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2017-08-13蔡欣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8期
关键词:辞源书证

摘 要:第三版《辞源》于2015年正式出版。《辞源》(第三版)较之前两版更加完善,但由于其规模较大、书成众手,难免存在疏误。本文通过对金部条目进行考订,从释义和书证两大方面进行推敲。考其释义是否正确、书证是否溯及其源,订其释义、书证之显误,并补出释义、书证尚可完备之处。结果发现,《辞源》(第三版)还存在些许疏误,包括:释义不全、首条书证时代过迟、标点失标、书证有疑、书证卷次或标或失、书证与释义不符合、孤证等。文章在金部所有条目之中选取数例,对以上七方面疏误进行讨论,希望为《辞源》之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辞源》 释义 书证

《辞源》是一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对古籍爱好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八年修订,第三版《辞源》于2015年底正式出版,令海内外学者欢欣鼓舞。笔者有幸得之,睹其风采。较之前两版,确实完备充实不少。然似此修订工作量巨大之辞书,难免存在一些疏误。笔者在查阅之时发现一些条目还有待推敲,今试从金部之中选取数例,从释义和书证两方面进行商榷,以期为《辞源》之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一、释义不全

《辞源》(第三版)内容丰富,极为充实广博。然汉语之博大精深,常常一字一词包含多种意义,修订版《辞源》难免还有所疏漏,偶见释义不全的情况。以下选取金部数例加以补充、商榷。

1.金丸(P4149.3)条给出“金制之丸”和“喻指月亮”二义,其实在古书中“金丸”有时也喻指果实,被喻的果实常指橘或枇杷等金黄色的果实,所以可以再加上“喻指金黄色的果实”之义项。且这种用法很常见。

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1](《元氏长庆集·十二·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并序)》)

金丸方磊落,琼液正包含。[2](《钱塘集·二·秦观〈枇杷〉》)

雪芳亭畔,秋香一树金丸。[3](《全元曲·十一·元·张可久〈天净沙·马谦斋园亭〉》)

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4](《大全集·十八·东丘兰若见枇杷》)

2.金水(P4150.1)条失收“金星与水星”之义项。“金水”条只有两个义项,“喻交情深厚”与“水名”。其实在古代,“金水”一词也大量运用于天文方面,指金星与水星。比如:

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时乖启闭,箭异锱铢,爰命日官,草创新器,於是俯察旁罗,登台升库,则于地四,参以天一,建武遗蠹,咸和馀舛,金筒方圆之制,飞流吐纳之规,变律改经,一皆惩革。[5](《文选·五十六·南朝梁·陆倕〈新漏刻铭(并序)〉》)

允曰:“案《星传》,金水二星常附日而行。冬十月,日在尾箕,昏没于申南,而东井方出于寅北。二星何因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复推之于理。”[6](《魏书·四十八·高允列传》)

其金水二星,先得夕平见,其满见伏日及馀者去之,馀为晨平见日及馀奇。[7](《旧唐书·三十三·志第十三·历二》)

3.金朱(P4151.2)条失收“黄金和丹朱。古代贵族用作装饰。”之义项。“金朱”条只有“代指高官尊位”这一个义项,未免太少。古书中出现“金朱”一词,并不都是指高官尊位。

既能避风雨,何用饰金朱。[8](《陵川集·十四·开平新宫五十韵》)

殿中金鹤一双,东西相向立盘中。下有趺架,饰以金朱。[9](《涌幢小品·二·经筵词》)

是年增建昭西陵贵人园寢飨殿五间,饰五采金朱。[10](《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三十七·工部》)

4.金约(P4153.2)条只收一个义项“清代命妇着礼服时配用的头饰”,然而清朝以前就有古文中出现“金约”一词,而且不是头饰的意思,而是指符信、期约。

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11](《王子安集·一·七夕赋》)

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祈祷。[12](《罗昭谏集·三·冬暮寄裴郎中》)

