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以书证融通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020-02-14郑根让史志强何成于晓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证职业技能证书

郑根让 史志强 何成 于晓霞

摘要:在1+X证书制度下探索相生相长、互融互通的书证融通发展模式是1+X证书试点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以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重构为例,运用书证融通理念,通过Web前端开发证书课程矩阵构建,将证书相关标准、规范、内容融入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Web前端开发试点专业通过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评估,以Web前端开发证书课程矩阵为基础,结合专业建设基础和当前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构,持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核心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1-0012-06

一、1+X证书制度现状及实践需求

(一)1+X证书制度概况

为了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动能,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 20 条”)。“职教 20 条”不仅是一份国家层面的文件,更是我国对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文件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职教20条”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工作。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督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同时,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首批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定了首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5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1],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二)1+X证书制度需要实践来检验

1+X证书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需要通过试点积極探索、稳步推进。首批证书试点工作不仅为1+X证书制度全面实施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创新方法,还为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构建奠定基础[2]。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发布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文件”),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层面试点的依据、规范。

1+X证书制度紧锣密鼓地推进,一方面反映了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对职业教育在实践层面提出了要求。制度创新、改革设计都需要实践来检验,1+X证书制度也不例外[3]。1+X证书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而且关系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但最关键的还是试点院校以书证融通方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发展。

(三)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试行的内在要求

在1+X证书制度中,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两个并行的证书体系,而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所谓书证融通,就是在1+X证书制度实践过程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融通,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4],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学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综合能力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社会化程度,而在院校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为了让学生对接科技发展新趋势、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接就业市场需求,体现了学生对于产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5]。而书证融合则实现了两者的衔接融通和互促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也是1+X证书制度试行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核心课程体系重构就是要逐渐与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相适应[6],以达到学历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水平等值互认,否则1+X证书制度只能回到“双证书”的老路上去。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度,以书证融合理念为指导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重构专业核心课程。

二、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思路

在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核心课程重构是关键。以书证融合理念为指引的专业核心课程重构要从政策、操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并结合专业建设基础、本地区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展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三个层面为核心课程构建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以书证融通为指导的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纲领和方向

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创新性。“职教20条”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具有巨大深远影响的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方略。“职教20条”不仅影响着1+X证书的试点、推广和广泛应用,同时还与国家资历框架[7]、“学分银行”、书证融通、育训结合、教学标准、中高本衔接等紧密相关。试点单位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如果对国家政策没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对政策、文件理解不深入、不全面,搞盲目跟风,就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造成实践的偏离。

(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是指南和抓手

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1+X证书试点的目标、任务和试点要求。试点方案指出,试点院校要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隊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要根据试点方案的要求,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标杆和参照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用社会化机制招募遴选社会评价组织承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通过竞争机制优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一方面提高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水平,另一方面提升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为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内容依据和参考标准,是专业课程重构的有益参照[8]。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根据就业方向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主要职业能力,并由此形成能力标准与知识要求。能力标准与知识要求分别由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等五个层面来界定和说明。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可以从职业技能层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

三、构建Web前端课程矩阵

(一)课程矩阵为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目录

《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编订,主要针对证书培训与考核。等级标准虽然也提供了部分参考课程目录及培训教材,但相关专业学历课程体系要从学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以及其在1+X证书中的基础性作用出发构建。Web前端课程矩阵从“1”和“X”两个维度构建,以适应不同等级要求的核心课程参考目录,便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融通、相互补充,各相关专业可根据自身需要优选、组合核心课程。

Web前端课程矩阵为相关专业建设与1+X证书相关核心课程构建之间建立了联系,为Web前端开发课程相关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提供了思路和素材。《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有关初级证书对应的高职衔接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专业,而中级、高级证书则涵盖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等7个专业。不同专业对Web前端课程的理解、要求和定位不同,Web前端课程矩阵为不同专业提供了方便选择的核心课程目录,便于专业核心课程重构。

Web前端课程矩阵为职业技能点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搭建了桥梁,便于相关专业将Web前端课程技能点快速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Web前端课程矩阵以《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从职业技能点入手,深入分析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同时紧跟产业发展对Web技能岗位要求,及时更新核心课程及课程内容。Web前端课程矩阵保证了课程及内容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前沿性。

(二)构建Web前端课程矩阵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依据当前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 Web 前端开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Web 前端开发的能力标准与知识要求是进行课程开发、设置的重要依据。表1为《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的能力标准与知识要求表(部分)。

课程矩阵开发组可围绕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针对HTML基础及HTML5标签、CSS及CSS3应用、JavaScript基本语法与高级编程、ES6标准、数据库应用等5项技术技能,结合Web前端技术体系,并从行业基础、前端核心技术、前端框架、移动端开发、前端工程化以及Web全栈技术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根据能力标准与知识要求开发、设置用于支撑技术能力和知识要求的课程,从而形成Web 前端开发核心课程矩阵。

