行为可能会违法,哪些财务管理行为可能会使本单位运行陷入僵局,通过理论知识、概念讲述以及实际案例,从根源上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确保他们能有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二)构建完善的财会内控监督体系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小公司还是大集团,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对财务工作进行内控监督。事业单位的财会内控监督体系需要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为前提,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财会监督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财会内控监督体系,加强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提高内控效果,建立权责清晰的管理制度,确保财会内控监督体系的完整和有效,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制约和监督,保证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三)加大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制约,保证了生活工作或学习的正常进行,事业单位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制约,为了使机制有效运行,就必须建立一些与机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例如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责任制度等,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出现问题时的处罚措施,加强财会内控监督过程,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共同使事业单位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有力地落实下去。

(四)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功能

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上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事物有序开展,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有效监督各财务会计工作,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安全规范。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和其他部门也要对审计部门进行工作监督,保证审计工作公开透明,防止审计部门对其他财务会计工作失误的包庇。审计部门要加强指导管理,进行内控自查,对可能出现的财会管理隐患及时管控,在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发挥出监督和指导作用,确保财会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管理正常运行是事业单位平稳运行与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提升竞争力,就要加强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运行,虽然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事业单位重视财会内控监督,提高单位职工的财会内控监督意识、构建完善的财会内控监督体系、加大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功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财会信息真实完整,为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提供保障,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财会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分析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