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102所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资源配置现状调查

2020-02-11姜亦虹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职人员院感中医医院

孙 慧,姜亦虹,周 珏

(1.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3.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医院感染管理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1],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侵入性操作不断展开,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新发病原体,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2]。自1986年以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走过了砥砺奋进的30载,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取得了显著成效[3]。由于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晚,地区差异大,显得相对滞后[4],为了不断提高江苏省内各级中医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使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江苏省卫健委医政处及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于2018年11月~2018年12月对全省102家二级及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人员配置及培训工作,旨在查找各级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究为现况研究,全省共102家二级及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参与了本次调查。

1.2调查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件、规范,参考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的现状调查问卷,设计用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发至江苏省卫健委医政处及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征求意见,并选取1所三级医院进行预调查,通过修改和完善,形成调查问卷终稿。调查问卷由各单位院感部门负责人填报,最后由质控中心两名秘书负责资料汇总和审核。

1.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床位人员配备比、专职人员从事院感工作年限、专兼职情况、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是否取得专业上岗证以及本年度参加培训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所有调查数据经审核校对后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同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本次调研共纳入102家中医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102份,回收问卷10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97.06%。合格问卷中三级中医医院40家,二级中医医院59家;综合医院95家,专科医院4家, 90%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见表1。

表199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

调研项目二级医院(n=59)人数构成比(%)三级医院(n=40)人数构成比(%)合计(n=99)人数构成比(%)医院规模 <500床位4983.05410.005353.54 500~1 000床位1016.952972.53939.39 >1 000床位00.00717.577.07是否独立设科 是5084.753997.58989.90 否915.2512.51010.10隶属于医务科610.1712.577.07隶属于护理部35.080033.03床位数/专职人员1:231--1:254--1:243--

2.2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配备情况:99家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共计68 106张,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共205名,兼职人员89名,床位与专职人员比符合1∶250的医院共计65家,占65.66%,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在三级综合性中医院比较突出,最高达到1∶603;科室负责人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为1个月~20年,平均年限6.85年,其他约50%的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05人,约占70%;中级职称以上102人,占34.69%;调查的294名院感专兼职人员以护理专业为主,占71.09%,其次为临床医学11.90%和公共卫生专业8.90%;取得岗位培训证书的202人,占68.71%;仍有92人(31.30%)未取得岗位培训证书。见表2。

2.3院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专科培训调查项按照培训级别不同分为三类,在调查年度内所有人员均有机会外出接受省、市或院内各级继续教育及培训。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5],本省90%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都独立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隶属于医务科的有7家医院,隶属于护理部的有3家,其中仍有1家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没有独立,2004年WHO在《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使用指南》中提出须保证感染控制部门有适当的权力来有效实施各项感染控制项目[6],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在院内所处的层级需要考虑,没有设立独立科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部门的执行力。在被调查的医院中,床位>1000张者为7家三甲医院,<500张床位53家,以二级医院为主,按照1∶250的人员配置比来看,三级综合性中医院人员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最高达到1∶603,这与李卫光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9],调查的294名院感人员中有43名还兼职传染病管理工作,这也加剧了院感实际工作人员不足的困境,考虑原因除了医院规模和床位数扩张而专职人员没有同步增加外,还与中医医院领导不够重视有一定的关系,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结构配备的完善与否是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执行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稳定的院感队伍难以充分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10]。

表299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专职人员基本情况

表399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专科培训二级医院(n=134)人数构成比(%)三级医院(n=160)人数构成比(%)合计(n=294)人数构成比(%)省级及以上培训 未参加107.4600.00103.40 1次2619.40106.253612.24 ≥2次9873.1315093.7524884.35市内培训 未参加53.7331.8882.72 1次2518.6695.633411.56 ≥2次10477.6114892.5025285.71院内培训 未参加1914.1831.88227.48 1次1712.6974.38248.16 ≥2次9873.1315093.7524884.35

由表2可以看出各院感负责人的专科工作时间平均6.85年,除此以外约50%的人员从事专科工作少于5年,在二、三级医院间无明显差异,这反映了我省中医医院感染起步晚,院感专职人员流动性较大,长时间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人员结构不稳定。294名院感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4.29%,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5.44%,这与刘思娣等研究[7]结果基本一致,二、三级医院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学历专职人员在二级医院更为匮乏;职称分布以中级及以下职称居多,约占65%,≥41岁的专职人员约占60%,这个数据表明本省院感专职人员年龄层次偏高,但职称分级相对偏低,医院感染科是负责监督、指导、防控医院感染的直接责任部门,对专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科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人才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梯队仍需重视。本次调查的中医院中71.09%的院感专职人员为护理人员,目前的院感人员配置与钟彦等报道[11]的四川省院感专职人员配置相比,存在专业人员数量与能力不足、结构单一不合理的问题,护理人员占比也高于刘思娣等人的报道[7],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其工作内容涉及多科室,需要临床参与及各部门通力合作[12],人员结构应兼顾医疗、护理、微生物和临床药师等多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范围随之拓展,护理人员的优势在于在消毒隔离方面有专长,各项措施执行力强,但是以护理专业为主的单一模式会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过于片面,部分工作难以向高层次推进,如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难以进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医院感染监测、风险识别干预和效果评估不够完善等[13-15]。在培训方面我省二三级中医院在本调查年度均有机会外出接受省、市或院内各级继续教育及培训,尚有92名专职人员未取得岗位培训证书。

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基层医院院感工作中的困惑及希望借助质控推进的工作,主要集中反映在建立中医系统的院感质控,实现数据共享;定期组织中医系统的专业培训,到上级医院实习或进修,培养懂专业的感染管理专业队伍等。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院感染控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和规范体系[15],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做针对性改善,各级中医医院应在系统内定期召开联合感控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医院各级领导的感控底线意识,提高对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医院感染防控靠的是人才,需保证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有适当的话语权[6],切实完善感染管理科人员配置,吸纳包括医疗、公卫、检验等多专科的复合型人才,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进行规范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感控专职护士的入职门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综合防控能力,真正实现精细管理,精准感控[16-19]。

猜你喜欢

专职人员院感中医医院
基于风险管理在质量专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河南省某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压力来源调查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与鉴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中医医院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近代上海中医医院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