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风格的建立

2020-02-06牛铁学

黑河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小学美术有效性

牛铁学

[摘 要]美术课程是人对美的需求的整体体现,是人内在的生命需求,是对生命美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非常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有效的小学美术教学风格的建立,应以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探索性引导的教学氛围和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为前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风格;有效性;理念基础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是我国小学课程中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过分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与素质修养的培养。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传入中国,我国开始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中精神方面的培养。人们对美术的追求是达到美的生命境界,美的生命体验只能栖息在生活中,所以,美术教育应追求有效的教学风格,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建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风格的必要性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意是对一个人讲,如果“质”强于“文”,显得粗俗(野),如果“文”强于“质”,显得虚伪(史),只有“文”与“质”配合得当,才能做君子。但到后来,人们对文质的解释在不同的论文中也不同了。比如写人,就认为“质”是个人的品格,“文”是个人的表现;如写教育,“质”是指教育内容的内在美,包括心灵、思想、精神与道德美,“文”是指教育形式的外在美。但归结到最后,质美是首要的,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质美,才有文美。人生活在社会上,不管质地多么纯朴,经过社会的各种洗礼,从“不知道”开始发展到“知道”,不断地改造自己的无知,逐渐变得“文”强于“质”。孔子是说“文”强于“质”有可能变得虚伪;反过来,“质”强于“文”就变成少见多怪的粗野、鄙俗、缺乏文采的人。只要文质彬彬,才能做君子。

孔子的这一理论拿到美术教育中来说,一个好的美术创作者必须是将本身的质地和后来学的文采结合起来才算最好。我们主张快乐教育,是不拘限于情感的任意驰骋,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你有多少奇思妙想,还是以“万物皆备于我”的自信心为基础,这就是发掘童心。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快乐学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挖掘学生的童心。

在一个人成长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得到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以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这些后天学习得来的感性知识和理性道理一经注入到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快乐教育就是挖掘学生的童心,鼓励学生张扬童心,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文质彬彬的标准中尽可能地保证童心,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记住曾有过的童心,进而用真心去创作出文质彬彬的作品来。因此,只有建立起以快乐为基础的有效教学风格,才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取得预期成果;只有学生以快乐的心态学习美术,才能发现美术的真正乐趣。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

小学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体现在:一是小学美术是一门“技术”学科。它有来自传统的经验和技巧,具有自身规律性的窍门和规则,有自成体系的学科基础与渊源。二是小学美术是提高审美情趣,引领人观感走向,提高人综合素质的“灵魂”学科。通过对美术学习和鉴赏,学生对美术作品创造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学生对美的认识加深了,审美情趣提高了,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让学生的美育层次也得到提高,使其能脱离低级趣味,对高雅艺术产生一定的情感。要把课程内容综合化、丰富化,发挥其良好的美育功能。三是小学美术教育是为生活点缀色彩,让人感受生活丰富性,体味创造乐趣的“营养”学科。小学生的生活应该且定然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人心所向、是理想、是祝愿,但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是定然。之所以追求“定然”,是为了学生我们一定要创造,去努力实现这种美好、多彩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小学生天性是烂漫的,但较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显性、隐性竞争,使他们较早陷入到枯燥的学习负担中。小学美术教育则在这负担中飘溢了独特的色彩,学生通过这门较为轻松的课程不但学会了绘画技巧,而且学会了欣赏美和创造美,而且课程学习十分注重手脑结合,在构建作品、进行鉴赏时,有一个手、脑、视觉共同的协调参与。一幅作品的完成,视觉需仔细观察,手需合理运动,思维需积极构思。“美”的作品的创造,绝对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一次真实而积极的实践体验。小学生通过美术课程,不但学会发现美、鉴赏美,而且通过实践美、创造美,激发了创造性,促进创造精神的发展,在活跃了文化氛围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小学美术教育是处在主流与边缘之间,是学校进行学习调节的“调谐”学科。小学美术没有主科那样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会被放在学校课程中的主要位置,它是一门向边缘靠拢但还没有完全边缘化的学科,大部分学校还要开这门课程,并保证一定的课时量。绝大多数学校安排这门课程的动机中,除了遵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外,往往还有如下原因——那就是学生如果一直上较费脑力的主科会产生很强的倦怠心理,影响学习效率和主动性。在主科中间穿插美术、音乐等学科,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不但不会影响主科学习,还会减弱学生对主科的厌倦,重新凝聚精力,保证主科的学习效果。可见,小学美术教育在协调主科学习中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具有“调谐”特点。

三、构建小学美术有效教学风格的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小学生擅长直观观察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通过教学情境将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美术教育。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能否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宽松、和谐的环境,民主、有序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授《去太空旅行》这课时,由于学生对太空了解较少,只凭教师空洞、乏味的介绍,学生很难想象太空的情景。如果在课前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太空景象的视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对太空有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他们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旅行中会看见什么事物,启发学生想象太空世界;然后学生根据直观图像展开联想创作。如此,学生不再为画什么而发愁,相反把绘画当成快乐的创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更加喜欢画画。

2.营造引导下的探究氛围

探究意味着独辟蹊径、求实创新,也意味着尝试错误、克服困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例如:色彩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繪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辨别和调色的能力。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3.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充分地探究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而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小学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它是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艺术表现的实践活动,表达对客观世界物象和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教育的目的,并通过营造探究的氛围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只有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吸引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构建有效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蒋二红,蔡建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

[2]钱凤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4,(04).

[3]顾伶俐.在美术同课异构中体现不同教学风格的课程资源开发[J].教育科研论坛,2010,(03)

[4]李红霞.幽默点评,快乐进步——小学美术课点评方法谈[J].辅导员,2011,(3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小学美术有效性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高校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