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原则

2020-02-14张红星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张红星

摘 要: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掀起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热潮,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学生实践教学优秀作品。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增强获得感四个原则。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7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将社会实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地位予以明确。此后,实践教学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特点和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实践教学资源,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出现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院校特点的学生实践教学优秀作品。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增强获得感四个原则,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 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研现状和实践特点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将检索时间限定在2006-2018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然后再以“实践教学”作为主题词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索出6310篇相关文献,约占同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文献的12.43%,“实践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学研究中的“恒星关键词”。在读秀上检索到2006-2018年间书名含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图书分别是654和103种,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著作約占思政课研究著作的15.75%。借此不难看出,中央16号文件印发后,学术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一主题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些研究既有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其视角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模式,资源利用、基地建设,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困境与对策等方面。

从实践上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从课堂辩论、演讲、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等传统方式逐渐向社会调查、情景剧表演、拍摄微电影、制作艺术作品、虚拟仿真体验等形式演进,实践教学的范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校园内扩大到校园外,从现实世界渗透到网络虚拟世界,实践教学的介体和环体呈现出因地制宜、因时而化的特点。由于本科和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不同、学生特点也不一样,同一层次的高校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的客体呈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同时,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渐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公益、勤工助学、假期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与此相适应,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也由思政课教师的“独角戏”发展为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团委、学生会组织等同台献艺,教学主体也呈现出因势而同的特点。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尚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研现状和实践特点来看,中央16号文件印发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资源开发、组织实施、评价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如果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来检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项目设计上比较侧重于“政治性”和“价值性”,“学理性”和“知识性”不明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是教师“主导”、“统一”安排,多采用“建设性”的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和“批判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批判性”和“理论性”欠缺;在实践教学方法上,“灌输性”和“显性教育”的方法相对较少。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首先,从性质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治性和价值性突出,学理性和知识性体现不明显。从表面上看,实践教学本身就是突出实践性,学理性和知识性不明显在情理之中。但是笔者认为,实践性突出并不是说不需要学理和知识的支撑。相反,没有学理和知识的支撑的只能称为实践活动而不是实践教学。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学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认识不一。有学者认为,高校组织的一切学生实践活动都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可否认,高校组织的所有学生实践活动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但是,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一定是基于一定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具有明显学理性支撑的实践活动。

其次,从形式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般由教师主导统一安排,多采用“建设性”的教学形式,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尚不普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获得感不强。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配备严重不足,思政课长期以来实行大班上课,教师很难做到深度“因材施教”;二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沿袭了正面宣传的方式,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而不再搞以往的那种急风暴雨式的大批判斗争”;三是受教学经费限制,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新的实践教学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再次,从实施过程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性”有余,“批判性”和“理论性”不足。从学生实践过程来看,受办学体制、教学经费和师资等因素影响,理论指导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位,大部分处于“放羊式”管理阶段,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尚处于“自在”阶段,难以通过批判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从对实践教學的管理过程来看,教学管理部门主要从思政课有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否落实学分、有无覆盖全体学生等宏观方面进行监管,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目前尚缺乏监控和督导。

最后,从教学方法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多采用启发性和隐性教育方法,灌输性和显性教育的方法比较少,这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大关系。但是,由于疏于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往往是启而未发、隐而未彰,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原则

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增强获得感四个原则,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涉及实践教学项目时,要聚焦思政课教学的重、难点,明确实践教学的政治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价值引领功能,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在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环节,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识规律,强化实践教学的学理性支撑,做到活动前有理论知识铺垫、活动后有理论总结提升,使实践教学最后回归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促进实践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其次,坚持全流程管理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仅就“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作出规定,并没有涉及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问题。但是,在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中明确提出,管理要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通过管理,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学重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也需要加强管理。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前、中、后三个环节;二是强化教师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教学前有必要的理论知识铺垫、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必要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三是强化督导和外部管理,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监控。

再次,坚持规范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保证。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实践教学日历和进度表;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实践教学督导制度,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检查和评价,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最后,坚持增强学生获得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和归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方面,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获得感不强。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一定要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为落脚点和归宿,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s://baike.so.com/doc/6725544-6939 720.html.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3]刘新玲,陈晓红,时海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进展与趋势——2006—2015年相关重要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4]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J].教学与研究,2019,(7).

[5]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Z].2015-09-16.

[6]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Z].2018-04-13.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