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之美,文明之源
——解析郭爱和三彩陶瓷壁画《文明之源》

2020-02-03李文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彩釉色壁画

李文成

三彩陶瓷诞生于中国,三彩,即多彩,它绚丽多姿又光辉夺目,是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 丛中的绚丽花朵,更是体现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进行生产创造的文明物质载体。无 论是在依靠传统手工艺的过去还是现代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三彩陶瓷都良好的传承着对关 于前人经验与技艺乃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时,更展示出强大的具有符合鲜明时代特征 的美学风貌。 壁画作为绘于墙壁的一种艺术形式,常常发挥着记事叙情的功能作用,其历史悠久,最 早可以溯源至原始社会时期的先民在石壁上刻画的各种图形。随着现代工艺和文化的进步发 展,壁画形式与材料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艺术化地发展倾向,且日益被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彩陶瓷壁画以建筑环境为载体,它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在公共空间中积极发挥着 卓越的装饰作用,从而使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三彩陶瓷壁画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它在公共空间环境装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 人们所重视。其中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设计创作的大型三彩陶瓷壁画受人瞩目,他所设 计的三彩陶瓷壁画色彩丰富浓郁具有强烈的当代装饰风格,形式区别于传统陶瓷绘画与装 饰,而是总体呈现出一种极具创新又高度凝练的设计语汇,独具个人设计风格。在创作的题 材上极具巧思又具有深刻的设计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陶瓷创作中相结合,且秉 持了三彩陶瓷壁画坚持的“传统+现代”、“工艺+艺术”的设计理念,他的设计开创了大型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郭爱和

三彩陶瓷壁画的多工艺组合之先河,将工艺美术、历史传统与现代创造融于一体,在当今极具艺术与收藏价值。

一、郭爱和《文明之源》三彩陶瓷壁画作品概述

三彩陶瓷壁画《文明之源》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设计创作,整幅壁画全长 20 米 宽 20米,由四万零三百六十三个刻有汉字的陶瓷砖体组合而成,画面整体采用流光溢彩的 三彩陶瓷工艺进行制作,画面由众多文字符号构成似参天大树之年轮,浩瀚宇宙之银河,理 学道家之八卦,世人沟通之纽带,并有山水造型隐逸其中。所有这些符号皆指向洛阳师范学 院扎根河洛大地,呕心沥血的培养出一代代莘莘学子成国家之栋梁的综合性大学性质以洛阳 师院图书馆对于启迪学子之智慧,传承文化之功能的明确指向。三彩陶瓷壁画《文明之源》 是历史之根、宇宙万象、未来浪潮、教书育人等的集中体现。

二、解析郭爱和《文明之源》三彩陶瓷壁画设计构思

图1.1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大型三彩陶瓷壁画《文明之源》

(一)何为“文明之源” 洛阳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发祥之地,历史上著名的东汉太学便发端于此。太学之意 义对洛阳影响甚大,作为我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从提倡儒学到为东汉政权培养 了大批有用人才,后屡经扩建,规模浩大,人才济济,名流辈出。洛阳师范学院地处伊水之 滨,万安山下,深受河洛文化的浸润,培养出一代代杰出的国之栋梁。 大学是文明的产物,是一个具有传承与创新、探索与发现、求真与求知的高等学府,文 明,是人类经由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有关人文、启蒙、创造的合集。它给人以思想、给人以 智慧,它涵盖了家与国、语言与文字、信仰与物质等诸多方面。它助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走向 更为智慧的时代。以“文明之源”为主题,意在“溯文明之源,寻思想之根”,启示和激励 广大学子奋发图强,不断求知、求真,探索人生与生活的真谛。

图2.1 东汉太学讲经画像砖

(二)《文明之源》之创作来源 《文明之源》画面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原则,整体图形采用抽象不规则的层层环状进行

