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歌唱起步教学探究

2020-02-04郑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教学研究

郑怡

【摘要】随着我国对新课改的逐步推广,在音乐教学中也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起到实质性的教学作用。本文就从歌唱起步为例进行小学低年级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歌唱起步;教学研究

随着对现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观察可以发现,许多教师总会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创设一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且这些导学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真正的歌唱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对知识的引入,从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法的讲述,教学过程中对唱法的技巧和教学一概而过,而且很少有教师能够关心学生在本节课中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歌唱的技巧,甚至有些教师只是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去复习知识,没有研究歌唱起步中的教学策略。

一、自然放松——歌唱的入门要诀

在低年级歌唱教学起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太多的歌唱技巧,总是会出现“大声喊叫”的现象,其实这种歌唱方式是错误的,“大声喊叫”主要是靠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在共鸣腔中引起共鸣,这样学生的发音器官就会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甚至会因为肌肉的过分紧张造成血管对气管的压迫,从而导致气息不畅,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很难学会歌唱。因此,学生想要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很好的进行歌唱,就要学会自然放松。

在歌唱起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轻声、耳语等类似的感觉入手,让学生学习歌唱。“轻声入手”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从而使学生在以后歌唱过程中投入感情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最佳的状态,在歌声中透露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要用指令式的方式让学生降低音量,而是用示范性的教学方式,对“低声入耳”的歌唱进行示范,这样在榜样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放松身心,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歌唱的教学过程当中。而且在教师的感染作用下,学生还会记住教师的歌唱状态,形成长时间的记忆,从而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能够轻易的学会歌唱。

二、高音开始——唤醒声音的位置

根据相关的研究:婴儿最先发出的音区是中音区,新生的婴儿在刚刚开始发音的时候,所在的音区较高,能够引起共鸣的地方一般在眼睛的附近,因此在听觉上感觉婴儿的声音较为“洪亮”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共鸣区的位置会逐渐的发生变化,位置下移。当婴儿年龄到三岁左右,共鸣区的位置会在喉咙附近。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共鸣区进行重新的唤醒,让学生能够从高音的位置找到发音的感觉,从而为以后的歌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共鸣腔重新唤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進行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在歌唱中从高处进行声音的下滑,直到声音变低。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大部分的音调都能够在C调“fa、sol、la”等的周围。这样经过锻炼能够很好的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练习歌唱的发音。

三、听觉模仿——本能的吐字习惯

“向前唱”是我国母语在发音过程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发音方式,该方式主要是通过口面腔中的共鸣,从而得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的声音。“向前唱”能够将声音在口面腔中引起共鸣从而有效的避免声音被压入喉咙或者是胸腔中,因此在低年级的歌唱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歌唱,要尽可能多的出现这种现象。口面腔的共鸣是一种肌肉运动,该运动具有精细的特点,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对这种肌肉运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述清楚。但是这种共鸣能够通过学生的听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接近共鸣的发音模式。比如说在同一个家庭或者是同一个语言文化中,大部分人的说话方式和发音方式都是相似的,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师的熏陶作用下,学生也会很快的学生“向前唱”的发音模式。

四、镜面对照——范唱的榜样作用

我们经常会提到“字正腔圆”,在歌唱的过程中也要求“字正腔圆”,这就要求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对字的发音恰到好处,还能够在结尾的过程中恰当的结束。“字正腔圆”不仅能够让听众清楚歌手所演唱的内容,还能够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唱出引起共鸣的歌声。但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歌唱的方式是模仿,所以,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字正腔圆”,还要能够在没有任何伴奏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保证歌曲的感染力。

五、三者合一——准确的表达情感

在歌唱中主要的三大元素是:咬字、吐字和气息。这三者合一能够对情感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咬字和吐字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歌唱内容,还能够感染歌唱者在进行歌唱时的情绪。而气息能够决定在歌唱过程中的停顿、跳跃等歌唱特征,还能够影响着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咬字、吐字和气息三者之间的综合利用,从而达到完美的歌唱效果。

在进行优美、悲伤的歌曲的歌唱过程中,可以采用语速较慢、力度较为柔弱,在气息上较为连贯的歌唱手法;在进行活泼、欢快较为轻松的歌曲歌唱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语速较快、力度较为适中,但是在气息上较为短促、不连贯的歌唱手法;在进行坚定、朝气蓬勃的歌曲歌唱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语速较快、力度较强,但是在气息上较为短促、不连贯且气息有张力的歌唱手法;在进行沉稳的歌曲歌唱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语速较快但是比较稳重、力度较强,但是在气息上较为绵长、不连贯的歌唱手法。这样针对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不同的咬字、吐字和气息流动速度,从而保证能够有效的演绎出歌曲的风格。

六、结语

在低年级学生歌唱起步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放松心态,唤醒学生在高音区的共鸣位置,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去模仿教师的发音方式,然后从吐字、咬字和气息上进行最美歌曲的表达。在实际的生活中,每一个歌曲都具有不同的风格,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表达。

参考文献:

[1]陈红燕.小学低年级学生歌唱起步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儿童音乐,2014(12):71-73.

[2]金燕南.和谐歌唱的起步——浅谈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J].音乐天地,2010(11):19-20.

[3]沙云.小学低年级音乐唱歌教学的探讨[J].才智,2009(34).

[4]孙琳.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J].文理导航旬刊,2015(1):84.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