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研究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互市会宁边境

卢 娇

(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0)

关键字:清代;中朝;边境贸易

宗藩贸易是指建立在古代东亚宗藩体制之下,宗主国与藩属国所进行的一切贸易行为,清代与朝鲜所进行的全部贸易行为均属于宗藩贸易的范畴。在清代中朝宗藩贸易研究方面,台湾学者张存武先生享有较大盛名,他将清韩宗藩贸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伴随朝鲜使行团出使清朝时出现的使行贸易;另一种是基于两国边境地区进行的相互开市贸易,而这其中的相互开市贸易又被称为边境互市贸易。有清一代以来,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交易地点主要位于清朝境内的鸭绿江流域以及朝鲜境内的图们江流域,本文主要以其中的典型代表中江市、会宁市和庆源市为例分析该贸易的形成与演进。

一、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原因

清与朝鲜之间的边境互市由来已久,早在明朝就有边境互市,但由于双方在当时亲疏不定的政治关系影响下,并没有形成特定的制度,那时的边境互市极不稳定。清军1644 年入关后,明朝大势已去,而两国在不断的交涉之中慢慢恢复到正常的宗藩关系,这也就为建立稳定的中朝边境互市贸易提供了前提基础。中江市的地址处于现今辽宁省鸭绿江流域丹东市的小岛上,与朝鲜义州隔江相望,在清军入关之前的皇太极统治时期(1628 年)就已经开市,但是由于朝鲜对明朝的事大政策以及对女真的压制而只进行过两次交易。明清之际连年战争使得辽东地区的社会受到十分沉重的打击,为了解决该地区官民的生活以及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清朝户部于1646 年咨令朝鲜开中江市:“顺治丙戊,户部咨请开市,照旧就于中江设场”,朝鲜便“从清人之请”,与中国开市于中江。会宁市位于朝鲜境内的图们江东南岸,在崇德三年(1638),清朝就持带户部所签票证,于该地贩贸耕牛、农具等,此后成为惯例,每年在此互市贸易。庆源市位于朝鲜境内的咸镜北道,仅于吉林省珲春市一江之隔,庆源市互市始开于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这时期明朝已灭亡,故该地开市对清而言并无利害关系,庆源互市只是为了满足当地女真部族的物质生活需求。综上,这三个市场都是清政府为解决农具和粮食缺乏的问题而向朝鲜提议开设的,因这三个市场均处于中朝边境,故在这里进行的商品交易又被称作边境互市贸易。

二、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规则

中江、会宁、庆源的互市贸易均设有许多的开市规则,这其中包括对参市人员、互市时间、交易品种及数量、开市礼制等的规定。以上规则三市可能在些许细节稍有不同,但总体上规则都大致相同。

互市时,在交易人员和管理人员上两国均有所规定,“清主管开市部门初为户部,顺治十年(1653 年),始归礼部。”中江开市时,“盛京礼部负责派税官一员、通事官一员,凤凰城派章京二员、笔帖式一员、拔式库十一员,共十六员为市场管理人员”。“顺治四年(1647),清政府认可参与互市的法定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达到千余人。”而在会宁开市期间,每年清朝礼部也都会派两名通事及一名宁古塔佐领、宁古塔笔帖和骁骑校充当市场的管理人员。同样庆源市开市,清朝礼部也有遣派四名官吏,其中包括两名通事、一名珲春佐领和一名盛京笔帖式。三市在开市时间的规定上,也是较为清楚明确的。中江市最初的交易时间,主要定为每年春天的三月十五以及秋天的九月十五,但只是由于三月和九月刚好就是农耕繁忙期,故将开市时间调整为二月与八月。因会宁、庆源二市地理位置接近,所以两者的开市时间,大致一致,均规定是两年末首相接的图们江解封期,但是准确的交易时间就必须要根据河流的封冻情况而定。中朝两国之间的交易品与数量,具体情况如下:在中江市场上,朝方每年输出商品和总数大约为“牛二百只,海带一万五千七百九十五斤,海参两千两百斤,棉布三百七十三匹,布一百七十五匹,白纸八千四百卷,状纸六百卷,盐三百十石,犁口一百九十四个,沙器三百三十竹”。在会宁、庆源两市,朝方输出商品犁、牛、食盐、釜等物占主要。同时因为贸易往来会涉及到两国外交问题,故在互市贸易的过程中,中朝双方均按规定仪制相待。如会宁、庆源两市因地处朝鲜境内的缘故,除最基本的提供清官住处及人马所需粮草外,还需举办迎送清官的宴席,馈赠相关归清用具、礼品,以及帮忙运送货物等等。