5.金商(P4154.2)条,除了指秋季、秋声以外,在汉朝的东京,即今天洛阳,还有一西门,名为金商,故可补上“汉朝东京西门名”之义。

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注:“金商,西门名也……西为金,主义,音为商,若秋气之杀万物,抗天子德义之声,故立金商门于西。”[13](《文选·三·张衡〈东京赋〉》)

其年七月,诏召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禪、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节、王甫就问灾异及消改变故所宜施行。注:“《洛阳记》曰:‘南宫有崇德殿、太极殿,西有金商门也。”[14](《后汉书·六十下·蔡邕传》)

6.金蛇(P4155.1)条其下二释义分别作:“喻闪电之光”“喻火势”。此二义皆比喻义也。该条失收“一种金色的蛇,可入药”之义项。金星地鳝(P4167.2)条中说金蛇又名金星地鳝,并详细介绍了金蛇的外观特征等性状。然笔者回过头来看“金蛇”条目时,却只有其比喻义。

按:《辞源》(第三版)体例说明第二条中说,复词条要由释义和书证两部分组成。上面这个条目徒有书证而无释义。虽然书证中的注释解释了“金丝酒”,但毕竟还是属于书证范围,不能因此而缺少释义部分。故当于书证前加上“以鸡蛋和酒相煮的一种酒”,方显该条目完整。

二、書证

书证对辞书释文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地使用书证有利于加强辞书的权威性与释文的可靠性,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释义。《辞源》(第三版)在书证方面,主要存在书证与释义不符、书证有疑、标点失标、首条书证时间过迟、孤证等方面问题。以下以金部词条为例,对书证所存在的问题逐一论证。

(一)书证与释义不相符合

人们查检辞书,本就是为了方便阅读古书,不可能每查一个释义都再去考证书证中涉及的词是否与释义相符。如果辞书中的书证与释义不相对应,那么读者就会对引文中的某个词产生错误的理解,将来阅读古书读到这里时,就会自然地把错误的理解带入,而导致一直错下去。这就会违背《辞源》为阅读古书服务的。

金吾(P4151.3)条释义作“仪仗棒”,其后首条书证作: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檄循京师,……武帝太和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应劭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15]

按:首先,从所选取的这条書证中,我们并看不出这里有关于“金吾”是仪仗棒的解释,而且仪仗棒是一个名词,根据应劭所说的“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可知“吾”是一个动词,那么用作官名的“执金吾”应当是一个状中结构的偏正短语,“执金”是状语,掌执金革之义,“吾”是中心语,御也。如果按照这里的书证,“执金”应该连在一起,就不应该把“金吾”连在一起作为一个词,“金吾”这个条目也就不存在了。应劭的注是针对“执金吾”这个整体解释的,并没有就“金吾”作出解释。再者,根据应劭的解释,根本看不出金吾有仪仗棒之义。所以这里书证与释义不相对应显而易见。如果选用这条书证,那么条目、释义和书证三者之间就自相矛盾了。

(二)书证有疑

辞书的书证内容准确无误是提高辞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修订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书证进行核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修订人员难免有所遗漏。

金友玉昆(P4166.2)条书证作:

《太平御览·四九五·北魏·崔鸿〈前凉录〉》:“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父奭,尚书郎。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知名。秦雍[雄]为之语曰:五龙一门,金友玉昆。”[16]

按:此处对于“五龙一门”,笔者存在疑惑。因为笔者亲自查阅《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发现《太平御览》中存在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同样引用《前凉录》,《卷四九五·人事部一三六·谚上》:“五龙一门,金友玉昆。”[17]而到了《卷八〇四·珍宝部三·玉上》,前面介绍辛攀父兄的文字都一样,唯独最后变成了“三龙一门,金友玉昆”。[18]由于古书无标点,造成“五龙”和“三龙”的分歧就在于辛攀的兄弟之名上,若是加了顿号便是兄弟五人,若无顿号,则变成了兄弟三人。《太平御览》乃是宋朝人所编的一部类书,距十六国时期年代久远。《太平御览》既是引北魏崔鸿《前凉录》出现分歧,便应该追溯语源,以探求原书原文。于是笔者亲自查阅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七五·前凉录六·辛攀》发现,原书乃作:“三龙一门,金友玉昆。”[19]也就是说辛攀应当只有一兄叫鉴旷,一弟叫宝迅,而非书证中给出的两兄两弟的说法。《太平御览》在引用时对于辛攀的家庭成员本身就前后矛盾,而《辞源》(第三版)对于有争议的书证却不进行查考,而使用了错误的书证,造成读者对历史人物错误的认识。究其原因,还是过分信任类书而没有追溯语源导致。

