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计

2020-02-03郑月龙王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视野人力

文/郑月龙 王琳

2018 年1 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启了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工作。《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93 个专业类别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之一。《国标》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进行纲领性的解答[1]。前者指向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指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相关政策措施,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视角出发,下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展开研究。

一、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亦如此。具体而言,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如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等。对此,《国标》明确规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目标定位设计人才培养的类型、模式和特色,为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目标可以定期进行评估与修订。

据此,结合学校定位,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什么样的人”阐述为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导向,立足重庆,着眼区域,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厚基础、懂领导、敢变革、宽视野、助业务、重责任的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和行业精英,突出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具体指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解人性,具有全局观、善于适应和主导变革;工作中应具有专业视野和国际视野、懂业务助业务、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应用型、创新型及国际化的复合型内涵要求;人才培养的特色指向突出应用型和国际视野的纵深培养。通过这些指向性,从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及特色,据此设计培养体系,以支撑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及特色。

图1 课程群的设计逻辑

二、关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设计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构思,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涉及培养过程,关键在于培养方案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计划和落实路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下面主要就专业课程体系环节进行阐述。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以课程群形式呈现,分为“5+2”课程群,“5”包含专业基础课程群、心理与组织行为课程群、经济与决策行为课程群、HRM 模块课程群以及能力拓展课程群,“2”为实验实训课程群和双语课程群。上述专业课程群的设计逻辑如图1 所示。

表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群及课程部分

如图1 所示,从专业教育的视角看,学生入学以后经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心理与组织行为、经济与决策行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从心理行为、经济行为及两者的结合上全面认识人性及其发展规律;进一步,通过HRM 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和管理规则;通过能力拓展课程,双语课程及实训实验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进而实现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和行业精英的培养目标。其中,实习基地、第二课堂、研究驱动及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根据上述课程群设计逻辑,开设如下课程(见表1)。

对于表1 做出以下说明:1.每一门课程群包含的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拓宽学生专业基础,每门课程设置为1 ~3 学分、为16 ~48 学时;2.坚持上课即建课的理念,课程群中每一门课程都归一位教师主导形成课程组并负责该课程建设,一位教师可以同时归属多个课程群和课程组;3.双语和实训实习课程群,包含但不限于5 大模块中的课程,遵循分类培养、自愿选择的理念,形成中文/双语教学班授课。

三、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果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纸上谈兵”,那么落实“一纸计划”的关键环节除了图1 所示的保障外,还包含课程时政及质量保障体系等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具体而言:通过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同时,必须确保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保障所培养人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课程是通过教师落实的,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同时,以课程群为依托进行课程组建设,通过研究驱动培养目标实现;设置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纠正出现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通过制度层面的措施,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训实验基地,实现产教融合育人,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为此,应在培养方案中设立实训实验课,并设立严格的实训实验过程标准及结果考核标准,切忌落实不到位、形式化;通过第二课堂,针对需要强化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式的培训和辅导教育,进而助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文章以《国标》为依据,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定位、目标及课程体系设计,并探讨了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旨在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参考。然而,文章仅探讨了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虽然这在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但是人才培养还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学分设计、知识层次设计及课程开办的具体时序,为此,接下来还需进一步从上述方面展开更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视野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居· 视野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视野
真相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