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冲突的场景化方式:旅游和例会

2020-02-04张子博

家族企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家族企业家族

张子博

“和父亲之间的冲突肯定有,这在哪个家庭都会发生。但只要你用科学技巧做隔代传承,很多看似敏感、很难触摸到的话题,都可以一一化解,而且越早做越好。”盛世香樟苑别墅执行董事、上海乐景运动幼儿园董事长周荣辉的儿子周承汉认为,在家族企业里,公事就是家事,家事就是公事,该如何把公事很自然地带回家庭来探讨,有一条固定不变的核心原则:家庭成员要学会迅速切换不同的角色。

37岁的姐姐周旻秀和30岁的弟弟周承汉都是家族的第三代,两人的个性截然不同,擅长的领域也截然不同,但正因为彼此优势和才能的互补,才使得他们能在企业组织里更好地分工配合。在进入企业实战后,面对家族代际冲突和成员之间的分歧,他们的方式是采取了具有特色的家族企业生活场景来解决问题? 家庭旅游和家庭例会。

关于“家族企业接班人教育”的话题,两代人共同接受了《家族企业》杂志的专访。

Q:留学归来,进入到社会的实战场后,你觉得有没有需要适应的地方?或者说,你当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周承汉:留学归来,可以把海外的优势资源带回来,落地,本土化。但是在初期,还是会碰到一些困扰和障碍,你会发现,当你毕业回来之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时候,你的资源是零。因此,如何凭借你的个人魅力、知识、经验,重新建立社交关系,积累职场上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脉资源,这些都是需要重新开拓、慢慢突破的。

Q:接下来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或例子?

周承汉:有。因为从小在高尔夫球场上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我又回到自己比较熟悉的高尔夫球场。

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哪些人可以给你正确的指导?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从小熟悉的场景:父辈是如何把打高尔夫与建立人脉相结合的。有一次,我因企业项目的需求,想见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找他的助理试过很多次,提出要跟他会面,但每次都吃了闭门羹,然而,当我向他提出想在高尔夫球场上进行交流时,他马上爽快地答应了,而且我也很顺利地完成了此行的项目任务。所以当听到现任高管对我评价说:“你十几岁时,我们一起打球,我就蛮喜欢你的,没想到你现在已经回到企业学习了,我应该支持你一下。”我觉得这个经历很宝贵,我很珍惜,那对于刚回国的我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Q:作为父亲,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周荣辉:从小,我的父亲母亲就通过运动来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所以我们小时候在运动方面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游泳。我记得在我五六岁、哥哥10岁左右时,我们每年参加游泳俱乐部比赛,都是拿前三名。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我们的家庭荣誉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

这么多年来,从我的父母到我、再到我的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几项共同的运动,比如羽毛球,每周有两个晚上,我们全家人、祖孙三代相约一起去打羽毛球。

到了承汉这里时,我对他的运动培养刻意地做了引导,就是把打高尔夫球这个运动项目介绍给了他。当时,他对踢足球很感兴趣,但我告诉他,踢足球可能对你的体能极限造成挑战,但打高尔夫,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积累人脉关系的一种技能。我这么做的用意是,你的眼光要看得更长远,如何把现在做的事,变得对未来有利,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兴趣能够在将来给自己带来帮助。那时候,我就带着他一起跟我的朋友们打高尔夫球。当年,他才10岁,我的朋友们很多也只是企业里的基层干部,但是20年过去了,他们都升职到企业的总裁级了。现在,我的朋友也都成了承汉的朋友,一旦承汉遇到了什么困难,就可以找他们帮忙。所以人脉关系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下来。

Q:进入家族企业后,有没有与父亲因一些理念上的不同而产生过争执或者冲突?

周承汉:冲突肯定有,这在哪个家庭都会发生。我们运用一些核心理论和工具,帮助我们坦诚地面对彼此。比如“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在碰到问题时,如何慢慢化解并求得共识,最后制订相应的落地计划。这是我们过去五六年一直实践的,非常好用的一套工具体系。

在具体形式上,对于代际传承,只要你找到技巧,比如有章法地组织家庭会议,科学地主持会议内容,控制会议进程,很多看似敏感、很难触摸到的话题,都可以一一化解。

像在我家,我们会定期召开每周的例会,探讨的内容不受限制,一家人提前把议题列好,比如,我们会讨论常规事项的发展方向、市场趋势,会分享汇报各项目进度等等。

Q:你印象最深刻的家庭会议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周旻秀:我们家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在旅游中开家庭会议。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旅游本来是去玩的,你们家怎么还开会?”这是因为人一旦到了不同的地方,专注力会相对有所提升,所以我们在旅游时会刻意安排开会,通过空间的转换,帮助我们静下来,梳理平常在生活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对此展开讨论。

此外,就像刚刚我弟弟说到的,随着一些项目的跟进,我们家会像公司一样,开家庭例会。只要你找到一些工具,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会很自然地把家庭会议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并保持下来。

Q:面对家人之间的分歧和争执时,你们家是怎么处理的?

