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姗姗来迟”的姗姗

2020-02-06张赛赛

新班主任 2020年1期
关键词:漏雨大凉山家教

张赛赛

“漏雨的房顶,凌乱不堪的地面,眼神纯真的小朋友,还有一双破旧不堪的鞋子……”这些都是姗姗在四川大凉山所见。姗姗为什么去大凉山?这还得从头说起。

姗姗是中途转到我们班的同学,性格内向,总是独自待在角落——这是开学一周,她给我的印象。周五放学,有人来接姗姗,可姗姗竟然对他怒吼:“我讨厌你,你滚出去!”我震惊了!一时间,这样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接姗姗的人是谁?姗姗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

原来,姗姗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管姗姗,但他们十分疼爱姗姗,要什么就买什么,尽自己所能满足她的要求。姗姗学习不好,就请一对一家教,这周来接她的就是家教老师。这几年,家里为了姗姗没少花钱,而姗姗非但不领情,还经常冲父母发脾气,情况越来越糟……

我建议姗姗妈妈每周抽时间陪孩子谈心,与她约定交流规则……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才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姗姗对环境的感受力太弱,甚至处于“麻木”状态。解铃还须系铃人。能否让姗姗体验另外一种生活,从而改变她对现状的认知?也许通过认知冲突能激起她内心的涟漪。

于是,我建议姗姗妈妈带她去贫困山区体验生活,从而驱散她内心的冷漠。家长十分配合,第二天就把她送走了。一周之后,姗姗回来了,依然如故。原来,姗姗妈妈把她送到了农村爷爷奶奶家,老人溺爱孩子,变本加厉地宠着,连饭菜都是做好端到她面前。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自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找到原因后,姗姗妈妈再次行动。在网上查阅资料后,她决定陪孩子去一趟四川大凉山。大凉山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与姗姗现在所处的优越环境截然不同,那里物资很匮乏,人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另外,大凉山对于姗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减少心理依赖才能真正体会生活,感悟真情。

果然,当我们明确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体验时,最终的收获就是不一样。到大凉山的第二天晚上,姗姗妈妈就给我发来短信:张老师,这次带她来大凉山真是对了,刚才姗姗竟然主动给我端洗脚水,还问我水凉不凉,帮我换水。我当时感动得哭了。读着这条信息,我能想象姗姗妈妈写下这些内容时的激动。

我很好奇,姗姗在大凉山究竟经历了什么?原来,她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山村,村子里大都是留守儿童,姗姗和妈妈住在一个破房子里,屋顶还在漏雨。当她们躺在用土砌成的炕上时,姗姗难以入睡。这里的孩子穿着破烂的衣服,每天下地干活,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对于这些,姗姗看在眼里,每一处都刺激着她的心。直到回来的前一天,姗姗终于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妈,原来真的有这么贫穷的地方。”尽管话语很简单,但足以证明姗姗有了收获。

而这一路,姗姗妈妈只是默默地陪在姗姗身边,尽可能地不提要求不指责,只是单纯地陪着。这一切,姗姗怎么可能感受不到?

一周之后,姗姗再次归来,而此时的她有了很大变化:运动会上,她主动和同学组成拉拉队,给运动员们加油;由原来的不合群变得开朗热情,脸上也有了笑容;晚上在宿舍,姗姗竟然想妈妈了,并主动和妈妈联系。

姗姗的旅行结束了,可心理路程才刚刚开启。姗姗的觉醒虽有些“姗姗来迟”,却弥足珍贵!在对姗姗的改变上,千言万语不如一行。原来,最好的教育是“感受到”,最動人的教育方式是“体验过”!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兼职校对  汪  祁

猜你喜欢

漏雨大凉山家教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漏雨小屋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家教“漫”镜头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家教“漫”镜头
天窗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雨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