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2-04杨丽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杨丽娟

摘要:伴随国有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而形成的转制型科技企业, 体制上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经济上不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撑。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必须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经济实体,靠自身力量谋求生存和发展。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转观念、转机制、求生存、求发展的境况。在公司治理、经营决策、会计及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相比纯粹的公司制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更加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及联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存在的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为了促进我国科研技术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化程度与利用率,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科技部与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院所开展管理体系改革。

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其经济体制由依赖型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主创业型的企业单位。如何适应体制变革后企业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谋求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科研院所转制企业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大事。

随着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出台,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成立与实施。2011年起该体系在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间首推,随后在我国企业间全面陆续推广实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在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风险防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目的在于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属于过程控制,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共同影响,旨在合理保证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与内部控制同属一个过程管理。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共同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通过管理风险使不利因素控制在该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均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目标相同,均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侧重于监督企业的经营过程。企业根据内部控制法规,结合自身管理实际,设计内部控制系统,组织开展定期评价,并进行持续改进。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控制的是人,诸如财务稽核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生产统计制度等内控手段,均是针对人的行为设立和实施的,这对于增强员工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风险管理则为企业提供了应对风险的措施。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识别与分析,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法,将风险带来的损失规避或是降解到最小。再者,风险即危机,危险与机遇并存,企业风险管理亦能在化解风险的同时为管理者带来机遇,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二、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协调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可承受的风险容量,树立风险组合观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战略制定、目标设定与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上,要始终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度,用自身的风险容量与其进行协调。同时,企业风险管理还需设立风险组合观,使得企业能够从容应对所有风险,实施各种风险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力的管理,从而有助于企业顺利实现发展目标。

(二)助力研发项目的成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尚承担着部分国家科研项目的研发。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分析、识别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制度、梳理关键业务流程等措施,有效防控风险、规范操作流程,助力研发项目取得成功。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对未来市场前景的预测与分析,研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果转化,为企业抓住市场商机、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推动企业经营发展。

(三)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随着科研院所转制而进入科技型企业的员工,不可避免地有着旧有事业单位时期的工作作风——习惯于按部就班,责任意识淡薄。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与执行,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办事,决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同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体现了人员收入与能力、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原则。这样,企业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全体员工的工作业績,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四)确保财会信息的及时准确,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确保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财会部门及时、准确的了解财会信息,采集、归纳、汇总财务数据。一方面,企业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经营业务的开展情况,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化解财务风险。

三、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治理结构缺乏合理性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形式上“三会一层”健全,但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的运行机制和执行力的现象。一是董事会、经理层职权高度重叠,涉及三重一大的重要事项,落实在字面上体现了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但往往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一言堂,董事会发挥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由于权责混淆,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缺少权利相互制衡;二是部分监事会成员与董事会成员间或多或少的人际关系,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够,管理上流于形式;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监督地位没有体现。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制约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普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重外部竞争轻内部风险防控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状态。由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人员在体系中职责定位不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识别、提前预警,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以降低或规避风险。有些企业虽然开始关注风险管理,也多是针对内部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于市场、技术、信用、利率等风险的认识十分缺乏。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与企业治理之间的联系较小,满足于运用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经营行为;还有一些企业简单照搬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规定,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控制而控制,导致控制设计不合理,出现控制过度或控制冗余。

(四)内部审计监督乏力

内部审计监督是实现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部门的任免和控制。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名义上隶属董事会领导,实则由企业经理層任免或控制,这就导致企业内控评价缺乏独立性,流于形式,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缺陷,无法有效防范风险。二是部门机构的设置。由于忽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监管作用,部分企业认为内部审计就是个纯消耗人财物力的部门,故不单独设立审计部,而是仅在财务部或营运部中设立内部审计岗,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审计经验,在风险识别和衡量上,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仅凭自身经验,不善于运用数据模型、量化分析方法,对风险的评估、监管没有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在对风险的实际预测中难以起到应有的预警效果。内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也有所欠缺,导致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条例形同虚设,极大的增加了内部控制的管理风险。

(五)内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作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企业员工在思想意识、行为观念、价值观上尚未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内控人才队伍。一方面,现有的内控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理解不到位,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内控人才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在诸如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电子设备使用上技能不足,弱化了企业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的能效与风险防控能力。

四、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董事会对企业拥有决策控制权,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中处于核心的位置;监事会应真正起到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高管人员,对股东大会负责的作用;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应当清晰界定各自的职责与权限,避免权利重叠,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上市公司还应充分重视独立董事的作用,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监督地位。

(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身处市场经济浪潮中,时刻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风险,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化、完善化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管理者需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和权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信息数据库,及时有效识别风险,科学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控企业风险。通过重大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建立与有效运行,确保重大风险可控和在控,从而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应当结合企业管理现状,全面梳理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从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落实各级权利责任等方面,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要求融入各项管理体系之中,形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尽量减少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管理体系的冲突。

(四)重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要隶属于企业董事会领导,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其次,要设立内部审计的专门机构,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审计保持客观公正,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养,包括专业技能以及道德水平、职业素养。要及时掌握审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定期分析,加强培训,及时防范控制,增强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内审人员要排除各种干扰,公正行使自身的职能,全过程监督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缺陷,加强风险防范,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五)加强内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要凭借员工文化结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都比较高的优势,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内部控制专业人员队伍。在内控人才的任用上要注重综合考量,不仅要求其掌握和熟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相应的计算机运用等技能。在工作中,要注重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等方式,对各层级、各部门的内控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素质、业务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内控专业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

五、结束语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至关重要。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与高效的内部机构,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知,积极解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在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注重与企业现有的其他经营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高效、精准地识别、预测、分析和防控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15).

[2]李璐.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分析——以中化集团为例[J].北方经贸,2017(04).

[3]初燕燕.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现代营销,2018(12).

[4]孟祥强.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J].商场现代化,2018(20).

(作者单位: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