在Web前端开发课程矩阵构建中需要积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沟通、交流,便于全面、深入理解等级标准内涵,同时希望从Web前端开发证书视角和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方面获得支持。我国1+X证书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工作才刚刚起步,标准也需要一个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作为教学与培训单位对标准也需要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标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因此,试点单位要与培训评价组织互动、交流,全面深入理解技能标准,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成为促进1+X证书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此外,在智能化时代,行业和职业更替速度加快,新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与行业、企业最新需求相联系。试点单位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了解社会、企业需求,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标准,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持。Web前端开发课程矩阵构建还要征求职业教育领域专家的意见,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的需求、规范融入课程矩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Web前端开发证书试点院校,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积极开展证书试点工作,并以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契机,按照书证融通思路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以《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基础,结合Web前端人才需求,初步构建了Web前端开发核心课程矩阵。图2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开发的Web前端开发核心课程矩阵初稿。

四、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重构

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书证融通发展的有力保证。根据试点方案和《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软件技术专业是Web前端开发主要衔接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前端开发方向的课程与Web前端开发证书培训课程重叠度较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整合、优化,以促进书证融通,提高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质量。

Web前端开发核心课程重构,一方面要以《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参照,将职业培养目标、标准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还要根据院校專业建设基础,遵循学历教育基本要求和教育规律设置课程,同时还要及时了解产业、职业岗位的需求,调整、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9]。以书证融通理念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一)明确目标,精准定位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普遍是在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下建设的,忽视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不能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多方向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这些课程的设置更多地是考虑了专门化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对学生多方向职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构建则考虑不足。因此,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在书证融通指导下,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为学生夯实学历教育能力、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知识、能力拓展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创建适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二)去重去冗,突出重点

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重复、滞后等问题,从专业课程名称看,“X”的内容难以叠加进去,但同时最新的技能、知识又不能及时跟进,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技能滞后,学习效率低下。职业院校要借1+X证书试点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对照《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评估,大幅度减少重复教学的内容,去重去冗,突出重点。另一方面,要根据Web 前端开发领域所属行业生产或服务的新技术、产业的新业态、劳动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工作岗位对技术技能的新要求及时跟进、补充最新知识、技能,借鉴“证书型”课程开发经验,开发新课程,不断提高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三)灵活学制,拓展技能

职业教育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教育,职业的复杂性对学习时长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书证融通理念下,在不同专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时要突破传统学制限制,根据职业特点、岗位需求、专业基础等设置相关课程。课程设置既要满足学历教育关于学生基础性知识能力、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学生面向职业的多方向发展、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要求。在书证融通理念下,试点职业院校可根据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灵活设置课程,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例如,在学历教育中可以把实践教学中单项技能的训练内容整合到“X”的教学中,可以对职业技能中需加强的部分用证书培训课程进行强化,提升课程设置的效益。在高职院校,由于大多数学生主要考取中级证书,专业课程设置也要本着“关注主流,兼顾两头”的思路设置课程,既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又要照顾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Web前端开发为例,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参照Web前端开发中级证书职业技能点和知识点设置核心课程,同时,开设Web前端开发初级、高级相关选修课或为有需求的学生开设证书培训强化课程。

(四)调研论证,构建课程

目前,我国的1+X证书制度试点才刚刚开始。专业核心课程重构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造和完善,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为了稳妥、有效地推进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在深入研究1+X证书制度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试点单位专业建设基础、教育教学条件以及原有课程体系等。试点院校相关专业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论证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及要求,从Web课程矩阵中选择专业课程组成专业核心课程。将选择组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基本内容、课时、选择依据等基本信息写成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报告,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报告进行研讨、审核,同时与证书考评组织沟通交流,为课程设置提供支持,最后形成基于书证融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在Web前端核心课程矩阵基础上,与证书考评组织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根据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基础及高职学历教育特点重构了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用书证融通理念修订、完善1+X证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有利于将1+X证书内容、标准、方法融入高职教育教学,促进“三教”改革。用书证融通理念构建Web前端证书核心课程矩阵,为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专业深入理解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知识要求和快速重构专业核心课程提供了思路和素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EB/OL].[2019-04-06].http://www.cvae.com.cn/zgzcw/zyxw/201903/8d5ec6ac3d9e4821aa68f18ab5d7b163.shtml.

[2]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3]王海东,王全珍.我国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30-34.

[4]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5]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6]邓泽民,陈森森.1+X 证书中 X 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J].职教论坛,2019(5):78-82.

[7]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Council.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EB/OL].[2019-04-07].http://www.qpf.edu.au/wp-content/up;oads/2013/05/AQF-2nd-Edition-January-2013.pdf.

[8]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9-14.

[9]吴南中,夏海鹰.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12-18.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书证职业技能证书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