(三)标点失标

《辞源》(第三版)对于引号的使用很不统一。有时在“曰”后面确可直接使用冒号而不用引号,但这种前提是不会引起歧义。

金虎(P4152.2)条书证作:

《文选·晋·陆士衡(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注:“西方,秋虎。《汉书》曰:参,白虎三星。……西方七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20]

按:“金虎”条这里单引号缺失,会引起歧义,究竟哪一部分是《汉书》中的话,到“白虎三星”,还是一直到“俱白虎也”都是《汉书》里的?笔者查阅《文选》,此处原文作:

《汉书》曰:“参,白虎三星。”又曰:“觜(角隽)为虎首。”孔安国《尚书传》曰:“昴,白虎中星,然西方七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21](《文选·卷二十四·西晋·陆士衡〈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

由此可知,“西方之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乃《文选》引孔安国《尚书传》之言,“参,白虎三星。”和省略号里的“觜(角隽)为虎首。”才是出自《汉书》。这里省略的内容也有点多,中间还隔了一句“孔安国《尚书传》曰”,加之缺少单引号,极易让人以为都是出自《汉书》之中,像这种情况实在不应失标单引号。

(四)书证卷次或标或失

《辞源》(第三版)体例说明的第九条:“书证注明书名、卷次、篇名。”然而笔者翻阅金部条目发现,卷次或标或失,并没有严格按照体例上说的这样。以书证的常见出处《汉书》《后汉书》《史记》来看,都只有列传标出了卷次,而其他的本纪、表、志等皆失标卷次。如金(P4149.1)条义项三第三条书证出处标为《史记·平准书》,同该条义项七第二条书证出处标为《汉书·五行志(上)》。如此标注,并没有严格按照体例说明执行,也给读者覆按原文增加了难度。

(五)首条书证时代过迟

书证的时代对古汉语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线索,它可以反映一个词语在特定时代的用法情况。因此书证应尽可能较早地寻找“始见书”。可喜的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辞源》(第三版)借助计算机,在书证时代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首条书证时代过迟的情况并不常见,笔者将所发现的几条列出进行讨论。

1.金庭(P4153.2)条义项一“传说仙人之居”,后只有一条书证取自宋朝沈遘《西溪集·卷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诗。实际上,唐代诗人就多有诗句中的“金庭”表示仙人之居。比较早的见于唐代诗人陈子昂《陈子昂集·二·题李三书斋(崇嗣)》:“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征。[22]《陈子昂集·六·冥寞窅冥君古坟记录铭(为张昌宁作)》:“求不死于金庭,保长生于玉册。上以尊圣寿,下以息微躬。”[23]

2.金琖银台(P4168.2)条义项二“菊花的一种”后只有一条书证取自《广群芳谱》。《广群芳谱》成书于康熙四十七年,未免太迟。宋代史正志《史氏菊谱·金盏银台》:“金盏银台:心突起,瓣黄,四边白。”[24]说明早在宋代,就有金盏银台这一种菊花,而《辞源》(第三版)取清代书证,未免过迟。

3.钗头符(P4173.2)首条书证取自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二一·钗头符》。在此之前,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抱朴子》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心前。今钗头符是也。”[25]

(六)孤证

书证在字典辞书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不必说。通常在每项释义之下列举2~3个书证比较合适。这样既能增加可信度,又可反映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用法。有些释义或许由于不太常用,书证难寻,只能找到一条书证,经过考辨能够确认确有其义,那么如此无奈之舉情有可原。可是有些释义明明于古书之中颇为常见,却单列一条书证,岂不使辞书的准确度和严谨性打了折扣?同时也不便于读者研究不同时期的古汉语流变。《辞源》(第三版)存在许多孤证义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只选取数例加以论述:

