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护理

2020-02-06程晓筱徐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护理

程晓筱 徐静

【摘要】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江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20例高位内瘘患者的穿刺技巧,并发症及护理体会。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例放弃治疗,其余19例内瘘通畅。血流量充足正常使用至今。 结论: 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维护和合理使用尤其重要,护士熟练掌握内瘘的穿刺技巧,提高自身业务技术能力,以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透析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178-02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常用部位为桡动脉头静脉途径,但临床使用中部分病人前臂内瘘反复穿刺使用保护不当,造成内瘘狭窄,闭塞功能。还有一部分病人因前臂血管细小,内瘘无法建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对20例患者选择上臂行肱动脉--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吻合术(高位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使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月我院以高位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病人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5岁~68岁,平均5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5例;一般每周透析2次或3次,每次4.0 h。本组病人有9例因低位内瘘使用不良进行造瘘修复,根据血管情况选择肱动脉--头静脉,6例糖尿病病人因上臂血管细小瘘管血流量无法满足血液透析需要,进行内瘘再造术选择肱动脉-贵要静脉行端侧吻合,其余5例患者为准备透析阶段上臂血管不良选择肱动脉--正中静脉。手术后2 d~25 d,密切观察内瘘搏动情况,用手触摸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上臂锻炼帮助高位内瘘成熟。

1.2 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特点

高位动静脉内瘘一般不作为内瘘手术部位首选,由于高位内瘘的特殊性,使穿刺难度增大,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扩张效果不如前臂内瘘血管,上臂脂肪組织较多,特别是中老年患者,静脉位置较深,穿刺困难,上臂肌肉松弛,血管下没有明显的支撑点,短期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皮下血肿。此外上臂动静脉内瘘内侧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所以穿刺时要比前臂内瘘疼痛。

1.3 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1.3.1 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对于初次使用的新瘘,可选择一条较好的静脉作为动脉端,静脉回路可用下肢大隐静静脉对侧肢体静脉,直至内瘘完全成熟。

1.3.2 穿刺点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如内瘘血管条件允许,尽量远离吻合口。静脉穿刺点可选择下肢或对侧上肢,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减少再循环。采取“阶梯式”或“扣眼式”穿刺,避免血管狭窄,延长高位内瘘的使用寿命。[1]。

1.3.3 穿刺技巧

新瘘初次穿刺应有高年资、穿刺技术精湛的护士进行。由于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位置较高,扩张不明显,血流量较大,所以穿刺前要对血管走形进行充分评估,在吻合口上方10厘米以上部位扎止血带,使血管充盈,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摸清血管走形、血管深浅及管壁厚度和弹性,确定穿刺点,此过程对穿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般初次使用止血带不主张扎太紧,因为血管脆性高、压力大针尖刚刺破血管壁而造成穿刺处血肿。穿刺过程中,应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操作。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安尔碘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将消毒的两手指并列横放在穿刺部位前(进针的方向前)1.5 cm~2.0 cm血管震颤搏动处的上方,轻微用力下压,感知血管走向深浅。助手以左手在穿刺点反方向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用一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配合穿刺。穿刺者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位于血管上方进针,针头紧贴皮肤,与皮肤呈30°~45°,向左手感知到的血管方向刺进,在进针的同时让助手回抽注射器针栓,见有回血,即表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再放平针头向前刺入至2/3,穿刺成功后轻轻松解开止血带,胶布妥善固定针柄,“U”形胶布由后向前再次固定针柄处,贴膜覆盖针眼,胶布“桥式”固定法固定软管。避免局部反复穿刺,以免引起穿刺点渗血和血管壁损伤,给下次穿刺带来困难。穿刺动脉针时,可不扎止血带,因高位动静脉内瘘位置特殊,穿刺者需要扭腰反手腕操作,给操作带来了难度,此时操作者可站在对侧穿刺,就可以避免以上的不便,也可视内瘘具体情况,予以离心或向心方向穿刺。现有学者认为为避免产生动脉瘤多主张采取向心方向穿刺。

2 结果

19例病人于建立内瘘后4-8周开始使用,透析中血流量充足,动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穿刺部位无渗血,透析过程顺利。未见瘘管堵塞及皮下血肿等情况。1例病人因皮下脂肪太厚实在无法确定血管走形,只有瘘口周围2厘米处可以摸到血管走形及震颤,其余部为无法找到血管作为静脉回路,改用中心静脉插管透析。

3 护理

3.1 穿刺前的心理护理

3.1.1 患者大多数有血管条件差或一次内瘘失败的经历,故心情特别焦虑、紧张恐惧。应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相关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保证医患之间密切配合,使治疗得到顺利进行。

3.1.2 连续的健康教育很重要 影响内瘘“寿命”的因素很多,要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和长期通畅,预防极为重要,我们要定期给患者健康 教育,让患者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要保持瘘侧肢体清洁,如需洗澡告知患者在透析前一天进行以免透析结束当日接触到水,引起感染,瘘侧手臂不能佩戴过紧饰物,衣袖宽松;不能受压,避免持重物、量血压、输液、抽血等;教会患者自我判断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每日检查4-5次,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就医。[1]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