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0-02-12姜淮芜欧荣册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伤性消融术脾脏

肖 琳,姜淮芜,欧荣册

在临床腹部脏器伤中,外伤性脾破裂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20%~38%。据临床深入研究,脾脏具有造血、储血、滤血、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在免疫功能中发挥的价值具有多重性[1-3]。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采用脾部分切除、动脉结扎、脾修补术等,脾脏血流丰富,进行脾脏部分切除后容易导致凶险感染,对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4-5]。随着临床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治疗脾破裂伤对脾脏进行保留的手术逐渐增多,如缝合修补术、物理凝固止血、生物胶粘合止血等,而射频消融术为物理凝固治疗,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热效应使组织固化达到止血目的。本研究对传统手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90例外伤性脾破裂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纳入标准:无手术禁忌证能耐受手术;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经CT、超声确诊;患者及其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严重需进行脾切除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自我意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要求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4~62(37.41±2.13)岁;脾受损程度分级据《全国外科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所制定的受损程度分级》[6]分为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4~62(38.72±2.34)岁;脾受损程度分为Ⅰ级17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2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准备,开通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传统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观察组采取射频消融方案:进行腹腔探查,对脾脏保留价值进行确认后对脾脏进行止血治疗,可采用尿管间断或指捏法阻断脾蒂。相关参数调整好后据不同患者的脾脏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进行射频消融。对损伤Ⅰ、Ⅱ级患者可采用Hahib 4X双极凝血器浅插或靠近裂口0.5 cm处,对于损伤Ⅲ、Ⅳ级病情较严重患者则在创面直接使用凝血器进行射频止血后再对创面用普通刀片进行修整,然后创面针垂直插入行射频消融治疗。对需要进行部分脾脏切除患者则先标记预切线,创造凝固带约2 cm宽度,对垂直深度进行确定后进行最大深度穿刺,采用叠瓦式推进,用普通刀片对凝血带进行部分脾切除,在取出切除部分脾组织后,对术区、腹腔进行冲洗,留置常规腹腔引流管。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血小板检测:检测2组术前、术后1、5、10、15、30 d血小板计数。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

1.3.2免疫功能:对2组术前、术后30 d时抽取静脉血进行免疫功能检测。采用免疫分析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

1.3.3术中情况: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是否保脾成功。

1.3.4术后情况:观察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术后输血例数、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血小板 2组血小板水平术后1、5、10、15、30 d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10 d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2组术后1、5、10、15、30 d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

注:观察组采取射频消融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与术前比较,aP<0.05

2.2术中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保脾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表2 2组外伤性脾破裂术中情况比较

注:观察组采取射频消融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与对照组比较,bP<0.01

2.3术后情况 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2组外伤性脾破裂术后情况比较

注:观察组采取射频消融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2.4免疫指标变化 2组术前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0 d IgG、IgM、IgA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4。

表4 2组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

注:观察组采取射频消融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bP<0.01

3 讨论

在人体中脾脏有丰富的血流且质地较脆,在遭受重力损伤时极易出现外伤破裂引发大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在既往临床对脾受损的治疗观点是“一旦受损,立即切除”[8-9],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此观点已逐渐转向“明确诊断,对术式谨慎选择,发展新术式”,脾脏对内分泌、肿瘤免疫、血流动力学具有调节作用[10]。脾脏的功能较多,在受损时根据患者病情来抉择是否进行切除或保留。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目前存在较多类型保脾手术,但如何对脾脏断面术后再出血进行彻底治疗是一道难题[11-12]。目前射频消融术治疗脾脏破损具有出血少、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将电极针直接插入组织中,利用射频的发射器将其中的电流通过电极针导入组织中,而随着正负极电流的转化,频繁震荡组织中的离子,而不断地对电流方向进行转换,也会频繁变换极化的生物大分子,经过这两种方式的摩擦作用,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使组织的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组织中细胞变性出现热凝固性的坏死[13-15]。有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术在进行局部的热效应后对周围组织也会产生影响,出现血栓性梗死、脾脏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对脾脏的断面进行彻底止血[16-17]。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就是脾脏,在切除后会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同时也是脾切除术后引发凶险性感染的重要因素[18-20]。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经脾切除术后的直肠癌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为1.8%~57.0%,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1、5、10、15、30 d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术前,在术后10 d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提示2组术后血栓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术后30 d IgG、IgM、IgA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不会受到射频消融术的影响,对人体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保脾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因对外伤性脾破裂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整个手术的操作过程明显简化,主要治疗过程是进行切开和射频消融,且术中对脾门没有必要一定阻断,相对传统术式缩短了一定手术时间,对手术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状态进行减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维持于稳定的状态,可对组织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有效减低[25-26]。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疗效显著,可达到术中及术后有效止血目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血小板及免疫功能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性消融术脾脏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