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2020-02-04王小菊张裕坤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2期
关键词:短时记忆学习材料棋局

王小菊 张裕坤

【内容摘要】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容量的单位,是对信息进行组块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认知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阐述组块及组块理论基本观点基础上,从教的维度提出了组块理论对我们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组块组块理论启示

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研究动物、机器到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对于人类学习机制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中前进着。组块及组块理论的提出为问题解决机制、人类的学习问题等研究提供了可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教的维度来探讨组块理论对我们教学的启示。

一、组块理论的内涵

(一)组块

1.组块的提出

在证明短时记忆存在后,早期众多学者采用不同方式对其容量问题进行了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似乎在7个项目左右” [1]。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首次提出了组块这一概念,他认为“1比特(bit)信息即是对两个有同样可能的选择对象做出决断所需的信息量”[2]。输入单位的数目是限定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即组块是短时记忆的单位,也就是说短时记忆广度的信息组块数目是不变的,它不是以我们记住了几个字母、几个数字来衡量的,而是以多少组块来说明的,这个数目恰恰处在7±2这个范围内。

2.组块的定义

尽管目前在不同的文献中对于组块的定义尽管有较多的描述,但其核心理念是较为一致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组块是一种信息单位,组块化是大脑形成组块的能力和过程”[3]。组块是个名词概念是一种信息单位,组块化则是个动词概念是加工编码的过程。组块化是人类记忆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一般的认知方法,它通常通过调动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原有的知识,对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重新组织或进行再编码,以人们熟悉的意义链形式,从而构成容量更大的记忆单元[4]。简单的说,我们平常学习中的一个汉字、词语、句子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块,这里的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等由于它们内部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在我们记忆时形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个体在记忆他们时是对相应的整体作出反应而不是对构成这个整体的单个要素、项目作出反应的。组块及组块化,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就像图书馆中的书架上的书分区域放置,每一个固定的区域由包含着多本书,不同的区域构成了一个阅览室,不同的阅览室构成了整个图书馆,组块化则是一个整理加工的过程,相当于对相关图书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只是我们的每个图书馆通常有容量限制的,而认知领域的组块却不受这个限制。

3.组块的特征

在理解组块的定义及它在人类认知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组块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1)组块的大小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组块的大小往往跟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切地说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关。此外,组块的大小与呈现的学习材料密切相关,不同学习材料也会造成组块大小的差异,一份逻辑层次清晰的学习材料更能帮助学习者扩大组块容量。(2)组块间存在独立性,组块内存在相关性。任何一个组块内部元素是具有非常大的关联性。(3)通过运用相关策略,组块的容量能有效扩大。每个组块的容量是可变的,运用一些策略如进行有意识地练习等就可以增加每个组块的含量,在不会超过短时记忆广度的情况下从而可以实现整体上记忆容量的扩大,所记内容的增加。

(二)组块理论

自组块的概念被提出后,众多研究者借助国际象棋对组块形成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于真实的棋局,新手与专家在复盘时存在很大的差别,且同样时间内组块数目与组块内棋子数量是专家高于新手,而对于随意摆放的棋局,两者差异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西蒙等人提出了著名的组块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其主要观点是专家级棋手在长期的下棋过程中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认知结构中已存在大量真实棋局结构的组块,而新手的长时记忆中不具有这些组块,在进行复盘实验的过程中,专家级棋手短时记忆中只需记住一些重要线索就能根据这些线索迅速提取出长时记忆中的棋局结构来实现棋局复盘,而新手短时记忆中则全部是对一个个完整棋局的记忆,由于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因而对棋局记得并不多,那么复盘时成功率也就较低。组块理论的提出对人类认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很好的解释了新手与专家的差异存在原因,也对认知、问题解决等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表明组块化过程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普遍存在于人类所有表征系统中,我们的学习大部分正是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块化,将组块编码储存起来的过程。

二、组块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根据组块理论的核心观点,它在认知、学习领域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每个人获得一个组块并将它加以保持,不管其内容上的差别,所需时间大致是恒定的[5]。运用好组块理论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一)对教学内容梳理,模块化呈现

对于教学者来说,往往希望将知识尽可能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但有时我们面临着“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内容经过有效梳理以模块化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习者的记忆、理解,这种对内容的梳理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讲解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师的讲解要注意突出重难点,具有较好的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消化。此外,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例如在课件设计时我们要注重内容条目化,各部分层次清晰,依次呈现各部分内容,从而让学生对其知识体系结构有一個整体的把握,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加工编码。

(二)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组块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为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者等,但由于学习习惯、经验等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有意义建构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组块,对新知识的讲解时引导学生联系与其相关的旧知识,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将一个知识点拓展开来引导学生思考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从而使其在记忆时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组块。

(三)单位时间呈现内容不能太多

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一次可记住的项目为5~9个,一节课上如果新知识太多,教师将全部的内容一次性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并且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复习,即无法及时将其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组块进行结合。我们知道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存时间是很短的,如果得不到及时地复习巩固使其进入长时记忆中以组块的形似保存下来,那么将很快被遗忘,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准备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需充分考虑到这点,不能在单位时间呈现过多的内容,以免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结语

对组块及组块理论的了解及运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认知组块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等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帮助调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加工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从而把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中的组块,储存其中的组块在以后我们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时发挥作用,从而真正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乐国安.当代美国认识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47-150.

[2]G.A.Miller,陆冰章,陆丙甫.神奇的数字7±2: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J].心理学动态,1983(4):53-65.

[3]刘文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温故知新”[J].大家,2010(24):206.

[4]马晓华.关于词汇组块建构理论及学习策略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56-57.

[5]钟祖荣.组块与专家[J].中小学管理,1996(2):23.

(作者单位:1.灵台县第一中学; 2.灵台县西屯学区新民小学)

猜你喜欢

短时记忆学习材料棋局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材料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传祺海外新棋局
安凯运游棋局
西咸新棋局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华林 国际大棋局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