组合,画面意象分别取自浩瀚的宇宙天际(图2.2)与星际的碰撞(图2.3)亦或是树木年轮的模拟(图2.4),其设计让人遐想无限,又意蕴隽永。你可将它看做物质与时空的交错, 在广袤的空间中构筑着世间的一切。环状线条模拟璀璨夺目的星际航线,数万片方体组成浩 瀚无垠的广阔宇宙图样,彼此汇聚,代表着世间自然的凡此种种与人类文明遗迹,从宏观到 微观,从自然到人为,是视觉的感知,亦或是心灵的体会。这些数以万计的璀璨纹路与夺目 的色泽恍如明亮的星空,繁星点点,神秘莫测……令人心潮起伏。

图2.2 宇宙星际

图2.3 星际碰撞

图2.4 树木年轮

同时其图案亦可化作象征着时间的载体——年轮(图2.4)。年轮的载体即为大树,由 种子到树苗,由树苗到大树,由大树到森林。学校将希望与求知的种子播撒在学子的心田, 让其在书海里徜徉,从稚嫩到成长,从耕耘到收获,所有的求学求知道路都印刻成层层年轮, 向外生长,不断茁壮。 该壁画文字分布形式如图2.5,其中红色部分文字为洛阳师范学院建校百年历史,包含 建校历史、学院学科、师资力量、所获荣誉、校训校风等内容。 图中蓝色部分以姓氏之源为设计主题,选取代表中华姓氏文化的“百家姓”内容围绕于 画面中心四周。中国姓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内涵,在这些姓氏中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性,在《文明之源》中融入百家姓内容对教育学子加强学习中国文字 的认识、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其重要意义。 图中黄色部分占画面大量篇幅,整齐分布着代表该校23个学院特点的相关名词与词组。 其中每个学院各自为一列,每列均包含代表能该学院特点的单字、词组、学术名词、代表人物等,其数量之多,一列就达到千余词组。例如音乐学院:音、声、贝多芬、音律等;美术 学院包含画、国画、油画、雕塑、艺术、齐白石等名词。这些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见 证,也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更是代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的科学、技术、文明、文化 的信息。图书馆具有搜集、整理、收藏图书以及保存人类文明遗产与教育大众的职能属性, 针对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设计,整体构图采用四万余文字符号相互排 列组合以象征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

图2.5 《文明之源》文字稿

同时,画面正中心以“中”字向四周扩散,在画面的中心边缘均标示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文字。“东西南北”具有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与方向等丰富 的含义。“中”之本义即为种子生根发芽之内核,同时又可引申为“四方之中央为中,左右

之间亦为中”。洛阳作为天下之中,文明之源就诞生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诞生于此,“河图洛书”诞生于此,孔子入周问礼、周公制礼作乐,这里是丝绸之路的 东方起点,是隋唐运河的中心,十三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与河 洛文明,是构筑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6《文明之源》文字稿

图2.7 河图洛书

图2.8 丝绸之路路线

《文明之源》陶瓷砖中的汉字均以中国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为蓝本,汉字的字形 类似方块,就像为人应刚正不阿,曲中有直。学生教育应时时刻刻贯穿于日常点滴之中,在 校园中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启迪人的灵魂为目标,肩负着图 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象征着学校精神财富和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对校园总体精神环 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字体取自宋三彩中刻划工艺,运用类似篆刻效果的阴刻技艺, 在烧制时,画面釉色流淌于凹壑出形成区别于外源的深色积釉效果,丰富了画面的同时,又 增添了肌理的质感。

图2.9《文明之源》壁画字体

该壁画采用空混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不同色系之间的对比与混合,形成了易于远距离 观看的视觉效果。该壁画长20米高20米,在整体建筑空间中占据较大的空间面积,该壁画位 于图书馆的廊道上方,廊道平日往来人群众多且不做过停留。同时考虑到图书馆应是供学生

