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才市场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研究

2020-02-03姚超楠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档案管理

文/姚超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面临与移动互联网络脱节的局面,即未能体现档案管理服务的“移动化”,仍局限于网页、客户端提供的“检索服务”,不能满足移动互联时代个性化服务需求[1]。

一、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移动化服务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功能日益强大,可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通过人才市场档案信息化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能够提高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满足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服务需求。

(一)提高人事档案服务广度,满足人事档案社会化服务需求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主要以单一检索、查询等服务为主,服务范围、受众较为狭窄,服务供给方式主要以桌面客户端、网页等形式为主,导致社会化服务功能弱化,难以体现人才市场社会性、公众性、普惠性的服务价值。

通过将人事档案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使人事档案服务管理摆脱传统桌面客户端、网页等服务入口的限制,扩大人才市场人事档案服务广度,满足人事档案检索、查询、利用的便利性,能够提高人才市场人事档案利用效能,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满足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要求。

(二)提高人事档案社会化服务深度,实现人才档案社会服务“常态化”

当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对人事档案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而传统的人事档案更为注重档案服务的完整性,造成人事档案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人事档案需求单位、部门只能“被动”接受,限制了人事档案价值发挥。通过将人事档案与移动互联网有机结合,打破人事档案条框限制,结合人事档案资源需求部门个性化需求,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调研人事档案服务需求,并嵌入到移动应用开发、调试中,如人才技能、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能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纵向、横向对比分析[2],兼具“共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实现人才档案社会化服务“常态化”,扩大人才市场在人才服务中的影响力,提高人才档案管理的服务能力。

(三)督促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创新

信息技术发展驱动了传统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驱动了传统领域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转变。通过人才市场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以“互联网+”思维“倒逼”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能够充分挖掘人事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实现人才市场精准化服务,切实履行人才市场服务职能。

二、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移动互联融合途径分析

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调整为使命,不断探索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多样化服务、精细化服务的新方向。

(一)以人事档案社会化服务为导向

当前,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主要面临“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坐等上门”式管理服务理念根深蒂固,人事档案服务“主动出击”少,较为注重人事档案的“收集积累”,未能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通过将人才市场人事档案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能够打破传统服务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督促人才市场服务理念由“收藏积累”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二)以多媒体融合为契机,提供多样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服务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满足社会化服务个性化需求。人才市场应积极发挥数字化资源优势,融合文字、图表、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人事档案供给多样性,满足新时期人事档案个性化服务需求,提高人才市场档案服务效能。

(三)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事档案精准化服务

根据 《“互联网+人社”2020 行动主题》活动计划要求,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推动人社资源与社会保障数据统一管理,实现人事档案基础数据与公安、税务、民政、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资源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人社电子档案袋”,形成服务需求的实时感知与预判分析能力。结合该需求,人才市场应以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数据资源为基础,整合个人档案信息申报、办理、查询等功能,提高个人档案补充、完善、利用的便利性,结合用户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人才市场档案服务精准化服务能力。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发展 实施策略研究

不同于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从服务理念、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发展。

(一)服务理念创新,明确人事档案服务定位

长期以来,人才市场“重藏轻用”的工作理念根深蒂固,桎梏了人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才市场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借助移动互联网延伸人事档案服务空间,结合企事业单位、个人档案服务需求为依据,广泛调研、借鉴档案管理需求,分析研究网上就业精准对接服务、用人单位和个人信用情况等信息,突出人才市场公益服务属性,明确自身职能定位,以主动服务取代被动服务,推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

(二)机制创新,规范人事档案移动互联网服务

推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制度创新。以移动互联网构建 “互联网+人事档案”新业态,将带动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发展,但是,由于人事档案利用发生根本性变化,为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安全。应加强人事档案制度创新,形成约束机制,明确多源数据关联、利用力度,形成纵横交错、职责明确的档案信息服务制度体系;二是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创新。将人事档案管理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要求人才市场人事档案供给不局限于区域性人事档案数据,而是应当基于全国“一张网”基础数据,提高人事档案服务区域和服务范围,增强人事档案查询、网上办理服务能力。“一张网”基础数据建设要求人才市场规范软件、硬件建设标准,规范人事档案移动服务标准、内容、形式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与移动信息服务“无缝对接”,提高人事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三)多种移动互联方式供给,拓宽人事档案服务渠道

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方式的特点突出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个性化、针对性、专业化,可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在人事档案服务领域,面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人事档案的利用需求,应发挥人事档案基础数据内容的全面优势,整合多源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深入挖掘人事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文档、图表、音视频等形式,提高人事档案服务供给的多样性。例如,在人才招聘服务领域,移动互联终端可根据用户检索需求,分析潜在优秀人才档案信息,数据经脱敏处理后展示人才档案数据[3],或面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地区、行业人才分布、供需和人才流动情况,为相关领域、行业、机构、企业提供可供决策支持的高效数据分析结果,降低用户二次数据分析工作量,提高人才市场档案服务专业性。

在人事档案移动终端服务渠道方面,人才市场可通过专业APP 开发和嵌入式拓展服务渠道。专业APP 开发由人社部门委托专业公司开发,基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等要求,明确可公开信息、申请查阅内容、查阅审批程序等,建立统一规范的人事档案数据利用标准,各市、地区人才市场档案信息汇聚于省级人才市场数据库,向外提供人事档案查询、专业数据分析服务。除专业APP 外,可将人事档案查询接口嵌入微信,建立微信公众号,向用户提供简易、高效的人事档案查询、更新服务,用户在添加公众号后可根据系统提示查询个人档案或大数据分析结果。此外,为了推动人事档案移动服务APP 专业化发展,应在微信公众号服务和专业APP 服务内容上提供差异化服务,即微信公众号提供简单检索、查询、更新等服务,专业APP 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并在微信公众号引导用户使用专业APP,基于用户使用反馈,促进人事档案移动服务不断更新迭代,提高人才市场人事档案移动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事档案管理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人才市场应以顶层设计为依托。依靠全国一张网数据,加强人事档案数字化资源利用和开发,加强人事档案专业APP 开发与推广应用,借助微信平台提供基础化人事档案查询服务,扩大人事档案服务范围,推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化个性化档案管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