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修:高标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

2020-02-11周君花永修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农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标准种养农田

文/ 周君花(永修县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永修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坚持与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规划,努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2011 年至今,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0 万亩。

项目倾斜 改善设施

永修县根据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大力向贫困地区倾斜。全县2017 至2020 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6.35万亩,涉及贫困村17 个,贫困村实施面积3.64 万亩,惠及贫困户2814 户。截至目前,全县19个“十三五”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率达到90%,为贫困户增加了土地流转收益。

在前几年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2017 年至今,永修县统筹整合多部门农业资金,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亩均投入3000 元,用于平整土地、修沟渠等,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条件及农业抗风险能力,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每亩可减少人工、机械及化肥农药成本150 多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亩均增收近300 元。全县贫困户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直接产生效益123 万元。

经营土地 调优结构

全县大力提倡农户在不改变耕地用途和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将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坎系数和田块零碎化程度,进而保障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作业和经营。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流转率达95%以上,田租提高到550 至650 元/亩。全县贫困户因土地流转直接增加效益92万元左右。

永修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腾挪出更多空间,打造成稻虾、稻鳖、稻渔等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实现“稳粮、优供、增效”。近年来,全县在立新、九合、三角等地创建万亩稻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吸纳贫困户1300 多户、4160 名贫困人员通过务工、土地入股等途径在调优结构中受益。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县实现新增耕地、旱改水和耕地质量提升,2017 至2019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新增耕地6301.11亩、旱改水10237.91 亩,新增耕地出地率平均达到3.12%;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县财政实现收益24 亿元,实现“投1 产4”。

要素入股 提升技能

在永修县,贫困户利用土地、租金等方式入股到经济合作组织,脱贫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2017 年以来,全县2689 户贫困户入股到70个经济合作组织当中获得分红。全县贫困户分红收益总计达到134.45 万元。

永修县合理安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吸纳贫困户参与柑橘、茶叶等领域的技术培训,2017 年以来,每年培训贫困户50 余人。同时,在各个乡镇为贫困户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在种养中“解惑授业”。全县组建有柑橘协会、香米协会等,会员和会员单位达200余个,吸纳30 余名贫困户、3个贫困村参与其中。

靠强联大 壮大经济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全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亿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月肴兔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形式,实行订单农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胡羊、兔子、鸽子等种苗,待养殖成熟后,公司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

该县创新打造万亩全智能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点位于九合乡、滩溪镇,项目亩均投入5600 元,其中省级统筹整合资金3000 元/亩,不足部分由县政府自筹。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及交付使用后,优先使用所在乡镇贫困户务工,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猜你喜欢

高标准种养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