图3.0《文明之源》壁画局部

与教师进行安静学习与思考的地点,因此壁画的图形不易具象,应采用抽象与意象结合的图形较为适宜,且颜色的选择应以温馨与宁静、平和的色彩为主,避免选取强烈且刺激的色彩, 否则会过于吸引人们的视线,适得其反。 《文明之源》大面积采用暖色调,画面色彩之多可达百余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画 面中夺目的“中国红”,流动且具有写意意味的红色不断和周围相互冲击与碰撞,让人不禁 于回望历史,在思索中赫然发现,它曾潜藏在肃杀庄重的秦汉时代;跳跃于盛世华章的唐宋 王朝;游走与清丽婉转魏晋时期;流转在沧海桑田的风云变化中。红,代表着的是中国人热 烈向上的积极精神,代表着的是血脉、传承、喜庆、热闹与祥和。画面中的釉色以碎片化的 形状不断叠加,碎片即为生机,不破不立。人类文明的诞生从无到有,如同奔流的山河,一 往无前,永不回头。岁月和光阴也如同离弦之箭,刹那即为永恒。我们从文明诞生,又推动 着文明不断前行,历史的脚步催促着我们每个人都应独立且勇敢的去探索、去追寻、不重复、不回望。

三、三彩陶瓷壁画工艺与材质的卓越性

三彩陶瓷壁画作为环境与空间艺术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艺术审美、工艺技术等诸多领域。作为一个能够营造良好建筑氛围的公共艺术,三彩陶瓷壁画在工艺和材质方面具有极好的优 越性。其中釉色品种数量之多易于进行设计创作,同时其釉色千变万化,能够创造出诸多富 有创意的视觉效果。三彩陶瓷壁画在制作之初,精选优质高岭土作为制胎原材料,历经舂捣、 淘洗、沉淀等多重工序生产出规格一致的陶瓷素坯板材成。晾干烘烤干燥后置于窑中初次烧 成彩釉壁画的素坯。 三彩陶瓷美轮美奂,艳丽多姿,醒目卓越的釉色是其独有的优势,凝练绘画与陶瓷工艺之精粹。三彩釉色纯净,透明度较好,其灵活的釉料流动性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具有中国水墨 意蕴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陶瓷材料中有着独具魅力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性。 三彩陶瓷具有:“艳”、“亮”、“透”、“流”、“融”五大特征。“艳”指三彩釉 色生动鲜艳、明艳动人,并且其艳丽程度是其他陶瓷釉色所不能达到的,是对传统三彩固定 色系的超越。“亮”指三彩表面光亮油润,熠熠闪亮,同时又指其釉色的明度,三彩的每种 颜色都有深浅、明暗的变化。现如今已经完全具备了掌握其稳定釉色配方及明度自由控制的 技术。“透”指三彩釉料质地之清透,即釉色的透光度,透光度从古至今在陶瓷的釉色中都 有体现,如今的三彩的釉料更精于以往,具有更加显著的透亮效果。“流”指三彩在窑变时 其釉色的流动性,这是一门瓷与火的艺术,其釉色流动性原理虽与其他陶瓷种类相同,但基 于三彩颜色的种类及纯度、明暗的变化又远超于其他陶瓷门类,所以在万千釉色发生窑变时流动效果也自然更为壮观。“融”指三彩釉料之间互相溶融,又指三彩总体呈现出融合与同 一的艺术特征。 在《文明之源》中,画面色彩采用了几十种相近的暖色与醒目的大面积红色、蓝色共同 构成。其中表现“年轮”釉色均采用蓝色、红色、褐色三色,三彩釉色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的 特征,因此当红、蓝、褐三色相互叠加之时,产生出独特的釉色交融视觉效果,同时当蓝与 红交融进而产生出瑰丽浓郁的紫色,从而使得画面色彩效果更为丰富与变化无穷。

三彩陶瓷壁画多采用多片组合的拼贴形式,易用于制作大型壁画,质地坚硬因此在空间 装饰领域多为首选材料。其次,三彩陶瓷壁画材料通过立线、阴刻、镶嵌等工艺技法处理能 够表现出众多艺术肌理与艺术形式,从而引导欣赏者产生更具想象与激情的艺术情感。 三彩陶瓷壁画作为工艺与艺术的结合体,它不断为空间的装饰、建筑的营造、城市的建 设注入全新的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环境正在热情欢迎着三彩的到来。

猜你喜欢

三彩釉色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如意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唐三彩”是哪三彩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