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技术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运用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2020-02-06王旭利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介入并发症

王旭利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运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6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对照组(接受支架成形术)。对比两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后3月血管通畅程度。结果:研究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0%、7.5%,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月动脉瘤完全消失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患者瘤囊填塞效果较好,完全闭塞,受累侧血流通畅,动脉瘤完全消失。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疾病复发。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介入;夹层动脉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252-02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这就对医师的诊断提出较高要求[1]。传统治疗中以开颅手术为主,但是通过众多病例的随访观察,发现开颅手术术后风险大、并发症高。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熟[2-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支架成形术为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探明上述两种介入手术的差异,本文拟收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分析上述治疗措施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6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对照组(接受支架成形术)。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18例,小脑后下动脉近端12例,年龄35岁~67岁,平均年龄51.6±13.2岁,头痛33例,呕吐1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15例,小脑后下动脉近端15例,年龄34岁~69岁,平均年龄50.9±14.6岁,头痛36例,呕吐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以“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为第一出院诊断者。(2)自愿参加试验,愿意随访者。

1.3 排除标准 (1)造影剂注射禁忌症,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4 治疗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评估病灶,制定手术方案。术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及波立维。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区分真假腔,选用3.5mm 的 Microvention 公司自膨式 Livs 支架 , 根据动脉瘤形态大小对支架长度作出调整,选用 Cosmos弹簧圈,先半释放支架后释放弹簧圈,待瘤腔栓塞满意后再将支架完全释放。对照组行支架成形术,根据动脉瘤形态调整支架并释放支架。术后两组加强临床观察,预防相关并发症。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后3月血管通畅程度。

1.6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

SymbolcA@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0%、7.5%,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下表。

2.2 两组术后3月随访情况研究组术后3月动脉瘤完全消失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患者瘤囊填塞效果较好,完全闭塞,受累侧血流通畅,动脉瘤完全消失。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疾病复发。

3 讨论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易与多种脑血管疾病混淆,對临床医生的工作提出较高要求。考虑到该病死亡率高,故一旦确诊,需要积极治疗。随着目前介入材料的快速发展,体现出微创、无需分开周围血管与神经结构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4-6],使得临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该治疗方案。本文中通过对比两种常用的技术,结果发现研究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术后3月动脉瘤完全消失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研究认为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期患者应优先考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原理是通过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使血液于瘤腔内减慢甚至停滞,提供机械屏障,使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此外本文通过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均通畅,未见再狭窄者和再出血者,患者预后良好。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 张淇,苗锋,马强,胡志源,康东,杨晓黎.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10):135-136+84.

[2] 曾庆威.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5):1629-1633.

[3] 沈旭辉,邹建军.血管腔内治疗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8,26(11):825-827.

[4] 方兴根,李真保,吴德刚,等.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7):770-772.

[5] 张淇.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1):18-19.

[6] 李进一,管生,徐浩文,等.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个体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05):377-381.

猜你喜欢

介入并发症
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支架的专利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