1.金工(P4149.2)条义项二“以金属铸造器物的工人”,这一义项的金工在古代很常见,多列一两条书证并不困难,而这里却只有一条书证,显得单薄。

遣金工依法铸之,凡二百四十口。[26](《旧唐书·二十九·志第九·音乐二》)

翌日,召金工视之,曰:“此汞银也。比闻有黥卒得此术,间或鬻之,岂非此人所为乎?”[27](宋·张师正《括异志·二·司马少卿》)

2.金斗(P4149.3)条义项二“熨斗”之下只有一条书证,经查,金斗的“熨斗”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轻寒衣省夜,金斗熨沉香。[28](唐·李商隐撰,清·朱鹤龄注《李义山诗集注·二下·效徐陵体贈更衣》)

悄叠损缕衣,凝尘暗掩,金斗熨清润。[29](《江湖后集·八·赵崇嶓〈摸鱼儿〉》)

火然金斗熨帖平,纫针补缀对短檠。[30](《耕学斋诗集·二·捣衣篇(送史仲先游淮东)》)

3.金天(P4150.1)中的第二个义项“指秋天”应该是个很常见的用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称秋天为“金秋”。可是这么一个常见用法却只有一条书证,实在可惜。

素野黯以风暮,金天艳以霜威。[31](《江文通集·一·横吹赋》)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32](《陈子昂集·二·送别崔著作东征》)

金天杀气何萧爽,羽驾飙轮应可往。[33](《范太史集·一·望岳》)

5.金桃(P4153.3)既为瓜果之一,此种与生活密切相关之物定不会只有一条书证的。《全唐诗》中就有许多和金桃有关的诗句:

彩妓窗偏丽,金桃动更香。[34](《杼山集·六·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

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35](《禅月集·九·送道士归天台》)

玉李寻皆谢,金桃亦暗衰。[36](《骑省集·四·依韵和令公大王蔷薇诗》)

以上只一点愚见。《辞源》对于古籍阅读者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似《辞源》(第三版)如此大型的语文工具书,即使于细微之处有所缺漏,仍然是瑕不掩瑜。况本文所涉及的只是我的一些疑惑之处,还有待商榷,更掩盖不了其无数的闪光点。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注释:

[1]唐·元稹:《元氏长庆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66页。

[2][清]永瑢、纪昀等编篡:《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7—398页。

[3]徐征:《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885页。

[4][明]高启:《大全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40页。

[5]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7页。

[6]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68页。

[7][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07页。

[8][元]郝经,《陵川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43页。

[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106—193页。

[10][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24—315页。

[11][唐]王勃:《王子安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6页。

[12][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4—221页。

[13]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14]范晔等:《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98页。

[15]何九盈、王宁、董琨:《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4151页。

[16]何九盈、王宁、董琨:《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4166页。

[17]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265页。

[18]徐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573页。

[19][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639页。

[20]何九盈、王宁、董琨:《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4152页。

[21]萧统:《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5页。

[22][唐]陈子昂:《陈子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23][唐]陈子昂:《陈子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59页。

[24][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45—30页。

[25][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89—23页。

[26][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081页。

[2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45—674页。

[28][唐]李商隐撰,[清]朱鹤龄注:《李义山诗集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87页。

[29][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7—817页。

[30][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2—270页。

[31][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3—731页。

[32][唐]陈子昂:《陈子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45頁。

[33][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0—92页。

[34][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1—823页。

[35][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4—462页。

[36][清]永瑢:《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5—34页。

参考文献:

[1]何九盈、王宁、董琨.辞源(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田忠侠.辞源通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3][唐]陈子昂.陈子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班固等.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南朝梁].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9][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徐征.全元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1][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2][北宋]李昉、宋白、徐铉等人.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13]四库全书荟要[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

[14][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M].济南:齐鲁书社,1995.

(蔡欣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 225000)

猜你喜欢

辞源书证
《汉语大词典》书证首见例拭补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
古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和《辞海》的性质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