三、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特点

和明代与后金时期的互市贸易相比,清代中朝边境的互市贸易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会宁、庆源两市较为稳定有序。从上文提及的关于市场规则的制定,我们可以得知,这两个市场已经采用了相对稳定的单双市制度,“即子寅辰午申戌年只开会宁市,叫单市;丑卯巳未酉亥年会宁和庆源皆开,为双市”。对于边境互市贸易中朝两国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均有较高规格的监市管理,这些举措促进了边市贸易的稳定繁荣。

二是中朝边境互市贸易极具宗藩特色。“清朝与朝鲜之间的朝贡关系,基本沿袭了明朝与朝鲜的朝贡关系制度”。处于宗藩政治体制中的清朝与朝鲜,两国在边境互市贸易的过程中,也就必定需要以宗藩礼仪相待。由上文可知会宁、庆源两市均位于朝鲜,且开市时间颇长,在这期间朝方需要提供清官住所及人马所需粮草,并举行迎送礼仪,以及赠送中方人员相关财物。“朝鲜双市耗费米九千二百余石(十五斗每石),铜钱九万余两(百文每两);单市为米七千二百余,石铜钱五万余两。”朝鲜于1769 年,刊发《咸镜道会源开市定例》,1850 年刊发布《重刊会源开市定例》等等。以上发布的文件,均充分体现了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宗藩特色。

三是交易品种较为固定,牛犁商品最多。纵观中江、会宁、庆源互市交易商品,“朝方大宗输出品为牛、盐、犁、马、纸张、笔、扇、稻米、海参等;而中国方面则为布匹、丝绸、皮张、马、石镜、剪刀、针、书籍等”。

四、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于对国内情况以及周边国际局势的考虑,中朝双方均对边境互市贸易的政策进行了些许调整。这就使得上文提到的稳定有序、鲜明宗藩特色、交易品种固定的市场特点均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与清代前期互市贸易形成鲜明对比:两国互市贸易中政治成分更淡化、通商要素更自由、交易制度与形式更规范,以及清代政府还针对互市贸易进行了专门管理。这些迹象都表明中朝宗藩的互市贸易关系即将朝平等的国际贸易关系演化。

1840 年鸦片战争宣布中国闭关锁国时代的结束,几乎同一时期的日本却借助于明治维新,成功转化成帝国主义列强中的一员,并在武力胁迫下与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从而打开后者国门,这就迫使进入近代的清朝和朝鲜必须在新的国际局势挑战下修订其传统的宗藩关系。清朝为强化自身宗主地位,而颁布了《中国朝鲜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奉天与朝鲜边民交易章程》《吉林朝鲜商民随时贸易章程》等文件,但这实际上反而使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更具近代平等性质,而且上述文件所规定的开市时间、商品、参市人员等都更自由。同时,互市的媒介采用规定品。如在前期,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相互以货物抵换,后期则用货币为流通媒介,并且中朝后期互市则由双方边界地方官“秉公校准,归于划一”。清朝为管理边境互市贸易,特地成立了吉林商务局,该机构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并且机构完备、分工细致。

五、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作用

中朝边境互市贸易是为了适应两国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并经由双方政府许可而设立。故而该贸易对两国人民生活改善与地方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首先从清朝角度而言,农业方面的生产发展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当时辽东地区农民主要是靠牛、犁从事生产,但自然条件及手工业落后等问题使得这些工具的数量无法满足其耕种需求。在与朝鲜进行频繁的互市贸易后,朝鲜的牛、犁一度成为该地区农民抢手的对象。同时该地带人民日常生活的所需品,如糊窗的高丽纸、烹饪的高丽盐、食用的高丽米等等,都来自于朝鲜。因为这些商品的输入,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从朝鲜角度而言,边境互市贸易亦让其收获厚利,其中白丝和人参成朝鲜方面的最大获利者。朝鲜文献曾说“我人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市倭馆则一百六十六。其利润在一百六十六”。同时,这种互市贸易还刺激了朝鲜周边经济的发展,于三市开市期间,整个朝鲜经济均被带动起来。而且清代精细纺织品的大量输入,如青布、绸缎及其他工艺品等,也同样丰富美化了朝鲜人民的生活。

猜你喜欢

互市会宁边境
中国边民互市研究回顾与述评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百年潮
我在会宁等你
明朝与兀良哈部互市关系考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会宁:艰苦卓绝的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