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教学探析

2020-02-16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王永红李鼎锋

营销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物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王永红 李鼎锋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在教学实施中暴露出一些阻碍发展的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暴露在“1+X”证书制度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需求背离、个性化发展与职业化发展相矛盾。这就促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和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和制度要求,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面临的困惑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执行“1+X”证书制度过程中,通常都会在教学上面临如下困惑:

(一)“1+X” 证书制度认知度不够

大部分教师对“1+X”证书究竟是什么、“1”和“x”的关系、证书推广实施的意义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误区。未厘清这些基本问题,会导致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想不统一,行动各自为战,容易被传统的意识束缚,在教学中表现为不愿意围绕‘x’证书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正和改革;割裂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教育过程与‘x’证书培训过程;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与证书技能考核相互脱节。有些教师对“1+X” 证书制度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甚至存在畏难情绪,排斥拒绝职业教育的改革,严重影响教学组织活动,在教学中对学生直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是阻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 证书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专业教学标准执行不彻底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标准不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体现跨界性,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拒绝企业和行业的介入,容易让学生产生“学历证书”万岁的错觉,导致学生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甚至固守传统教学标准,不愿意改革学习最新专业教学标准,导致与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相距甚远。造成培养的学生企业不认可,社会无需求,使学生对现代职业教育产生怀疑,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缺乏

按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不够。一是师资队伍中专业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足;兼职教师来源于行业企业的比例较低,不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学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二是校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配备不足,仓储、配送、运输、包装、物流软件和生产物流实训室没有全面到位;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数量不足,不稳定。三是大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还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完全符合“1+X”证书制度推广要求,学生、教师、企业能手各自为政,大大降低了培养学生的效率。

(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x 证书培训实施的关键和难点是师资团队建设。有专家称:高职院校教师向社会培训师的角色转变同样是“惊险一跳”。把培训领域有效的实践、工具和方法引入教学,帮助教师角色转化是一大难题。加之许多学校由于评估、创品牌、申报双高学校和专业群等发展需要,在短时间内急促引进师资,这些师资在年龄结构和能级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比例,但是影响物流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对兼职教师的考核欠缺,严重制约了“1+X” 证书制度教学实施。

可见,职业院校实施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所面临的困惑,反映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中,这无疑给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全面实施和推广带来很大的阻碍,急切需要一种适合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的新认知、新方案、新师资、新教法,破解遇到的瓶颈问题。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教学实施应对措施

(一)领会“职教20 条”内涵,认知“1+X”证书制度本质

首先,组织专业教师认知“1+X”证书制度内涵。认真学习系列文件和制度,要从思想深处领会职教“20 条”精神实质,进行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其次,对标“1+X”证书制度,走出“双证书制度”的误区,“1+X”证书不是名称的简单变更,也不是证书数量从1 到X 的简单增加,而是职业教育学业证书制度的“优化升级”,是学历证书内涵扩展,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革新和超越,通过变量“X”的设置,形成学生职业生涯资历体系。唐以志说:“1”是基础,“X”是补充、强化和拓展,注重的是二者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所以实行“1+X”证书制度就是要在彰显“1”的价值的基础上,来提升“X”的地位。主要是鼓励职业教育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绝不是降低对学历证书的要求。

(二)创新书证融通制度,“倒逼”职业院校教学标准对接

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试点为职业院校深化书证融通和育训结合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物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相互贯通,使专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一致,确保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目标的高度统一。最迫切的是保证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无缝链接,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考核指标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对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毕业标准等人才培养关键因子进行全面梳理、精准定位,按照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同步融合的新要求,制定“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模块、优化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整合培训资源,保障校内外技能培训资源平衡

一是校企协同开发专业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应选择标杆企业合作,确定企业和学院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双主编教材。二是在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上,搭建产教融合的学习情境,打造入校即入企,入企即就业的育训平台。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校企融合建设实训基地,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三是依托实训基地,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优化校内实训资源配置,使其能够满足教学培训的双重要求,达到培训考核站点硬软件要求;开发教学培训资源与考核资源,建成企业认可、行业接纳、资源共享、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立体化平台。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职业技能水准

一是结合行业、企业师资培训的方法、路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倒逼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能力,也可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将老师进行分层培养:行家里手型、培训型,开发师资培训资源。二是打造一支能精准领悟“1+X”证书制度精神实质,能有效融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团队;选拔专业群及专业“双带头人”;培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三是根据“职教20 条”的要求,加强与社会评价组织的有效合作,保证证书的含金量和社会认知度;和社会评价组织共同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差异性,以开放性、动态性、竞争性的视野评价教师团队,

促进教师团队职业教育理念的形成,真正成为职业教育培训的行家里手。四是持续稳健对教师团队开展素质能力培训,保持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有计划、有目标的派出教师团队深入企业锻炼,弥补教师教学的短板,有效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五是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的引进、考核、评价体系,把真正的企业精英、行业能手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五)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块

将“1+X”证书制度模块教学进行进阶设计,分为入门级、学徒级和行家级三个进阶,对课程进行多元化、多维度改革。具体实施时,一是依托双高专业群建设,实行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内容有效衔接,开发一体化教学模块。二是营造团队协作氛围,使团队成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企业、行业在教学、培训等方面要进行持续、动态、高效协作,确保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实施效果,真正使培养的学生行业认可、社会接纳。三是无论是教学实施还是培训过程中,都要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平台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为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认真领悟职教20 条精神实质和内涵。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应把握“1+X”证书制度的精髓,完善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确保书证、课证有效融通和衔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完善。最终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物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