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02-04莫世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灵活效率阅读教学

莫世斌

【摘要】阅读教学在课改的背景下 “百花齐放”,可是教学效率却终“千呼万唤难提高”。究其原因,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活”起来。本文试从 “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知识活起来”三个方面谈以阅读教学的灵活性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灵活;效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有启迪智慧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阅读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主菜”。只是,不知不觉中这道“主菜”花费了很多时间后,却变得难以下咽。如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美味佳肴”?笔者认为,阅读效率要提高,课堂一定要“活”起来。

一、让教师“活”起来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左右。因此,阅读教学的课堂要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活”起来。一个活的教师,首先要有活的思想。思想活了,行动才能活起来。

1.教师要灵活地选择并使用阅读材料

在相当部分老师的教学实践里,课本是唯一的阅读材料和教学内容。诚然,课文里不乏经典的篇目,有很多值得一读再读甚至三读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范例。但是,这应该还不够。同时,我们也在教学实际中看到不少文章离学生很远,让人兴味索然。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课本里的篇目一无遗漏地分析下去效果显著吗?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进课堂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公认的名家经典或者别有意义的作品我们的确应该师生共同仔细研究。如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背影》《春》,毛泽东的《沁园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等,或者像《散步》这类有情有味的文章,我们应该首先自己读透,然后再指导学生读透。但是实在没有必要所有篇目一篇接一篇机械地教下去,既消耗了教学的时间,也消耗了教学的激情和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低下去了。

在学生进入审美疲劳之前,我们就应该考虑在课堂中注入“活水”,以免疲惫的教学成为死水一潭。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展现了杰出的历史人物。从邓稼先到孙权,贯通古今,涵盖不同领域,但事实上13、14岁的孩子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顺着教材一个个问题地分析,学生无疑昏昏欲睡。这时候,不妨把这些人物的其他生活小故事引入课堂。一方面丰富了学生对人物生平和精神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另外,这个单元的名人虽然都是重量级的伟人却没有一个是属于学生这个时代的,共鸣实在很勉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添加了另外的篇目。例如,刘翔,甚至本土的青奥会冠军梁小静这些他们耳熟能详的明星的成长奋斗史让学生们热情澎湃,课堂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对这些文章的阅读效率空前之高。所以,作为教师首先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引入“活水”,鱼儿自然游得畅快。

2.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灵活地与学生对话,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是课堂中与学生平等的首席。虽然是首席,但我们更强调“平等”。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欣赏的基础上的。师生间的对话,不仅让学生从老师这里得到启迪和精辟的见解,也让老师从学生那里得到鲜活的思想和思维的火花。灵活的师生对话,可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

二、让学生“活”起来

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舞;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既是一个独立学习的个体,同时也是整个课堂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不是别人可以包办的,必须让学生“活”起来。阅读,首先需要学生安静地与文本对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是“静”的,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思维应该是鲜活的,能判断、能吸收、能感悟。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满足并停留在与文本对话的层次。因此,学生应该在对文本有所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寻求与他人的交流,在交流中纠正自己的偏差、完善自己的见解、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共同学习的伙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对象。这种理念并非现代教育的首创,早在几千年之前,孔子就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以二人小组、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兵教兵”的策略,在交流争辩中以能者为师,通过生生对话动态合作解读文本。

例如,在九年级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叔叔于勒”和“我的父母”孰是孰非?我们不必急于让学生作出判断,更无须替学生作出判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多少已经有自己的认识,这个时候让他们生生对话,他们有话可说,也乐意说。在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聆听其他人的见解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对文本产生多角度的理解。同时,从同学的发言中,他们也可以完善和补充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个过程是宽松和自由的,学生处于愉悦的交流状态中,对阅读不再持排斥心理。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领悟“亲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又如,九年级的《天下第一楼(节选)》,笔者在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还给他们播放了话剧《天下第一楼》的视频,看过之后,学生异常活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对作品主题的表达,许多学生都颇有见地。所以,在看完话剧视频后,笔者让他们自由地对话,而笔者所做的就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适当地参与他们的对话。之后,让他们尝试自己归纳人物性格、作品的主题,以及从这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戏剧的特点。结果,笔者惊喜地发现:归纳的结果很完整,而且其中一些见解颇具新意。

我们都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寻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路打开了,妙语连珠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必刻意制造就妙趣横生了。可见,只有“活”才能激发出创造性,只有“活”,阅读这道菜才能吃得有滋有味。不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要全面了解、掌握学习的进展情况、正误情况,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雪中送炭似的帮助,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激活点。

三、让知识活起来

学以致用。学,是为了能自如地运用。知识如果只是一种堆积,那还是“死”的,效率从何谈起?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那么学得再愉快也终究功亏一篑。有人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写作,笔者觉得很有道理。首先要求教师:“活”起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活性”,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把从文本中汲取的营养、从同伴中丰富的见解、从教师身上收获的启迪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恰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让知识“活起来”。

比如,学生在朱自清《春》中学习过了对春草的描绘,学生由文本中的“偷偷地钻出来”体会到了拟人手法的生动,从“嫩嫩的,绿绿的”体会到了叠词运用的妙处,进而在教师的指点进行“偷师”,仿写出了“秋草悄悄地染了头发,卷卷的,黄黄的”这样的句子。这就实现了阅读从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識储备在这个过程中“活起来了”,成为了一种创造。而且,因为能够学以致用阅读的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也产生了创作的成功感。这种愉快的经历将成为他日后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原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至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有效率的。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有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也不妨活用一下——问效率怎提得高?为有思想活起来。给阅读教学的课堂注入的活力,使师生的智慧闪现出璀璨的光芒,语文这场盛宴才能变得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灵活效率阅读教学
“慢”过程 “高”效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