周承汉:经常有人说“家事和公事不要混为一谈”,或者说,“我下班了不要跟我聊公事”。但是我认为在家族型的企业组织里,这是不可能的。公事就是你的家事,家事就是你的公事。所以,两者不可能有明确的划分。但如何把公事很自然地带回家里来探讨,每个家庭会有不同的应答标准。不过有一条不变的核心原则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学会迅速地切换不同的角色。比如,我们会经常在饭桌上讨论公司的事務,当要切换谈话基调的时候,家庭成员要有迅速切换角色的默契。

周旻秀:我们家采用了一种思维训练模式,叫“六顶思考帽”。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家庭团队中,妈妈的角色永远是最难被切换的,因为妈妈永远以母亲的角色作为她的优先级,但就像我爸爸说的,在一个家族型企业中,每个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会及时提醒妈妈,“你现在是扮演了哪一个角色?你是戴了一顶妈妈的帽子吗?这样不够客观。”

刚才我弟弟提到的“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是另外一种工具,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也跟妈妈分享,“你今天的内心戏有上演吗?你不要说太多内心戏,你要把它写下来。”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让妈妈明白了,她也需要和我们一起掌握这些家庭的沟通工具和思维方式。

因为一旦家庭成员的频率不一样,家庭会议就不会有成效。所以在前期,我们一家人會一起学习思维、沟通的工具。我们常常是一家人去参加工作坊,一起学这种商业工具,请专业的人来帮助家人一起成长。

周承汉:在这个过程中,也保证了每个家庭成员不会被边缘化,对于家族企业的事务,他永远都可以参与、提供建议,成员之间也就形成了良性互动。

周荣辉:就像刚才姐姐所讲的,减少沟通障碍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大家在同一个频道里面讲话,这样才不会产生误解。误解就是由所谓的“内心戏”导致的,当家庭成员各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每个人的水平、阅历有差异的时候,误解、挑战和矛盾就常常会出现。

Q:您怎么看待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所处的地位?您和您的家族从事幼儿教育这么多年,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周荣辉:首先,我们选择做幼儿教育,主要就是因为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做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挑战是关于“家族使命感”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帮助家长解决他对家庭教育的迷失,让他们学会创造属于自己家庭的特殊的使命和愿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没有这个概念,这就是教育的缺失,如果家庭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夫妻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就很难培养下一代。

我们现在看到一种典型的现象:在一个家庭里,父亲从事一种行业,母亲从事另外一种行业。我问他们,“你希望孩子将来追随谁的脚步,从事你们中谁所做的行业?”常常有人回答,“不希望孩子跟随我,我也不希望孩子跟随她(他),我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但孩子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对一个家庭的成长来说,我们希望让孩子站在我们肩膀上看得更远,做更多对我们家庭有意义的事情。究竟什么是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家庭使命要探讨的问题。家族成员要通过沟通来确定,再进一步学习怎么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家族企业的优势是拥有一种自主权: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决定你做什么、学习什么,并且随时改换事业,没有限制和约束。但是我发觉,现在很多家族企业的长辈,尤其像我这一代人,常常告诉孩子,你要找个外资企业实习、工作。这就很清楚地表明,你在把他推出去,最后他选择不回家族企业接班,你也不能怪他。这主要就是缺乏家庭使命感导致的。所以对接班人的教育规划开始得越早越好,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把他的职业发展规划跟家族事业相结合,把这件事纳入日常沟通的一项重要任务。

Q:现在回忆起来,在您的印象中,女儿和儿子在接班时,或者在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时,过程是顺畅的吗?

周荣辉:在我们家,我们一直很清楚家族的使命。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每一个人可以扮演什么角色?而且,他们很早就知道,他们将来是和我一起创造一项有意义的事业的,而不是说你是来上班、来帮我打工的。

周承汉:我相信爷爷和父亲都会有让我们接班的期望,但从没有以一种很高压的方式说,“你必须给我进公司,或者说你必须来帮忙。”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和姐姐,让我们思考:家族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我们是否认同祖辈、父辈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是否能够承担以及该如何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而且如果我自己有下一代的时候,我该向他们传递怎样的家族精神和文化,这也是我现在开始思考的问题。

Q:目前,姐姐和弟弟分别在家族企业里承担哪些工作?

周旻秀:在工作分配上,我们是以项目来划分的,根据技能来匹配任务,而没有划分具体的职位。在企业的项目运作中,我们的分工和配合非常顺畅。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家庭里面长大,但我和我弟弟两个人的个性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擅长的东西也完全不同。在一个组织的运作上,肯定需要特点不一样的人才能形成配合。所以我一直觉得很庆幸,还好他跟我不一样。

我们姐弟年龄相差7岁,因为年龄差距的缘故,我们小时候在一起求学交集的时间比较少,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他才刚入学。但是,现在回看的时候才发觉,原来我们彼此之间优势和技能的互补就是这样产生的。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家族企业家族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皿字家族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家族企业有什么特点(答读者问)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